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冷知识#眼镜

眼镜是中国发明的,宋朝就有了。

眼镜在宋朝叫叆叇[ai dai],是用天然水晶制成的。无镜框或者是用藤木牛角做镜框。

而且宋朝眼镜的做工精细程度不亚于现代。

两个镜片之间由金属连接,折叠起来只有一个镜片的大小,打开的时候把中间的小卡扣扣上就能固定住。

旁边有个小尾巴是眼镜的支架,可以让眼镜立在桌面上。

但宋朝的眼镜是没有镜腿的,通常是在镜片或者镜框外侧打两个洞,将细绳穿过去,然后就像戴口罩一样戴在头上。

其实我国有关眼镜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经说下中》就记录过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1980年,考古学家还从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中发掘出一只嵌水晶金圈,可将文字放大5倍。

到了明代,眼镜的使用更加普及,在明代末期还诞生了一位眼镜大师。

孙云球着有《镜史》一书,里面明确指出了近视,远视和老花的区别。

孙云球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多达70余种,其中就有磨制镜片的牵陀车。

所以说,那个时候古人就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作有度数的眼镜了。】

什么,苏粒还真不知道这个知识,她以前还天真的觉得古人都不近视的呢……

评论区

网友A:我就说近视跟看手机没关系

回复

(我就说穿汉服带眼镜不违和吧)

(古代文化人[拿捏])

(叆叇,好风雅的名字)

网友b:所以老外搞了个没有镜腿的单片眼镜硬卡,其实原型是折叠穿绳眼镜[泪崩]

回复

(我就说,只戴一个不难受吗)

(好家伙,我还以为他们是为了帅而不做镜腿[九转大肠])

([宕机])

(也可能是他们鼻梁高眼眶深,卡的住[笑哭])

网友c:为什么等我考完教资你才告诉我小孔成像是墨子里的[流泪]

回复

(笑死我在墨子和管子中间选了管子[捂脸])

(我改了我改了老子[躺平])

(科学类的肯定优先墨子啊,我记得小孔成像这事儿墨子里应该也有)

网友d:冷知识:孙云球是江苏人

回复

(胡说,他明明是苏州的)

(好好好)

(更冷的知识:他从明末活到了康熙初年,34岁去世,然后他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看])

网友E:越想越气,因为清朝我们错过了多少啊!

网友F:去看看清明上河图!那上面就有戴眼镜的人!

网友G:古代只是生产力跟不上,钻研这方面还是很细致的

回复

(是的,所以很多旧物因为技艺失传没法修复)

(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了才有时间精神去研究发明事物,经过大量的人努力再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这才是一件事物、发明的基本。)

(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都有记载的事还有那么多人质疑。你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老祖宗,不相信流传下来的典籍?

只要有人说中国古代科技,马上就有一大帮人急不可耐地说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技,拐弯抹角的讽刺阴阳。

我们的各项东西都是能追根溯源的。某些人要明白你们能在这里逼逼赖赖不用像某些地区担心下一秒就没命是因为国家安定强大[微笑])

(马可波罗那个时候写Z国简直,就像现在有些人羡慕国\/外是一样的)

(老实说清后面发生的那些事确实狠狠打击了国\/人的信心,才有崇洋媚外这个词,唉)

(我们国家很强,但因为现\/代物理学大厦基本是由西\/方建起来。不管他们是怎么爆发的,我们确实还是有很多要追赶的地方。

我们只有继续加强科研工作,继续努力,才能让他们坐下来好好听人话。)

(其实这就相当于物种入\/侵,在自己的领土上混的不咋地,但一旦跑到别的地方,没有了竞争压力,瞬间就蓬勃发展了。

就比如说在当时的清朝是处于被打压的状态,但是跑到了别的地方,压迫他们的东西没有了,所以迎来了发展[看])

(我在英\/国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国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脸]

都能说是埃\/及怎么样希\/腊怎么样……)

——————

孙云球听天幕谈起自己,满面红光,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莫过于此了!!!

竟然还被誉为“科学巨人”,孙云球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原来被后人铭记是这种感觉,真是闻宠若惊,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34就去世了,而且还历经了两个朝代,孙云球想起目前的形势,心绪不定。

孙云球出生于崇祯初年的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时,随父母迁居苏州虎丘山畔,自幼聪颖异常,13岁即为吴江县乡学生。

不久父亲去世,又遇明朝灭亡,清军南下。生计艰难,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药谋生。

他喜爱科学研究,尤其对机械制造颇有天赋。如今不再科举,便刻苦钻研数学知识,探讨测量、几何之法。《吴县志》说他“精于测量,凡有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许多人视力不佳,做事不便,但眼镜价格高昂,孙云球下定决心,要研发出价格更低,使用方便的眼镜。

