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武帝刘彻之所以强,就在于汉武帝不但是扫荡了匈奴,还做到了主动出击。

在刘彻时期,农耕文明的看家技能,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开始发挥奇效。

除了制作精良的马铠与盔甲之外,全副武装的骑兵已经开始标配冷兵器时代里程碑式的武器,也就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环首刀”。

汉家骑兵其实已经算是那个时代非常罕见的钢铁雄狮。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感觉一切成熟,于是采纳了谋士王恢的计策“马邑之谋”。

汉家在马邑这个地方做好埋伏,引诱匈奴上钩,然后伏兵四出,力争全歼匈奴。

但是,匈奴终究识破了汉朝的计策,没有进入埋伏圈。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匈奴的骑兵最强悍的是机动性。匈奴领土广袤,无影去无踪,要出击,还得先找到他们。

我们看几次大战,无论是河南之战还是漠南之战,无论是河西之战,还是漠北之战,都不是连续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汉朝国力,不允许他们连续作战,就冲这一点看,完全打败匈奴是个持久战,不是个闪电战。

随着史诗级的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打响,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一个中原农耕政权,竟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政权,展开穷追猛打。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出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每人带一万士兵上路。

这一战,卫青一路直接追击匈奴到了龙城(甘肃天水),大败匈奴。

凭此战,卫青一战封侯。其它三路两路战败,一路无功而返。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拨给卫青三万人马,卫青带着三万人马,出雁门,展雄姿,一战杀三千!那一刻,匈奴胆寒。

不甘心的匈奴,在公元前127年,派大军直接杀了过来。

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大战匈奴于河套之南。

仗打得很漂亮,匈奴大败,汉军占领了河套以南大片地区,仅仅活捉的就好几千人,缴获的牲畜达百万。

这是一场大胜,汉朝顺势建了朔方城,设立了朔方郡、五原郡,迁移了十多万人前来居住。

这就是着名的“河南之战”。

公元前124年,“漠南之战”开始了。

在这之前,从西域回来了一个人——张骞。

张骞带来了西域神奇的炼铁术,可以让武器更加锋利,使军队战力再上台阶。

公元前124年的春天,公元前123年的春天,还有公元前123年的夏天,卫青先后三次,累计带着十余万骑兵、六位将军,在漠南和匈奴展开了大战,三次下来,次次胜利,累积下来,斩杀和俘虏匈奴人3.4万。

而这一次,军事天才霍去病带领800铁骑创造了奇迹。

卫青的打法是“扎硬寨、打硬仗,稳步推进”

霍去病喜欢来去如风,打突袭战,搞快速进攻。

刘彻非常喜欢霍去病的打法。

于是,在汉武帝刘彻的赏识下,从古至今,独一无二的少年将军就要产生了。

“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真正的崛起之战。

所谓的河西,就是往河西走廊的战争。

公元前121年,漠南之战仅仅过去两年。

先后两次,霍去病斩获无数,甚至斩了像匈奴折兰王、卢侯王的大人物,俘虏数量就不用提了。

河西之战真的把匈奴打哭了,因此有了那首匈奴民谣: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如此,汉武帝集齐了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适合打硬仗,霍去病适合打快仗、打奇袭,两人各有千秋。

漠北之战,汉武大帝一次性派出十万大军,卫青和霍去病各带5万骑兵,配14万匹马,还有50万步卒配合后勤。

这阵容无比强大。

这几乎是汉朝和匈奴开战最大规模。

就此一战,要决定汉朝和匈奴的未来。

飞将军李广要求参与这次行动,他想凭借战争封爵。

最后,李广分配到了卫青这里。

但谁能想到,李广和赵食其迷路了。

等他们赶过去,卫青已经打完了,虽然取胜,但代价不小。

而霍去病带着大军一路北上,大破匈奴军,甚至,俘虏了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还俘虏了一些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斩首的有七万人左右。

霍去病把匈奴杀得四散奔走,直追到了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狼居胥”,成了后世无数将军们的榜样。

