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有发出尖叫的声音,期盼围观的人可以帮她一下。
可惜围观的人只是交头接耳的讨论,没人出头为她说话。
正在这时,爬在树杈上的人吼,“支书来了。”
人群立马分开一条路,村支书走了过来。
“支书救命,赵招娣要杀了我。”
李小花哭的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杀你我还怕脏了我的手。”赵招娣嫌弃的松开她的手。
李小花急忙躲到村支书的背后。
村支书看见像疯婆子一样的李小花,不动声色的往旁边挪了两步。
不料,他一动,李小花也跟着移动。
看来,她是怕极了赵招娣。
“呸,怂包。”赵招娣吐了一口口水。
“这是又闹啥?”村支书很无奈的问。
他很忙的好吗?这些老娘们一天到晚都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掰扯,他是支书,又不得不管。
看来还是太闲了,他准备敲打敲打村里的男人,让他们好好管管家里的人。
“支书正好你来评评理,当初李小花是不是和苏宁断了亲的?今天却忽然跑到苏宁家来算养育之恩。
不光这个,她还指桑骂槐的骂我家是黑心肝的,要谋算她苏家的财产。
不说她苏家有没有金山银山,就说她污蔑我,就该找打。”
赵招娣不屑的看着苏母。
“李小花先动手还没有打过。”人群里有个男的大喊。
围观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苏宁给村支书搬来板凳让他坐着说。
村支书点点头,还是苏宁有眼力劲。
“苏宁,你来说,咋回事?”
“今天不是分责任田吗?我想着我进城后回来一趟不容易,分给我的责任田我也不敢荒废。
就想着李婶家壮劳力多,所以就想着托给李叔他家种。
当初要不是李叔教我打猎,估计我早就饿死了。
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估计被我嫂子听见了,然后我妈就跑来让我把地给她们种。
我想给我哥他们种也可以,就说不光要帮忙交责任粮,还要每年给我三百斤粮食。
然后我妈就说别人挑拨离间,李婶不服气说了两句,然后两人就打起来了。”
苏宁三言两句就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
“嘶”当听到苏宁要三百斤粮食的时候,围观的人都不禁抽了口气。
“她只是和我断亲了,又没有和她哥断亲,我是给她哥要的!”
苏母理直气壮的说。
“妈,我不要。”听到口信的苏杨匆匆忙忙赶过来。
他家抓到的地有点偏,而且几块地相隔有点远,他和父亲全部都去看了一下,商量怎么种可以多出粮食。
导致他才听到消息赶过来。
“哥。”“哎!”苏杨有点不好意思的应了一声。
苏宁打量了一下苏杨,她已经很久没有看见她哥。
苏杨瘦了,原来圆润的脸颊凹了进去,看起来好像老了好几岁。
看起来出去打工的日子,苏杨吃够了苦。
她打算抽空私下找她哥聊一下。
从小她哥就像亲哥哥一样对她好。
以前有孩子说她是野孩子,冲她扔石头的时候,他哥替她挡住了所有的石头,还和那个孩子打了一架。
后来回家被母亲罚跪,她也觉得好幸福。
即使后来被母亲赶出家门,她哥还是经常给她拿东西过来。
有时是一小袋红薯,有时候是一小袋玉米面。
她清楚苏母有多抠门,她哥不可能能从母亲手里拿到粮食。
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苏杨将他农闲打工的钱都给她换成了粮食。
苏母没有过来找茬,要么是苏母不知道,要么就是和哥哥达成了什么协议。
她坐月子的时候,她哥拿来的鸡被嫂子拿回去,后来她哥又给她拿过几次鸡和鸡蛋。
她哥虽然不是亲哥,却是唯一一个当她是亲人的人。
“支书,给你添麻烦了。妈,回家。”苏杨对着妹妹点点头,扯了苏母回家。
围观的人一看,已经快到吃饭的时间,都赶紧散了。
“苏宁啊,虽说断亲了,但怎么说她也是养育你长大的人。人呢,不能忘本啊!”
支书语重心长的看着苏宁说。
“你那块地究竟怎么打算?是真的拿给你李婶?”
“支书,我已经决定了,李婶也同意我给出的条件。”
苏宁斩钉截铁的说。
“支书,你放心,我们一定把那几块地好好伺候,不耽误交粮食。”
支书看了看李婶,她家几个人以前年年都是满工分,伺候地那是好手。
村里能够满足苏宁给出的条件,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人。
既然两家都愿意,他也就不做那个坏人。
他点点头,背着手走了,他要赶紧回家吃饭,下午还要去乡里汇报工作。
晚上在饭桌上,苏宁再次给李叔一家说了条件,并且说明了是一百斤粗粮和两百斤细粮。
李婶高兴极了,这样她家可以留下更多的粮食。
她暗暗打算,到时候除了三百斤粮食,老头子打的猎物也给苏宁屯一些。
城里啥都要用钱买,哪像乡下,地头的野菜,水里的鱼,山里的野果,只要勤快都可以活。
“对了,苏宁,你六月初八有空没有?有空就回来吃席。”
李婶说到这个,满脸喜气。
“哟,这是要添人口了?没空我都要抽空回来沾沾喜气。”
“嗯,你小峰哥相中了隔壁青山大队的赵芳芳,我们两家已经过了礼,准备初八办席。
你到时候把几个孩子一块带回来,热闹热闹。”
他们当地有个习俗,结婚当天要童子滚床。
李婶本来定了张婶的孙子小山,忽然想起苏宁家的几个孩子。
她私心想让苏宁的几个孩子给儿子滚婚床,她希望孙子将来能像他们一样当城里人。
六月初八,刚好就是双抢之前。
在双抢这种重要的日子,壮劳力成了主力。
看来赵芳芳家里打算是农忙时有个免费的劳动力。
苏宁看李婶说起时的满意度,看来这个未见面的嫂子是个能干的。
要不然不会令李婶这么满意,同意儿子这个节点结婚。
毕竟农忙人人都要脱层皮,更别提壮劳力,营养跟不上的,那更是要脱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