他能够根据患者年龄、疾症的不同而“随目配镜”。

孙云球做的眼镜效果明显,深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他的舅舅董某便是受益者之一。

身为秀才的董某近视严重“阅文缮写,在见寸以内”。使用眼镜后,视力大为改善“顿使目光远一尺有余”。

后来董某乡试中举,孙云球制作的眼镜或许也有一份功劳。

孙氏眼镜畅销全国,为了让更多眼疾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眼镜,孙云球总结多年制镜经验,写成《镜史》一书。

他在书中仔细介绍了制镜的历史、原理和方法,各地制镜者都可据此制造光学镜片。

《镜史》的畅销促进国内眼镜制造业快速发展,眼镜价格也随之一路走低,从几十金降为七八金。

到了顺治年间,苏杭人大量制造、贩卖眼镜。

每副值银最贵不过七八分,甚至四五分,二三分都可购买以改善视力,便宜的价格最终使一般百姓都能使用。

孙云球一生制造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凭一己之力将华夏的光学制造业推向新的起点,可惜英年早逝,享年34岁。

清,康熙本来听的极为不满,天幕说孙云球活到了康熙年,为何称他为“明末科学巨人”,这分明是我大清之人!

结果又听后世愤怒于清的不重视,说清错过了许多,他的脸色又青又白,几欲解释,却觉得徒劳,天幕又听不见……

一句清末发生的事,打击了国\/人的信心,让他怒火中烧,无处发泄,只得把砚台往地下狠狠一砸!

怎么会这样,大清是怎么一步步落到这样的地步的,天幕未出现前,明明一切欣欣向荣,志得意满,为何,暗处竟有这么多污秽!

那些后人为国外辩解的话语,那句崇洋媚外,让他坐立不安。

这可是全天下都看得见的!

自诩为天朝上国,神州大地,视外界为蛮夷,结果,这片土地的后人,在为蛮夷辩解,他们不信自己的祖宗!

朝堂上,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一些大臣摇摇欲坠,看着堂上的皇帝,双目猩红。

前面为后人信仰祖宗有多自豪,这一刻就有多打脸。

崇洋媚外,好一个崇洋媚外,他们这些为清效命的臣子们,是否在无形之中做了帮凶……

不行,无论如何,这些东西凭什么要被别人占了去,要尽快搜罗以往的古籍发明,要挽救……

秦汉时期,墨家本来极为高兴,后世的考试竟然会看到《墨子》,教资,是夫子的考核吧,后世的夫子也要读《墨子》呢。

而且还有人说科学类优先选墨子!

哎呀呀,这话听的人简直心花怒放。

后世多么重视科学呀,有了后人做背书,难道还怕墨家得不到重用!

他们一个个挺起胸膛。

看着墨家这得意劲,不少法家暗暗瘪嘴。

有什么好得意的,我们法家也去研究科学!肯定也不比你们差,没看后世也有考试选管子的,后人这是相信我们法家的潜力呢,管子可是我们法家的!

相比于法家暗搓搓,道家更嚣张,墨子怎么了,道家现在研究也来得及!我们道家多受后人喜爱呢。

这些研究被你们抢先了,我们研究其他的!那个火药一个顶你们十个,这可是四大发明!

几家学说暗暗较劲起来,生怕别人抢先。

结果看到后世对古时的科技开始质疑争吵,他们突然愣住了。

或许是好话听太多了,一时有些适应不过来,心中竟然有些阻塞。

为何会如此呢,肯定是因为流传下去的东西太少了吧,没有证据,空口无凭,还是太忽视,所以发展不起来……

不行不行,要去国都,要和陛下禀明,不能偏科啊!事情很严重……

刘彻也快气死了。

他知道后世很艰难,没想到后人竟然被欺负的这样不自信。

崇洋媚外,崇个屁!

不爱干净还喜欢吃干\/尸的野蛮人有什么好崇的!

后来发达了也改不了他们之前野蛮的事实!

华夏人什么不能做了,几千年都过来了,不过吃亏一阵子,有什么好不自信的,该知耻而后勇才是!

卫青没打赢匈奴前,那些个软脚虾一个个怕的要死,觉得汉人不可能打赢匈奴,匈奴就是比汉人会打仗,非要议和,他要是信了那些人的鬼话,还能成什么汉武帝?!

想起后世那些飞天入地的大家伙,刘彻又叹了一口气。

或许是一开始真的受制于人,才会有那样的心情,哪怕后来强大了,还是会有心灵创伤。

毕竟,后世进步太快了,有些人心理一时跟不上来也能理解。

总归懂事的后人更多。

……

朱棣也很着急。

什么,物理?!

不行不行,得赶紧把物理搞起来,不然这心里太没安全感了。

给朕广招天下人才,赶紧给朕把那什么大厦建好了。别管什么物理人理,什么大厦都成多建几座,迫在眉睫啊!!!

那西\/方现在建到哪一步了,大明得赶紧动起来,急死朕了可真是!

这样一想,搜罗人才也要钱啊,还得给他们资金研究……真是处处都要钱。

他突然有点认同他的好大儿朱高炽的话了,大明是真的好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