漠北之战后,匈奴元气大伤,对汉朝难以造成大的威胁了。

只是漠北之战,汉军也是损失惨重,霍去病的人马十伤有三,卫青伤的也不在少数,去了十四万匹马,回来时只有三万匹。

也就是说,为了打赢这场关键的仗,汉朝也是倾尽全力,损失不低,别说人,光马就消耗了11万匹。

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一战决定了大的格局,扩大了汉朝的版图,确立了王者地位。

就此,汉武帝建立的那个时代成了华夏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让华夏大地有了可参考的基础,从此,开启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

如果不是汉武帝刘彻,或许,匈奴会成为另一个版本的蛮族侵入,会成为分裂华夏大地的根源。

汉武帝打怕了匈奴,但没有完全征服匈奴,卫青与霍去病将星陨落后,晚年的刘彻发起巫蛊之祸,在朝局的来回动荡中,汉军面对死灰复燃的匈奴接连惨败,连续几次全军覆没,一时间国库赤字,士气低迷。

汉朝不得不再次启动回血模式,伺机而动。

这个阶段的造血大师,就是霍光。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洵继位。

打击匈奴的号角,再次吹响。

刘洵是第一个让匈奴真正俯首称臣的大汉天子。

后来,匈奴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汉朝。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用两个例子再来回答一下开头的问题,汉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段位?

公元前53年,安息国大败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一时间,安息国国王信心大增。

后来,汉朝派使者出使安息国,安息国国王集结全国2万骑兵,准备震慑一下汉室。

结果常年看惯匈奴与汉朝动辄几十万骑兵对拼的汉使,完全没有get到安息国王这层秀肌肉的意思。

他在回国后,轻飘飘的在史书上写道——“安息为大国,然兵弱”。

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深入瀚海沙漠打击匈奴,燕然山刻石勒功,此后经过金微山等战役,彻底解决匈奴之患。

从此,匈奴向西迁徙。

注意,此时的匈奴是已经南北分裂过后的匈奴,然而就是这败兵,在欧洲又掀起了一阵血雨狂风,被碾压的欧洲人称他们为——上帝之鞭。

从开国皇帝兵败白登山,到大汉雄兵威服四海。

老祖宗留下的民族自信,就是如今,大国崛起的最好动力。】

评论区

网友A:汉这个朝代真的很有魅力

回复

(刘猪猪我来啦)

(猪猪还是很有魅力的)

(所以我们都是汉人)

(大汉几代皇帝励精图治,到汉武帝一雪前耻,你再看看某宋[白眼])

(就一句话,宋朝一开始条件比汉朝还好,就差了一个汉武帝而已。)

(宋朝没有养马场,打不过的)

(汉也没有养马场,都是后来慢慢搞的,宋的初始条件确实比汉好。)

(我宁愿当强汉的马前卒,也不要当两宋的偏安狗)

(赵大:我不到啊,我踏马也不想的

赵二:骑着我心爱的小驴车~他永远不会堵车~)

(汉朝皇帝质量真的高的离谱,老刘家基因真好)

网友b: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回复

(秦皇立国朝,汉武定族姓,唐朝定族名[流泪])

(汉武帝虽然有很多缺点,有亡秦之失。但是他的功劳同样太大了,大到可以跟秦始皇并列。

如果没有汉武帝几十年不间断北伐匈奴,五胡乱华会不会提前发生,汉民族是不是可以挺立千秋,无数次浴火重生都是个未知数。

因为汉武大帝真的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汉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我们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的丰功伟绩,让后世子孙,不管遇到多么深得低谷,都能够重新奋斗,披荆斩棘,再次完成祖国统一。)

(刘彻的功绩可不止匈奴啊,一个能和秦始皇并称的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都是很厉害的。

他不止击溃匈奴、开拓西域、征服朝鲜、开拓闽越、开拓西南。

还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建立年号、设立刺史、用人方针。改革币制、盐铁官营。收藏图书、独尊儒术、太初改历、创立太学、乐府、地理。沟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等等)

(汉武帝很强[看]基本上所有方面都涉及到了,千古一帝肯定是算的)

网友c:刘彻:我老婆给我送外挂来了!该老子反击了!

