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 第558章 天一点点暖和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然,初来乍到的文燕和林楠,对这样的场景还有些发懵,听到声音,就站在那儿,都没敢挪出去一步。

昨晚上俩人都不在知青院,也就错过了介绍的时机,苏红无声的叹口气,走近几步,

“你们好,昨天忙叨着也没来得及跟你们打招呼,我叫苏红,是比你们早来几年的知青,这是简单,是咱们这边第一批的知青。

有什么事看见老知青,问谁都行,咱们这气氛很好,只要好好干活,不惹事,没有那种故意欺负人的。”

想了想,又强调了一句,

“你们进村的时候应该也看到村口的戒严了,所以说,安全也是很有保障的。

我只能说,想好好过日子的,这里是个好地方。”

文燕还想说什么,林楠一把抓住她,

“谢谢苏红姐,谢谢简知青,我们明白了。

我们既然来了,自然会静下心来,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广袤农村的建设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苏红面色柔和下来,

“你们这么想就对了。

在父母身边是孩子,既然下乡了,你们就已经是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了,现在想问题都这么全面了。”

文燕松了口气,偷偷的看了林楠一眼,捂着嘴不再说话。

她又差点说错话了。

苏红和简单也只当什么都没看出来,转而就关心起来,

“村长是给了你们几天休息?咱们这种子刚冒芽,就算上工,也是除草薅草之类的,现在的杂草也都不大,刚出地皮,一般都是用手,你们这刚来,最好戴个手套,不然用不上一天,手就得起泡。”

两个女孩子的注意力顿时就被转移了,文燕惨叫一声,

“楠姐,咱们好像没有买手套?”

林楠也愣了一下,转身就往屋里跑,

“回去找找,不行明天就再去一趟公社。”

知青下工后,继陈景三个回城搅乱了这摊死水后,魏淑娟回城这个新闻,对他们来说比上次的炸弹还要响。

不同于上次的惊天雷,这次是一个闷雷,但却是让人心里发慌。

陈景走之前的肺腑之言,他们也都认真思考过,谁也不是傻子,就算当初下乡时靠的是一腔热血,或者谁谁谁的情义,谁画的大饼,但是这么长时间的劳作,已经让所有人看请了现实。

他们是盼着回城,但是盼的是远离这辛苦的劳作,盼的也是,回家。

但是愈发清晰的现实,已经不容他们自欺欺人了,大部分人,这会儿这心里都是悲凉的。

文燕和林楠看着一桌子人再次沉默不语,甚至还听见了属于好几个人隐忍的哭声,两个人互相看看,只能紧紧的把自己缩到被窝里,默不作声。

知青院的情况,刘卫民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关心。

回来后,他就兴冲冲的回了村部,把情况一说,这刘家屯农业合作社,就紧锣密鼓的忙叨起来。

刘卫民这会儿还在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这脑子木,这是头一次觉得自己够机灵的,能在第一时间就把事情想的这么周到。

这单独的大棚,和现在的‘有多少送多少’,这区别还是不小的,他们原本被固定的大棚思维,终于也放松了一点。

“行了卫民,你就别转了。

你说的对,现在咱们这样啊,这个季节呢,这青菜也没有啥,暂时还真的就得指着这点韭菜,所以这边一点儿不能放松。

然后,那谁,去年那个,小简,是不是就是扣个小棚子育苗来的?

那不就是小棚子吗?

大棚一时半会的完不成,那就先把小棚子支起来。

唉,其实这会儿育苗也有点晚了。

大棚那边,抓紧时间,春天用不上,那秋收之后,还不得早早的?

卫民啊,你说的那个,我们商量着,觉得行。

但是,你咋能保证别的村给送来的指定就都是好的,十里八乡的,不说知根知底,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厚可信的,到时候人家掺点烂菜叶子,你能保证就能发现吗?

你就能保证不会发生这种事吗?

这事你背书,你担保,所以出了任何问题,无论是对方,或者闹到领导那儿,那也是咱们刘家屯的问题,你信不信?”

“二,二叔,不会吧?都是乡亲,他们至于......”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刘卫民突然就沉下脸,

“二叔,大哥,二哥,爱国哥,我知道了。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他们送过来,咱们走的是收购,让各村自己检查后再送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一次警告,两次罚款,三次直接踢出去。

这个咱们也不管,让他们各村的人自己负责,就是,这夏天,各家各村种的菜都差不多,咋能区分开呢?

要不都说那好的是自己的,到时候谁能说得清。”

跟数字打交道最多的刘爱国,脑子就活动开了,

“要不这样呢?

