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朝突然出任务,本来是想着要给简单弄些好东西,这会儿也来不及,只能把手上的东西和钱票收拾收拾,都给简单送了过来。

“你哥说了,他会尽快回来,让你不要进深山,注意安全,咳,要是累了,就少干点,”

最后这句刘三爷学着,都觉得太假了,小简啥时候因为干活累的不上工的?

“哦,他还说,让你不用担心两个孩子,他已经安排好了。”

简单张了张嘴,到底也没说出什么,这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她还能说什么?她缺不缺的,这是当哥的心意。

说一句凡尔赛的话,甜蜜的负担啊!

休息,几个男知青都上山了,知青院有几个女知青在,苏红还住在门口的房间,不过这会儿在院子里,听见声音就推门迎了出来,扫了一圈,这人也就对上了,毕竟,也就这么一个生面孔的。

“刘三爷,您回来啦?

这就是今天新来的知青吗?”

刘三爷点头,

“这是小蒋知青,这一批就她自己,卫民跟你们说了吧?

小蒋丫头,这几个,”

他指了指知青院门口的苏红,唐红英,文燕,林楠几个,然后又指着门外的简单和明珠,

“还有这两个,都是你们一起的知青,有事你就问她们,”

作为知情人之一,看着这会儿收起了全身刺的小蒋,也是一个孩子,小老头心里也有些不忍,就不自觉的多嘱咐了几句,

“现在这些知青,都是不错的,咱们村,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你就,放心就是。”

苏红略带诧异的看了一眼,这小老头可不是多热心的人呢。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小蒋知青蒋萍本就是惊弓之鸟,这话她也没有放松多少,整个人还是紧紧的绷着,连点头都生硬的很。

简单不是多热心的人,不过可能是看过她生死之间的那种决绝,现在看着她这种胆怯,心里也不是滋味。

想着,拉着回舟就往里走,顺势就把话接过来,

“知道啦三爷,我们都在这你还不放心?”

一看她,小老头这心顿时就放下了,村里唯三的知情人,做事也不是个莽撞的,当即就笑了,

“行行行,放心放心,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安排吧。

收拾完了记着领她去村部办手续啊。”

陈景几个和魏淑娟回城后,现在知青院住的男知青九个,女知青加上刚来的这位,也才七个人。

苏红还是住在院门口的房间,白小琴和唐红英住在之前谭雅君她们几个的房间,王红梅自己一个房间,方晓彤,陈秀英住在一个房间,空房间是有的。

要说简单和明珠,其实也用不上,苏红几个就把人接进去了,她们更像是来看热闹的。

蒋萍始终记着手续的事,把行李放到房间就出来了,院里的几个女生互相看了看,洗衣服的,劈柴的,收拾菜园的,手里都有活。

简单和明珠对视一眼,

“你们忙,我们正好要往村里去,我们领她过去吧。”

苏红甩甩手,笑嘻嘻的,

“行,那就辛苦你们领去吧,看这天好像是要下雨,我赶紧把这几件衣服洗了。

正好今天都休息,待会儿回来一起过来呀?”

这几乎成了惯例,每次来新知青,都要在知青院聚上一顿,像是搬出去的知青,除了跟村民结婚的,几乎也都会参加。

现在知青院的气氛比以前要好上很多,简单她们也没什么意见,干脆的就答应了,

“行,晚上我们就过来。”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了,天气闷热,没有风,天上乌云遮的严严实实,确实有种大雨欲来的势头。

简单两个牵着回舟在前面边走边荡秋千,蒋萍在旁边跟着,不时的说上两句,气氛倒也融洽。

快到村部时,老韩带着一群民兵蹭蹭的往这边跑,都是半大小伙子,呼哧呼哧的,动静还挺大。

看见她们,前面的两个小子眼睛一亮就冲过来了,简单敏感的察觉到身后两步远的蒋萍瞬间就屏住了呼吸,整个人又绷了起来,甚至还有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顿了一下,不动声色的往旁边移动两步,挡住了两个小伙子的视线。

“林子,你们这急匆匆的,这是要去干啥啊?”

