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赵云终于找到了两处合适的房产。
一处位于纺织厂附近,一处位于批发市场那里。
纺织厂附近那个是一个大开间。
以前是一家私人书店,后来做大了,就搬到东城,开了一家更大的店铺。
批发市场那里,是在市场外面,修了一排门面。
但是,租门面的人很少,大部分的门面就空置在那里。
因为批发市场里面有个摊位,所以大家觉得可以缓一步。
最后,大家都拍板定下纺织厂那里的位置。
苏宁去看了那个位置,在纺织厂和钢厂之间。
门面是横向的一个大开间,向街的这边上半部分全是玻璃。
因为以前是书店,所以店内很干净。
而且还有一些遗留下来的书架和柜子。
苏宁找到之前给他们装修的老板,告诉他装修的明细。
一个星期过后,“晶晶”饰品分店就开业了。
这个分店由王玉琴管理。
王玉琴觉得东城的店,楼上就是厂子,安全性更高一点。
妹妹王玉欢虽然可以独挡一面,但是还差一点火候。
王玉欢的性子要柔和一点,留在东城,还有厂里那么多人,可以帮衬一下。
所以,这个分店开业,还是由苏宁和王玉琴主导,还找了两个临时工。
一个是之前帮忙编织毛衣的刘丽,一个是苏婶的侄女。
当听到王玉琴说要找两个临时工的时候,苏婶第一个就想到了侄女。
她娘家这个侄女是老大,底下还有一圈的弟弟妹妹。
上了初中以后,家里就没让继续上学。
而是在家帮父母做农活,以及照顾弟弟妹妹。
因为这个将孩子耽搁了,以至于都20岁了,还没有定亲。
现在底下的弟弟妹妹都长大了,父母才想起来长女的婚事。
父母觉得对长女很愧疚,所以找到苏婶,想让她介绍一个城里的工人。
一个想法是长女嫁到城里后,可以继续拉扯一下家里。
二个是想借长女进城后,后面的孩子,特别是儿子,也可以进城。
苏婶盘算,如果侄女在城里找份工作,说亲要容易得多。
但是,城里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那个关系,还真找不到。
虽说,现在做个体户的多了,但很多上阵的都是自家人。
而且,她帮苏宁这么久,是看到王玉琴两姐妹赚了钱。
不说别的地方,就是这次开分店,她们就拿了一千元出来。
苏婶丈夫是工人,儿子女儿也每个月都给孝敬钱。
就是这样,她也才拿出八百元。
听说,王玉琴两姐妹还买了一套房子。
就凭这个,苏婶也要抓住机会。
刘丽则是钢厂的家属。
因为她手脚勤快,织毛衣又快又好。
而且她眼里有活,每次过来交货的时候,看见店里忙不过来时,都会主动帮忙。
所以,这次招人,王玉琴就问她愿不愿意来?
刘丽肯定愿意啊!
她和丈夫的同学,丈夫初中毕业后就接替了他父亲的班,进了钢厂。
刘丽毕业后就一直没有合适的去向。
之前去过纸箱厂打临工,结果后来因为关系户,直接把她顶出来了。
她就接了一些散活在家做,比如糊纸盒子,织毛衣啊这些。
没有办法,公公有病,天天都要喝药。
要不然,也不会这个年龄就让儿子接了班。
婆婆在服装厂上班,每天都早出晚归的。
她也不好意思天天在家耍,她想多挣点钱,万一有孩子了,开销更大。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工作机会都靠抢,哪里还有愿不愿意一说。
苏宁手把手的教王玉琴进行面试、培训环节。
不能说是熟人介绍的人就不按照程序走。
管理员就如同一个舵手,而员工就像是船员。
舵手的使命是,带领并指挥大船向目标前行。
船员也是配合舵手,将船驶向终点。
如果船员不听指挥,就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有心思不纯的人,甚至会让这艘船走向毁灭。
过了面试,还要进行培训。
店员,其实做的还是服务业。
一个店要想生意兴隆,还是要服务好每一个进店的客人。
这样,她们才会重复再来,也可以免费给她们宣传,带来更多的顾客。
这会的人服务意识还不强,觉得供销社里面工作人员的冷脸服务,都是正常的。
相反,让她们对着客人笑脸相迎,她们接受不了。
刘丽和苏芳就是这样。
苏宁让王玉琴带着两人进行反复的模拟演练。
这天,她看两人还是很拘谨,就上前拉着王玉琴给她们做示范。
“你可以想象,来的顾客是你的左领右舍,或者耍的好的小姐妹。
这样,你们就可以很自然的接待她们。”
“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进到一个店里,员工对你们的态度,就像隔壁的小姐妹一样,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舒服?”
苏宁的一番话,让其他几个人都认同的点点头。
刘丽和苏芳想象一下后,后面的演练就自然很多了。
苏宁接下来又给她们讲了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比如,客人进门时,如果自己正在接待其他客人,也要大声的喊:“欢迎光临!”
客人试戴过的饰品,要及时放回架子上。
如果客人想要的货品没货了,要及时登记客人的信息,等上货后,好及时通知客人。
客人出门时,要大声说:“您慢走!”
苏宁也叮嘱王玉琴,要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来记录经常光顾的客人信息。
这样,等到年底,可以给长期光临的客人送点小礼物。
这个主意是东城店里,有个老顾客提出来的。
那个顾客自从“晶晶”饰品店开业,就经常光顾。
还介绍了很多同事,朋友到店里来。
有天就吐槽,在“晶晶”都消费了近千元,老板都不给她一点优惠,哪怕是点小礼物也行。
苏宁才开始将经常来的客人整理在册。
对于消费到多少金额的客人,给予不同的折扣。
这个优惠一出来,当时就让很多老顾客,又带来一波新的消费。
“这次,我们还是沿用总店的开业促销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