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汉三说里面也说过了,我原本写这本书就是有大纲的,最后的结局大致方向是确定的。
不过有些出乎意料地在于我扩写了很多的内容,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写到漠北和苗疆的具体势力,原本打算按照暗线去写,只以拓跋泓和苏逢春来代替漠北和苗疆在背后的势力,甚至苏逢春是王女这件事情我一开始也并没有打算明写,一开始都是想以伏笔的形式去交代,也就是留白。
不过后来写着写着的确对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新的感情,似乎有些行为就理所应当的要这样做,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决定,我无法以作者,或者是以一个第四世界的人来去干涉这件事情。
甚至我一开始都没想写到王石去泉州这个事情,我一开始只是想粗略的表述一下这个事情发生过,可能会用两年后,一年后之类的简而言之的概括,不过后来要引出来伊兆这个人物(伊兆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人设和背景,只是没有想好在哪里出现,原本想让他直接进京的告冤,后来觉得太不现实了,泉州和书中京城(开封)离得太遥远了,他如果能一路走过来简直就是超人的体魄了。)可能从一开始伊兆就是为了丰满王隰和这个人物的工具人,所以没想过多的着墨,不过后来他真的出场以后,这种作为工具人来衬托王隰和的想法就没有了,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和朱家种种牵扯也写清楚。
下面是几个篇章的一些总结和想法,顺序不是按照从前往后说得,但是会在前面交代清楚说的是哪一章节。
一:
其实泉州篇一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王隰和面对从京城贵女到父亲因为朝廷纷争远离政治中心的”家族没落“的适应和苏逢春在经历京城繁华以后到泉州明白天家无情还有政治是一件这样复杂的事情为主题一,其二就是伊兆的加入,其实泉州篇后面就在主要描写伊兆和朱家,虽然视角是从苏逢春这里出发的,但是我仍然很努力的,丰满或者交代读者,伊兆这个人物的行为逻辑和想法原则。
他和王从钰有些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王从钰如果是一块美玉,伊兆就是一块璞玉,甚至只是一块儿石料,再不经历过雕琢,他内里的璀璨是无法展现在众人面前的。
二:
京城篇,其实京城篇分成了四章,前两章是前两卷,后两章是第四卷的前半部分和最后一卷完结篇,也就是苏逢春到漠北之前的大概六七十章。
京城篇前两卷除了苏逢春和王隰和一直作为主要人物以外,还有四个主要人物在这个篇章出现。
分别是钟荣华,钟琢鸢,赵令璋,高矫矫
开篇第一章其实就是介绍角色,京城的势力基本第一章就交代清楚了,这里面有些伏笔但是并没有延申过长,大概在到泉州篇之前,想要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后面的就只剩下完结篇总体展开了,京城篇明确写明了一个人物的结局,就是钟荣华成为五皇子的侍妾,至于琢鸢,其实我在作者有话说里面暗示过。
主公本非池中物。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给琢鸢安排一个好的婚事或者归宿,琢鸢这个人物很复杂,甚至说她没有明写的那样天真,她不是软弱的绵羊,只不过钟家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动弹不得只能苟且的先活下去,其实压制她的明面上是钟荣华,实际上是钟家的家主,也就是他的父亲。
他欺骗钟琢鸢的母亲,没有能力甚至根本没想过好好守护钟琢鸢,所以他对钟琢鸢收到的欺负和苦楚视而不见,甚至默许钟荣华的行为,他的隐身,实际上是钟家最大的问题,也是钟琢鸢悲剧的源头。
可能是我笔力还不够,我有暗示钟琢鸢和钟荣华原本都是天真灿烂的孩子,是后天的教养把这两个姑娘培养成了这样,培养了钟荣华的霸凌行为,源头是在钟家管家之人身上,或者说明白些,就是父权。不过我实在是没有写清楚说明白,可能这本书完结以后我会返回去修改这一部分,因为有许多读者对钟荣华的行为表示非常愤怒,所以我意识到,我的描写才是让钟父隐身的源头。
不过关于琢鸢我并不想剧透太多,我只能说,琢鸢不会从一个水坑跳到另一个水坑,她也不必等待一个贵公子的救赎,她自己才是她的救赎。当然我在京城篇暗示过很多次,其实就是琢鸢的归宿,如果有读者看到这一章,可以猜猜琢鸢的结局到底是什么。
至于赵令璋和高矫矫,他们的故事线已经铺展,但是具体的结局我只是有所暗示没有任何明写,这两个人物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结局或者是高光基本都在完结卷,前面其实就是铺展故事线而已,埋了很多坑或者是我在前面有把他们的性格塑造的很完整了(我自认为的)后面一切都是根据他们的性格来推动而已。
三,
漠北篇,漠北篇其实原本想单拉一个章节,但是因为漠北篇刚好是我在考研备战的时候,所以很多东西写的都有些敷衍,大概只有一个故事线的骨架,要填补的东西还很多,这一卷等到完结以后肯定会返回来修改的,原本这一卷的女性主人公有三个,薄秋,冬藏还有拓跋梵音。
特别是拓跋梵音,她跟赵秉文的感情纠葛,拓跋梵音比赵秉文童年要幸福的多,但是身份家中的长女和郡主,她也背负了许多,所以她跟赵秉文有些时候是Ab面,一种对照组,但是这一章因为学业的问题,没有写的很全面,甚至赵秉文和拓跋梵音的关系我觉得特别生硬...所以后面才又补上了番外。
薄秋和冬藏,也是人性的两面,一个要出人头地,一个只要活下去,一个背负着的希望,另一个是父母在人世间最后的遗产。
所以他们的行为逻辑一定是不一样的,也是矛盾的,甚至是激烈对抗的。
总有人想向上爬,人心是复杂的,人的贪欲也是永远填不满的,苏逢春之所以可贵,也是因为她的纯粹,发自内心的纯粹,善良。这也是我塑造这个人物的初心,我希望世界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心无旁骛的,就算有各种各样的打击和诱惑,也能坚定不移的向前,坚定不移的选择自己的初心。
这里面所有的人物我都给了ab面(有些看不出来可能是丸子能力不足)但唯独对于苏逢春,我报以最为呵护的心态,守护着她的纯粹和纯真,这本书以苏逢春的视角出发,以她的成长为整个书的中心轴,她身边有许多人,有皇家,有世家,也有普通人家的女儿,亦有身世飘摇的人,他们的人性复杂,考虑周多,可是我想给苏逢春,一往直前的勇气,还有一直坚守到最后的纯粹。
纯粹,也是我设计苏逢春这个人物的中心词。
人可以很纯粹,可以对待许多事情都报以孩童的看法,打不倒,抹不灭,历经千帆以后,她仍然保留着最开始的看待世界的热忱,这也是我给女主开的金手指,一个注入角色灵魂体内,永不磨灭的纯粹和勇气。
至于王隰和,她的人格魅力最够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完美贵女的隐射。
想说的大概是这么多,虽然是以苏逢春的视角展开,但是我一开始想写的就是一个群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不是纸片人,不必为了硬要推动剧情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这里先说一说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后面会写一篇,请大家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