林子是个笑起来带酒窝的,已经手快的把小回舟拎了起来,原地转起了圈圈。

这人跟林东方都是经常来往的,显然这游戏也没少玩,这话孩子就没怕,还咯咯的乐呢。

“简单姐,我们要上山,他们上山的打着野猪了,我们去接去,明珠姐,林哥领人先上去了。”

“啊,行,你们注意安全。”

一群大小伙子扑腾扑腾的跑远了,明珠吐槽,

“我说呢,牛车都回来了,他还没看着人影,这是真忙啊。”

人走远了,蒋萍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刘海似乎都贴到了脑门上。

简单淡淡的看了一眼,心里犯嘀咕,这情况,似乎不大好啊?

明珠一心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将知青,这就是村部了,门口那位就是村长,你快去吧,一会儿你原路回去就行,还记得路吗?”

看她点头,两个人才领着孩子从村部门口过去,朝前面的小院走去。

谭雅君和刘二红相处的挺融洽,反正谭雅君串门的时候都少了,她们到的时候,两个人都在菜园里忙乎呢。

“你们咋过来了?简单今天没上山啊?”

简单喜欢上山的形象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家里找不着人,那九成是上山了,剩下那一成几率,才是其他的,比如串门了,去公社了,或者去军区了。

就是串门,也几乎就三个地方,明珠家,谭雅君这,或者刘三爷家。

听说又来了新知青,谭雅君和刘二红见怪不怪了,

“行,一会儿我们就过去,你们要不就在这坐一会得了,待会咱们一起过去?”

明珠赶紧摆手,

“别的了,我院里还晾着一下子的衣服呢,这天看着也没准儿,说下就下,我还是先回去收拾起来吧。”

“行,”

谭雅君也没客套,

“舟舟要不要玩一会儿,一会儿姨姨送你回去?”

这小孩聪明的很,一般的话也都听得懂,不过除了林东方和明珠,其他人最喜欢的也就是简单,别人家那是都不带干的。

一听这话,抬腿就往外跑,

“不,回家!”

谭雅君在后面逗的哈哈笑,刘二红无语,回回都这样,那小孩还经这么逗?

“这就是被你吓跑的。”

天阴的越来越明显,显然这雨已经在路上了,两个人也没有心情晃悠了,往回走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明珠晾着衣服,简单倒是没有,不过前几天跟村民换的蘑菇都在大笸箩晾着呢,窗户也都开着,要是有点风,再往屋里潲雨,那可热闹了。

在苏红那儿去了包袱,小跑回家,几乎是刚把东西收进屋,这雨点子就噼里啪啦的下来了,简单站在窗边,都能听见一群人喊号子的声音,一听就是野猪抬回来了。

她披着雨衣出门,果然是,男知青,几个村民,加上民兵,人不少,呼呼哈哈的喊着号子,这一会的功夫,就已经是落汤鸡了。

不过这势头可是一点都不差的,号子喊的响,手上也不差,胳膊的筋都鼓起来了。

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淌,但是一个个的都咧着嘴,眉眼间都写满了欢快。

“下大雨你这干啥去?”

凌卫东抬着野猪腿,看见她,不由得有点惊讶,他还不知道又来知青的事,还往院子里扫了一眼,

“有啥着急的活吗?”

简单把门一锁,把雨衣帽子往下拽了拽,然后伸手挡住脑门的雨水,

“没有,我没事,那边来了个新知青,”

这就明白了,凌卫东点头,看着雨势越来越大了,简单这步伐明显是就着他们呢,赶紧开口催促,

“你快走吧,我们慢,一会浇透了。”

简单朝着他们点点头,

“行,我先去,让她们先烧上水。”

雨来的急,这路上还没有泥泞,跑起来也方便。

先去知青院传了信,又把带过去的三个窝瓜递过去。

蔬菜大棚的事情在村里已经不是秘密,现在谁都知道驻军营区有蔬菜大棚,她这窝瓜拿出来也不算突兀。

知青院的菜园里没种这个,不过简单的杖子边还是种了不少,只不过还没有这么大而已,怎么说都说得过去。

苏红几个接过来也是一脸的惊喜,这东西,在秋天冬天,是道菜,但是现在这是什么季节?