回复

(哈哈哈真的离谱,卫子夫和她的最强嫁妆)

(自己是一代贤后,给刘彻生了太子刘据,带来了两个将星一个帝星,然后附带一个权臣[666])

(那也得刘彻慧眼识人好吧)

内蒙古网友:忍不住了,今晚闪击匈奴[尬笑]

福建网友:让我南蛮来助你一臂之力!

网友E:秦王铸骨,汉武塑魂

网友F:谁能不喜欢卫青霍去病呢呜呜呜呜呜

(霍去病要是没那么早死,可能匈奴真在汉武帝手上解决了)

(他是长期奔波水土不服,战争消耗太大了。再加上匈奴也会打细菌战,往上游扔死羊啊什么的,霍去病又是个不爱带粮草的,都是就地取材,喝了下游的水肯定会出问题)

网友G:知道为什么李广难封了吧[摇头]

网友h:但是刘彻巫蛊之祸真的也得批评,他的迷信冤死了多少人,差点汉朝就做没了,幸好他后来反应过来修改国策。

回复

(怎么说呢,汉武帝老年时候有点糊涂,但是他年轻到中年时期的巨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网友I:看到史书记载安息国兵弱就觉得好好笑

回复

(匈奴西迁:原来这里才是新手村)

——————

天幕之下,大家反应不一。

秦,嬴政看到天幕说这个汉武帝竟然和自己齐名,惊讶了一瞬。

再一看刘彻的功绩,嗯,这一长串,那他也勉强认可了吧。

不想相比于后人对他完全的偏爱,这个刘彻在后人眼中可是争议颇多啊。

嬴政看了一眼扶苏,有些恨铁不成钢。

天幕中提到的每个皇帝都很不错的样子,扶苏你学着点啊!

蒙恬等武将则是更关注汉朝武将。

“这二人不愧为大汉双壁,真是恨不生同时啊,真想切磋一二。”

……

宋,赵匡胤自闭了。

为什么讲汉朝的视频都要给他们大宋一拐子啊!

赵匡胤猝不及防地被创的一身血。

养马场,他在努力了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大宋就有养马场了。

我大宋不是偏安狗,我一心要一统中原的!

而且这有关赵二什么事,他什么时候骑驴车了。

赵匡胤看向旁边的赵光义,心往下沉。

……

汉初,刘邦已经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原地转了好几圈就差跳起舞了。

天幕之前把那匈奴说的那么厉害,没想到来了这么个大反转,还得是我大汉,哈哈哈。

这个彻儿真是乃公的好孙孙,太给我们大汉长脸了!

刘邦之前在路边看秦始皇就说了“大丈夫当如是”。

没想到刘彻竟然能比较秦始皇!

想到那句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刘邦快活的痛饮三大杯。

然后又开始为自己的孙孙不平。

秦皇汉武,为什么要对我的好孙这么苛刻,秦皇都没人骂他呢,我的好孙做了那么多事,难免犯错嘛。

小孩子不懂事,这不是很正常。

刘邦现在已经头昏脑胀了,心偏到没边。

也不知道这彻儿是谁的后代,可千万得给我顺利来到人世啊。

此刻刘邦既想让天幕说说他后面到底谁做了皇帝,又怕天幕说。

要是天幕只能乃公一人看到就好了。

张良把刘邦从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中拉回来:“陛下,当务之急,我们要先避免掉‘白登山’的危机。”

……

景帝时期,刘启听的高兴的想把刘彻抱起来给群臣炫耀,但想想彻儿已经是太子了,这样做有损太子形象。

便克制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双手。

这儿子真争气,太争气了啊!

谁懂那种知道儿子有多争气还把敌人打残了的那种爽感啊!

朕的眼光就是好。

这天幕一出,刘彻的太子地位是绝对不会有半分动摇了。

都是汉人,听到未来的汉家把匈奴打的嗷嗷叫,哪个朝臣不开心啊。

有人恨不得马上冲向刘彻,先混个眼熟。

刘启看到后人在夸那卫子夫,着急的什么似的:“这卫子夫是哪家女郎啊,赶紧去找,别让人捷足先登了!”

这可是彻儿命中注定的皇后啊,带来了这么多人才,还带来了我未来的皇孙呢,可不能让人跑了!

