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
穿着城里好看时髦的衣服,天天喝麦乳精的知青?
谢池耳朵动了动,一字不漏地听着。
虽然他有一个大冰箱,但是冰箱里那些东西,蛋糕之类的,都尝过味道,没有新意了。
冰箱中冷冻的肉类,谢池有,可惜他完全没有做饭的天赋,光是生火这一项,他就不会。
千辛万苦烤出来一块肉,也是黑乎乎的,完全吃不了。
而且,他还没尝过这个年代的吃的呢,他好想去妈妈说的国营饭店,吃一顿香喷喷的红烧肉。
谢池舔了舔嘴唇,察觉到嘴唇有些干燥起皮,哼了一声。
早知道他抹一点雪花膏再出来。
“哟,池子,你出来了,你二柱哥这几天可念叨你了,你不知道,昨天,我们在河里捉了一条大鱼,活蹦乱跳的。”
说话的人嘴里叼着根稻草,流里流气,一阵挤眉弄眼。
他咧着嘴,用手对谢池比了一个长度。
谢池的眼睛都看直了,那条小河中,真的能有这么大的鱼嘛。
“知青们快来了。”
“池子,到时候你要去看看不?”
“去呀,为什么不去,我长得比知青好看,比知青更像是城里人。”谢池理直气壮道。
四男三女,总共七个知青,坐在轰隆隆前进的拖拉机上。
拖拉机上还放着好多个大包,是知青的行李,满满当当。
奔波了一路,就算是从城里下乡过来的,坐了一路的火车,脸上也露出了疲惫,身上不复干净整洁。
但是他们看上去,和村里人还是十分不同的。
清河大队的人,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干活,皮肤粗糙。
城里人的知青,不说皮肤,穿着城里的衣裳,没有补丁,光是气质,便带着城里人的自傲感。
面对周围的一切,眼里有止不住的好奇,也有忐忑、嫌弃。
新知青到达清河大队。
期间,因为新知青刚过来时,没有上工没有工分,自然也不会有粮食,因为这个,和大队的人闹了不少矛盾。
村民也不乐意知青们白白分走大队的粮食,为此两方争执不下,哪怕是城里来的知青,也不是个个家庭富裕,更多的,是在城里买不到工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下乡,
知青下乡的要求是:一家多个子女的,可以留一个不用下乡;另外被工厂招工的,从军的都不下乡。
两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大队长站了出来,狠狠呵斥了煽风点火的几人,做主分了知青们几个月的粮食,不过这些粮食在年底算工分的时候,会定额扣除,就当作是大队暂时借给他们的。
新来的知青,和老知青一起住在知青院。
清河大队中的知青虽然也跟其他大队一样,不太受待见,毕竟村民都是排外的。
至少有一个知青院,专门用来安置知青,村民不太好讲话,但你给出点小利,总有人会愿意帮帮你。
谢池听说过,和清河大队不是同一个公社的周庄大队,没有知青院,没有专门给知青住的地方,那几个可怜的知青,只能借住在村民家里,不但要付出酬劳,比如说钱,比如说粮食,还有几个女知青,就这样硬生生被占了便宜,最终嫁进了村民家里。
不过,这也不关他什么事,谢池可不是来充当救世主的,哪个时代背景下都有坏人。
谢池去知青院的时候,知青们正在院子里吃饭。
知青院前头有一个院子,老知青在院子里种了菜,看过去绿油油一片。
门大敞着,很热闹。
时不时有村民路过,往里面瞥个几眼,看看城里来的知青长什么样子。
“哎,那个女知青身上的裙子可真好看,衬得人皮肤白,一定很贵吧。”
“俺也好想买一身这样的裙子。”
“你们想什么屁吃,那是布拉吉,供销社有卖的,可贵了。”
村里的女孩子们不断往里张望,偶尔和男知青对上视线,立马低下头,脸红耳热,谈起女知青时,却大大咧咧的,嗓门大的很,倒像是故意引起注意力似的。
别人只敢在门口看看,谢池却雄赳赳气昂昂,高高昂着头,迈步进了知青院。
围观群众在那一刹那间还以为这也是一个小知青。
不过,马上他们就打消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哪是什么小知青,分明是谢家成天不上工的小懒汉谢池!
“我没看错吧,这是谢家那个二流子,小懒汉?”
“他居然进到知青院里去了,不对,知青院里的可都是知青,他一个村里人去里面干什么?”
“不知道啊,他真进去了。”
知青自诩为文化人,看不上种地的村里人,村里人也看不上知青,没有力气,不会干活,城里人又怎么样,不还是吃着他们种的大米,更何况知青了,得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赚工分。
村民们目光跟随着谢池。
知青院中,十多双眼睛,齐齐盯在谢池身上。
有惊艳,有好奇,也有不屑。
但即使是不屑的认为谢池是个乡下小子的,也不由对谢池白里透红,精致又漂亮的脸蛋多看了几眼。
谢池被王翠花养得太好了,除了衣着不是的确良,是王翠花自己缝的之外,其他真的挑不出错来,一看就是在家里吃的好,养得好。
“你们是知青吗?你们那里真的天天能领商品粮,出去就是工人吗?”
谢池大大咧咧走过去,和知青搭话。
知青有的围在一起端着饭碗吃饭,也有人在吃自己路上带的干粮的。
在他想来,这些知青肯定会给他一些吃的,比如说,分他一条肉干,分他一把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