虽说青菜下来了一些,但是粮食可都没有,就那点搀着苞米瓠子的苞米面,就算是和着野菜,他们又舍不得放油,那也一样是填不饱肚子。

但是这个能啊,这个时候这窝瓜可是能当主食的好东西。

简单也清楚的很,这东西,就是去年她园子里的,现在空间里还存着不少呢。

比起拿一个罐头,或者添个什么菜的,她觉得这个更实用。

何况,今天打了野猪,这油水肯定是不缺的。

“他们打野猪的也回来了,这大雨,我估计村长可能会把肉分给各家,让自己做,那咱们今天的主菜都有了。”

苏红咧嘴笑,

“要是有酸菜就好了,咱们自己也能做杀猪菜。”

也就是说说,这边农村腌酸菜是秋天,也就能维持一个冬天,毕竟是发酵的,天一热,就变质了。

简单空间里倒是有,但是这明显不合理,她也没接话。

几个女知青都挤在这大厨房里,几个人里,王红梅算是资历最长的,

“没事,有肉,咋做都好吃。

没有酸菜,咱们院子里不是有白菜吗?我那还有几个跟村民换的早土豆,”

苏红一拍手,

“你要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我那还有去年晒的土豆干茄子干,还有春天采的蘑菇呢。”

唐红英也说到,

“那就你拿干菜,我拿蘑菇吧。”

白小琴想了想,

“我那儿还有萝卜干和雪里蕻,能放到一起炖吗?”

其他几个女生也都回屋去翻,多多少少的,都是自己的心意。

简单看在眼里,跟明珠嘀咕,

“现在这气氛,跟之前更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是吧?现在这几个人,嗯,咋说呢?

也不是都是安分的,但是这不是,从他们走了之后就一直压抑,受打击了,一直也没翻起什么浪花来,估计也没有啥心情。

不过,这么长时间,也快缓过来了,看着吧,早晚还有热闹的时候。

哎,这个蒋,蒋萍,你认识啊?没听你说过啊?”

简单叹气,之前大庭广众的,她也没多说,不过想也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村里在李家庄有亲戚的,也不在少数,也不知道能安静多长时间。

这种事情,也只有女生才能更好的代入和共情,反正明珠听了是气够呛,

“不是,真有这样的人?”

她家里出变故后,林东方家里一直照顾着,来到这边后,也几乎没有吃什么苦受什么委屈,现在不特意说,她几乎都不会想起她还是一个外来的知青。

而且,明家是属于那种完全是文的路子,看明父就知道,手无缚鸡之力,使笔杆子的。

明珠自小接受的教育,大都也都是在框在规矩里的,说白了,单纯。

出事时,明母的决绝和背叛,是她见过的最险恶的社会,和人心。

“这些人,没事真的以为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们是吗?还当时解放前呢,啊,强取豪夺,到手就是自己的?

我天啊,我都不敢想。

我是知道农村会是有重男轻女,会瞧不起女生,这些我都知道,像是那种打骂儿媳妇,不喜欢孙女的,我也都有想到,毕竟老人观念传统嘛,不能接受儿媳妇和自己平起平坐,这个其实我都能想通。

但是我真是不敢想,还有人不把人当人,尤其是,还是个村干部。”

简单读过历史,知道还有比这更惨烈的事件,不过对这些读了十几年书下乡才是社会的人来说,这种事情,从来就不在他们有限的学识中。

炸裂的不光是三观,还有他们的信仰,和追求。

各人有各人的难处,虽说有被迫,有无奈,有不情愿,但是这名义上,下乡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行为,现在却是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他们也不得不怀疑迷茫,他们做的这一切,目的是什么?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