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328章 朕,亲赴武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完了陆胤的话,陆逊眉头紧皱,当即便着人拿来笔墨和空白简牍。

“阿父,您还要上书陛下吗?”

陆抗面露忧虑之色,他其实并不关心谁做太子,而是担心阿父和孙权之间逐渐恶化的关系。

“不然呢?”陆逊低头挥墨,口中随口应了一句。

陆抗劝道:“之前阿父曾多次向陛下上书劝谏,陛下都置若罔闻。难道阿父还不知陛下心意吗?”

“如今陛下因为此事大肆刑狱公卿,儿是怕陛下.....”

“幼节。”陆逊打断了儿子的话语,抬起头看着他,那眸子里有着些许浑浊但却充满坚定。

“为父与陛下君臣相知数余年,岂会不知陛下脾性。”

“陛下深谙权衡之道,同时也懂得拿捏分寸。为父只要陈述利害,陛下或可迷途知返。”

说完,陆逊继续低头奋笔疾书,陆抗心中叹了一口气,拱手转身离去。

.........

建业。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取祸之道,太子是正统,是国之根本,地位应当坚如磐石。

鲁王则是藩臣,不该和太子享有同样的礼遇,陛下应宠秩有加,使上下获安。

如若陛下仍然举棋不定,望陛下准臣亲赴建业,当面与陛下论嫡庶得失。】

孙权哗啦一下把奏表掷到地上!

“陆伯言好大的胆子!!!”

“竟还要来建业与朕当面对质!?”

宫女奴婢们吓得一声不吭,一个个低头不语,瑟瑟发抖。

“都给朕滚!”接着他喝骂一声,很快殿内只剩下坐于案前的大帝独自神伤。

安静了许久,孙权缓缓起身,走过台案,将那份奏表又重新捡了起来,目光在那笔酣墨饱的字迹上反复停留。

这字迹他看了数十载了,可为何越来越变得陌生。

伯言....朕真的错了吗?

不对!

孙权转念一想,他陆逊怎么知道朕要立鲁王为太子?

难不成他远在武昌,还如此尽心打听这宫闱之事!?

越想越不对劲,他捏着简牍在殿内来回踱步。

“来人!传杨竺速来见朕!”

不多时,杨竺急匆匆地入宫面见孙权,但他此时还不知道孙权已是怒火中烧。

当他从对方口中听闻二人密谈之事泄露之时,宛如晴天霹雳,扑通一下匍匐在地!

“陛下,臣对天发誓,当日之事绝不是泄露于臣下之口啊!”

咚咚咚!

杨竺的脑袋拼命磕在地上。

“好了。”孙权冷声道,“休要弄脏了朕的地毯。”

杨竺这才悻悻抬头,但依旧是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

“如果不是卿泄露的机密,那会是谁呢?”孙权准备给他一次机会,看看他会咬谁。

杨竺眼珠一转,想了想,“近日朝中,只有选曹尚书郎陆胤向西而行。”

“是吗?”孙权目光冷冷,若有所思。

几日后,孙权的使者前往武昌,代表孙权亲自向陆逊询问:“伯言是如何得知朕想改立鲁王孙霸的?”

陆逊坦率回道:“是陆胤告诉臣的。”

一来一往,得知消息的孙权当即将陆胤召回建业质问。

然而陆胤却心向太子,有意为太子隐瞒,结果反咬一口:“是杨竺告诉我的!”

于是孙权将杨竺、陆胤二人双双下狱。

最终杨竺不胜严刑,屈打成招,孙权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这事是别人泄露的,只是想让杨竺死前再发挥些余热罢了。

处死杨竺后,孙权还觉得不爽。

因为在狱中杨竺细数了陆逊的二十条罪状,这令孙权始终耿耿于怀。

他忽然记起吾粲早在不久前便建议让鲁王出镇外地,而且与陆逊联系密切。

这二人或许早有勾结!

孙权思绪很乱,但心中更多的是愤怒。

又过了数日,孙权的使者和孙权的亲笔信到了武昌丞相府。

陆逊保持着臣子应有的礼节,像接圣旨一般,拱手接信。

【伯言,你我君臣多年,朕本不想恶言相向。

为人臣子,凡事有可为,有可不为!

莫要忘了,卿今日之地位之权势,都是朕给你的。

朕不想给你,朕随时可以收回来。

立储之事莫要再提,望伯言好自为之。】

陆逊死死捏着书信, 双手不停地颤抖。

他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耳边不断传来:

“阿父!阿父!”

“丞相!”

............

数日后,建业,太初宫。

今日大朝百官云集,大殿内肃杀一片。

一道道战报在大殿内频频响起。

“禀陛下,曹魏荆州军大举南下,水路并进,现已逼近牙门戍、长坂等地,牙门戍守军殊死抵抗,不敌,现已被魏军把持。”

“曹魏扬州军在合肥集结,寿春甚至兖州等地都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轨迹。先头部队距离居巢不到百里,其意定是濡须坞!”

“禀陛下,豫州汝南亦发现有魏军南下,恐怕要冲我夏口而来!”

孙权极力压制着情绪,越是到了这种时刻,他反而头脑清明许多。

“魏军各路兵马几何?”孙权冷静问道。

有大臣回禀:“尚且知之不详,事发突然,魏国境内的眼线只能将优先将紧急军情送回。”

孙权陷入沉思。

魏军三路进犯,三路都是直插他吴国要害之地。

这是想掀了他孙氏的江山??

“传朕旨意,让各处守军务必坚守,若有不战而弃城者,诛族!”

孙权吩咐完,便有大臣进言:“陛下,大敌当前,须立刻任命大都督,统领三军,拒敌于外!”

孙权闻言看了一眼台下的卫将军全琮。

然而他并没着急开口。

一旦问了,对方若是欣然应下,孙权其实是不太放心的。

若是对方不应下,却又白白伤了士气,而且这更令孙权难堪。

闭起双眼,孙权深呼吸了一口。

他没办法,放眼整个吴国,能应对这种局面的人,只有那个男人。

“朕欲拜丞相陆逊为大都督,统领江东各部兵马,以拒曹贼!”

此言一出,有大臣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但很快便有人上前进言:“禀陛下,臣听闻陆丞相病重,近日已卧床不起,只怕难以.....”

“病重?”孙权疑惑,“好端端的,何至于此啊?”

一众大臣不敢言。

沉默数息,孙权下定决心:“朕意已决,亲赴武昌坐镇,亲自将这兵符交于陆伯言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