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自爆穿越者身份 > 第246章 直播(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雉她平静地回答刘邦:“陛下,刘彻乃是我们大汉的汉武帝,是您的后代。他的出现,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奇迹。”

刘邦听后,心中的不安稍微平息了一些,但仍然有些嫉妒:“娥姁,你看他与那位仙女交谈的样子,似乎颇为亲近,这让我有些不安。”

吕后轻轻一笑,安慰刘邦:“陛下,您不必多虑。刘彻作为您的子孙,自然继承了您的智慧与胆识。他与仙女的亲近,或许只是天意安排,让我们的后代有机会与不同时空的人物交流。”

刘邦点了点头,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决定放下心中的嫉妒,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这不可思议的天幕异象。

吕雉在安慰刘邦之后,心中暗自思忖:刘彻这孩子,果真是我吕家血脉的延续,他的举止和才智,无不显露出我吕氏家族的风范。

然而,吕雉的心思无人知晓。若是被人得知,定会有人戏谑地对她说:\"吕后,您真是想多了。您的儿子刘盈早已不在人世,孙子也未能继承大业。\"

戚夫人坐在一边,心中却生出了不安。她暗自思量:难道我儿刘如意终究未能登基?看来,是吕雉在背后作梗。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与此同时,汉文帝刘恒与刘邦的权谋斗争形成鲜明对比,他与太子刘启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温情。

刘恒轻声问太子刘启:\"启儿,那天幕上显现的汉武帝,是否是你的子嗣?\"

刘启仰望天空,沉思片刻,然后摇了摇头:\"父皇,儿臣不敢妄自揣测。但无论刘彻是否为儿臣之子,他都是我们刘家的荣耀。\"

刘恒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刘家能有一人得到天意的认可,这是莫大的荣幸。让我们一同聆听天意的指引。\"

刘启恭敬地回答:\"遵命,父皇。\"

而在另一侧,汉景帝抱着年幼的刘彻,满眼慈爱地亲吻着他:\"彻儿,朕从未看错你,你天生就是帝王之才。你看,连天幕都为你证明了这一点。\"

刘彻轻轻拭去脸上的口水,无奈地对刘启说:\"父皇,儿臣已经长大,您能否不再如此亲昵?\"

刘启轻抚刘彻的头,深情地说:\"我的孩子,无论你年岁多大,你永远是父皇心中的宝贝。父皇的爱,永远不变。\"

刘彻感动得泪眼朦胧:\"父皇……\"

话音未落,刘启便打断了他:\"男子汉大丈夫,怎能轻易落泪。\"

刘彻抹去眼泪,心中暗自感慨:原来,这份感动是多余的。

而在后宫深处,尚未失宠的栗姬看到天幕上刘彻的名字,怒不可遏:\"果然,是王美人之子登上了皇位。既然如此,王美人你不让本宫好过,本宫也绝不会手软。\"

汉朝的皇帝们,当目睹自己的祖先在天幕上显现,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毕竟,能够与天幕上的仙女对话,这样的荣耀,不是每个朝代都能享有的。

唐高宗李治,当他看到天幕上显现出父亲李世民的名字时,激动得立刻站起身来,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他凝望着那名字,深情地呼唤:“父皇,儿臣日夜思念您。”

武媚娘见状,立刻轻声安慰道:“陛下,切莫过于悲伤。太宗皇帝若见您如此,定会心痛。”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擦去泪水,坚定地说:“媚娘,你说得对。既然父皇能在天幕上留下话语,朕也定能与他对话。”

武媚娘点头赞同:“陛下,您的话语定能传达到天幕之上,您试试吧。”

李治随即向天幕高声呼唤李世民的名字,却见天幕依旧平静,没有任何反应。他困惑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朕的话语不能显现在天幕上?”

武媚娘也感到困惑,但她还是温柔地安抚李治:“陛下,或许天幕上的仙女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回应您。”

李治无奈,只能接受武媚娘的解释,心中却暗自期待奇迹的出现。

而李隆基,面对祖宗李世民在天幕上的出现,同样感到无比振奋。他大笑道:“看呐,太宗皇帝在天幕上,这无疑是天佑我大唐的吉兆!”

周围的大臣们也激动地附和:“天佑我大唐!”

李隆基满怀敬意地向天幕上的李世民喊话:“太爷爷,朕定将效仿您,成为大唐的一代明君。”

明朝的朱瞻基,当他在天幕上看到自己的太祖朱元璋和爷爷朱棣时,激动得几乎无法自已。他转向身边的大臣们,急切地询问:“这是何等奇景?朕竟见到了太祖和太宗皇帝。”

杨荣,一位资深的大臣,立刻回答道:“陛下,这无疑是因为太祖和太宗皇帝在世时,行了许多感动天地的大事,这才得以在天幕上显现。”

大臣们纷纷点头,认同杨荣的话,他们肯定地说:“正是如此,太祖和太宗皇帝的功绩,足以感动上苍,使他们得以在天幕上显现。”

朱瞻基深受感动,他坚定地说:“嗯,杨爱卿说得对。朕也要效仿太祖和太宗,做出令天下感动的大事。”

与此同时,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面对同样的天幕奇景,却显得不那么高兴。康熙看到天幕上的名字时,面色凝重:“这天幕是什么意思?怎么就出现前朝的皇帝?而我大清却无一人显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言。他们心中明白,这或许是天意难测,但谁也不敢直言,怕触怒了康熙。

康熙见大臣们沉默不语,更是气愤:“说啊!怎么不说了?平时不是能言善辩吗?现在怎么都成了哑巴?还有立马封锁所有的消息。”

乾隆也同样感到困惑和不满,他和康熙一样,认为应该封锁消息,以稳定人心。但他们都明白,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是周依然。她的话语让康熙和乾隆更加愤怒,但他们也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简单的封锁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