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繁星点点的夜晚,王家院子里出现一怪象。

拄着拐的男人,身边走着一披被子的小女人,后面还跟着两抬被子的小家伙。

屋檐下有三人看热闹,不时响起纳鞋底的声音。

“老二,时间差不多了,明天还要起早去镇上。”王石头借着灯光看一眼闹钟,提醒道。

“都早点儿去睡,天怪冷的,别冻着了。”

“娘,我们也回屋睡觉了。”肖元亮哈欠连天地道。

“都去睡,这么冷的天儿,哪有暖炕舒服。

元亮明天要上学,别起晚了。

元思,不许尿炕。”

林珑一番点明后,披着被子往东厢走,道。

“爹娘,你们也早点儿睡,晚安。”

“好好好,晚安!

爹已借好牛车,明儿一早送你们去镇上。”王石头乐呵地道。

谁也没理拄着拐的高大男人,各自回屋。

小李也悻悻地跟在两小屁孩儿后面进西厢,他可不敢跟副团住一屋。

“宝儿,你不跟我说晚安吗!”王明轩郁闷地道。

他一心为了宝儿好,老两口儿却把他当成欺负宝儿的坏人。

就宝儿那个胃,直接回炕上躺着,非喊肚子痛不可。

“大叔,明天见!”

林珑偏不如老男人的意,从被子里伸出手挥挥,‘哐当’一声关上房门。

“呵呵,明天见!”

王明轩终于心满意足地回西屋,站在门口直到东厢油灯熄灭才进去。

“唉~难搞哦!”

小媳妇儿深得全家人的喜欢,一旦两人发生点摩擦,倒霉的人必定是他。

今晚强硬地要小媳妇儿消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爹娘是一点儿原则也不讲,哪怕小媳妇说黑是白,老两口儿都会一力认同。

他在家里的地位,是真的一落千丈。

可那个人是他的小媳妇儿,对她不利的事真不能顺着。

王明轩躺在暖暖的炕上,一时难以入眠。

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提高地位。

小媳妇儿舍不得,爹娘不能动,那就只有两个小崽子了。

但两个小崽子在家中比他还没有话语权,纯粹是白想。

林珑闪进海岛空间,第一时间找出消食片嚼两颗进肚。

披着大棉被消食又重又累,完全就是耽误她。

【算了,老男人也是一片好意,不跟他计较了。】

【怪只能怪鲍鱼粥太好吃,尤其是大米那香浓的味道,不知馋哭了多少人。】

林珑进浴室洗漱一番,神清气爽地睡在暖玉床上。

随手拿一本书翻看,结果不出十分钟便睡着。

这一夜院子里的人都一夜无梦,一觉醒来感觉身体轻快了几分。

特别是常年劳作的王石头,因为常出海捕渔潮气重,每到秋冬季节腰就不怎么舒服。

这一晚竟让他睡出一身毛毛汗,汗一出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王石头只当是家里的油荤大,又吃过一回人参鸡汤。

自然是把功劳归到这上面,根本没往别的地方想。

唯有王明轩明白其中的好处,多次出任务的他,体内留下几处暗伤。

这一次受伤,他能感觉到身体更是大不如前,即使恢复后也不能再做高难度的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体内的暗伤已有所松动。

他相信只要体内的毒一解,身体将恢复到全盛时期。

这一切都是拜他的宝儿所赐,也是上天给他安排的好姻缘。

牛车上装得满满当当,杨丹红将人送到村口,直到看不见影儿才准备回村。

“哎,家里又剩下我们老两口儿。”

杨丹红摇头叹息一声,见刘二丫提着篮子走过来,看那样子应该是去赶早潮回来。

她这才想起,很久没在村子里看见刘二丫了,这是放回来了。

杨丹红昂头气势很足地走过刘二丫,连个眼神都没给她。

“哼,黑心肝儿的一家人,活该断子绝孙!”

刘二丫低垂着脑袋,眼里闪过怨毒,低声唾骂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黑心肝儿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骂人断子绝孙的人,必定自己先断子绝孙。

一窝子狼心狗肺的东西,我儿保家卫国,我骄傲。

不像有的人是劳改犯,一家人都会受到唾骂,三辈人别想在村子里抬头。

我呸~呸~呸~”

杨丹红转身叉腰一通大骂,身正不怕影子斜。

以前都不虚刘二丫,现在她男人不在更不会怕了。

但乖宝说过与人打架,非必要不能先动手,万事得占个‘理’字儿。

真要干架,她也不带怕。

这段时间不仅吃得好,还休息得好,手早就痒痒了。

哪知,刘二丫低头小跑着离开,破天荒的竟没回骂。

杨丹红顿觉无趣,气昂昂地回家去了。

回到镇上的林珑,又开始朝九晚五的生活。

半天时间一晃而过,林珑端着饭盒路过门口时,对何老头儿道。

“何大爷,下午下班找你有点事儿。”

“呵呵,好啊!”

何老头儿一下听出话外之音,这是他要的东西有了。

老两口儿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之前的海参已吃完,感觉人精神了不少。

不像去年天气一开始变化,老婆子就病病艾艾的。

晚上总是睡不踏实,人也提不起精神,一到夜里什么也看不见。

自打一天一根海参后,不光老婆子的精神好了很多,他也感觉比较扛冻了。

老两口儿都有退休工资,对一天三毛钱的海参还是吃得起。

“小林,等等咱们一起走。”

胡秋彤眼睛一亮,出声将人喊住。

她算是看明白了,对儿子儿媳妇再好,都不如对自己和老伴儿好点儿。

胡秋彤一想到儿媳妇偷摸送粮食回娘家,就气得想吐血。

难怪她总觉得家里的粮食下得快,原来是家有硕鼠。

老两口儿帮着养儿媳孙子不说,还要帮着养儿媳的娘家人。

她就是有再大的家底儿,都不够糟蹋。

何况一家人都是靠每月的工资过活,也算得上是比较殷实的工薪家庭。

可儿子一成家就掏空家底,两年多来吃住都是他们老两口儿掏。

一分钱不往家使不说,还拿她的东西倒贴娘家。

胡秋彤想想就呕得要吐血,更是下定决定将儿子一家分出去。

她只想过几年清静日子,家里一天天的吵得让人心慌。

所以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