小刘彻双眼发亮,盯着天幕中的一行行文字。

这就是我嘛,未来的我是这样子的。

他得意的不行,哼哼,皇帝看来也挺好当的嘛。

然后,就受到了父爱的铁拳。

因为这时,刘启已经看到后面的评论了。

巫蛊之祸。

这熊孩子,真是一点也夸不得!

刘启绷着脸:“彻儿,你是汉家太子,未来的天子。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个国家,对皇帝来说,江山永远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我废了刘荣立你为太子,是为了汉家江山!”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想法,只要不影响到大汉,你都可以去做,但你一旦越界,受你牵连的人只多不少。”

“所以,因为你,父皇现在必须严厉惩治那些巫师方士了。”

刘启神情淡淡。

刘彻眼里泡着泪:“儿臣知道了。”

那是未来的我啊,我怎么知道我老了会这么疯,呜呜呜。

……

武帝时期,所有群臣直愣愣地看着天幕,不可置信。

……啊?

天幕说的是我们的陛下???

他们的表情从怀疑人生,不可置信,疑惑,确认,狂喜一连串精彩纷呈。

“臣为陛下贺!”所有人齐齐出声。

天啊,千古一帝。

没想到他们竟然也是千古一帝的臣子诶。

想到之前说李世民时那一长串的臣子名单,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

那我是不是也能留名千古了!

反正卫青是肯定了,看天幕夸他夸的。

还有那个还没崭露头角的霍去病。

想到他俩的战绩,群臣佩服的叹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想到那首祁连山的诗,再想到封狼居胥,若不是天幕亲口说的,大家都以为编故事呢!

又想到天幕还提到了一个人,众人用余光注视着李广。

李广难封,这样的名声流传到后世,这……唉。

李广脸色惨白。

若不是在殿上,他都要痛哭出声。

所以到头来,封爵都是一场空嘛。

“陛下,臣,年事已高,如今只想在家颐养天年,想像陛下求的一份旨意……”到了这一步,除了退休好像也无路可走了。

刘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毕竟李广也是有过功劳的,这样最好。

他现在最关注的是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体了。

没想到天幕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后人还是爱他的嘛,嘻嘻。

不过,战争细节能不能再详细一点啊。

他已经命人推断天幕中各个战争的时间段,不过天幕只讲了个大概,双方在何处交战有何缺漏并没有深讲。

唉,毕竟后人已经给他透露这么多了,他就不纠结了。

“仲卿啊,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回去也得多嘱咐嘱咐去病。”

“我让他在军中先随你历练,让他别着急,水也别乱喝了,我多派几个医者跟着你们。”可恶的匈奴,连在水源下毒这么下做的事都干的出来,这招我大汉学到了,你等着吧!

卫青在天幕上已经被频频点名,他不想这么出风头,毕竟那些还是未来之事,他如今也没有那么多功绩,但又想到了去病……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受了汉武帝的提议。

“对了对了,还有张骞。”

刘彻走来走去,没想到张骞竟然给他那么大的惊喜。也不知道现在他到哪了,真是恨不得立马能联络到他啊!

要是朕有天幕上那种沟通的法器就好了。

“……陛下,天幕说您晚年……”

汲黯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插了句嘴。

“朕知道。”刘彻冷笑,巫蛊,他废陈皇后的时候不就遇到过这么一遭。

看来他晚年,不少人都心怀浮躁啊。

接着刘彻又想到卫子夫,神情柔和了一些。

看来皇后在后世也颇受欢迎啊。两将星一帝星。帝星是据儿吗,那权臣又是哪个呢。

……

明,朱棣都被天幕逗乐了。

“这天幕怎么还调侃起汉思后来了,不过这个‘最强嫁妆’倒是颇有意思。”

想想后人对宋朝的态度。

宋朝文治极为发达,也曾富裕繁荣过,不过后人对宋朝还是颇为不满。

是宋太宗得位不正的缘故?不可能。后人明明对唐太宗就极尽夸赞。

所以后人就是单纯喜欢武德充沛的皇帝和朝代吧。

我武德也很充沛啊,不知天幕会不会讲我,后人对我的看法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