人家说的是要的多,咱们也保不齐他们村里会不会也直接去找林书记,或者干脆的找去人家工厂门口闹,到时候,不管咋的,都弄得一身腥。

二叔三叔,要不咱们就干脆的分开算了。

今天,咱们刘家屯送茄子,就摘茄子。

其他村也是,柳家屯今天收豆角,好,那就只收豆角,别的一概不收。

然后呢,咱们自己负责接收的人,也要每天记账。

咱就比如说啊,一号,茄子,是哪个村的,豆角是哪个村的,黄瓜是哪个村的,到时候一翻本子,诶,写的明明白白的,也不怕他不认帐。”

“有这个必要吗?”

几个老头先拍桌子了,

“对,就是这个理儿,那收东西可不得记账?还有签字,也是得有的。

人心啊,可不能猜去。

现在这是求着咱们,咱们帮着他们挣钱,当然是咋都行。

那时间长了,你能保证他们不眼红吗?

别等到时候再生出来啥心思来。”

“不错不错,升米恩斗米愁,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既然这什么合作社都成立了,那就按着这规程来,别整的跟农村的菜市场似的。

卫民,爱国,你们俩总出去,也琢磨琢磨,正经的合作社是啥样的,几个领导,几个工人,都是干啥的,负责啥工作,都有啥要求?

一个月是开支啊,还是记工分,总不能白干吧?

啥事都把话说在前头,别到时候真发现不对了,犯错啦,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谁的问题。

还有这菜的价格,是根据啥定的?

跟城里供应点的一样,还是比那个低?

是个所有的菜都是一个价,还是各是各的?

到时候咋往城里运?

牛车就那么点,速度也有限,要是用拖拉机呢,能装的是多,但是快,那路不好,那肯定也得颠簸就是了。

到时候对这菜造成影响,这个损失怎么算。

这些零零碎碎的,也得提前想好了。”

“对对对,”

说到这些,刘爱国也想起了自己的本职,

“还有,今天收购,那就肯定会有本钱,这个和利润是按啥算的?

多长时间算一次,多长时间分一次,是每次直接分钱到手里?

还是记着,到年底一起算?

我先说明,之前是只有村里这点事,之后如果要动钱,那这钱就不能光从我手里过,或者说,钱和账本,不能都放在我手里。”

群策群力。

这么一说才发现,这事说起来容易,要真的做起来,其实还挺麻烦的。

屋里一群中老年互相看着,好像还真的是啊!

简单不知道他们这边忙的热火朝天,不过不用想也知道,刘卫民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的,不说别的,不说冬天的物以稀为贵。

就说那夏天,那满园子都是的青菜,还能拿出去换钱,谁不乐意?

一年到头,就秋天分粮的时候能分那么三瓜俩枣,不说干点啥,那都攥在手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生怕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

平时连个鸡蛋都要攒着换东西的劳动人民,自然不会放过这不亚于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的。

知青院这边的低气压,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好转,下工回去吃饭,都没有一点笑模样,简单看的直皱眉头,

“就这样上工,真不能把苞米苗薅错了吗?”

明珠牵着孩子,站在门口,看了一眼,

“应该不会,我估摸着,这会应该都在沉淀吧?

既接受不了现实,又不得不安慰自己接受现实,并劝着自己,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填饱肚子,所以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简单诧异,

“珠珠姐,说的这么详细,心理活动都有,好像你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明珠潇洒的一摆手,

“嗨,差不多。

只不过,我那时候,有你,有东方。

而且,我的目标明确,就是要留在这边,所以这个阶段就很短,几乎都没有,和他们这种带着点逆反,有些别扭,又不得不屈服的心理,恰好是相反的。”

简单仔细品了品,可不咋的,这话形容的,恰当。

“唉,也是没办法。

再说,人家回城是回家,是受欢迎的。

但是,我知道的,有好多人,既然能被家人送下乡来,其实,在坐上火车那一刻,就算是已经被家人放弃了,只不过,自己还接受不了而已。”

“是啊!

当初下乡几乎也都是全家苦一个,幸福一家人,结果呢?

也不怪他们心寒,从年前到现在,有多少人没收到信,没收到包裹,甚至连只言片语的家书都没收到了?”

其实算起来,他们的年龄也都不大,普遍的二十一二岁,在简单眼里,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简单就忽然想起那个爱说爱笑,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李广,她记得,李广好像也不是受家里欢迎的孩子吧?也不知道这次回去,会不会有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有陈景护着,应该不会太差。

程锐和程安不在家,家里的几只狗也好几天不见踪影,简单又恢复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

慢悠悠的吃了午饭,在房檐下休息了一会儿,看着上工还有一会儿,干脆的起身打水,直接倒进通往后园子的水沟里,然后化作一条条细小的小水流朝着每一条垄沟而去。

上工铃声响起的时候,她去看了下,也才浇了一半,不过,这种事本来也不是按时按点的,不耽误上工就行。

说到底,都是自家的园子,勤快点就多浇点,长好了,那也是自己借力。

尤其是,当刘卫民开会说了,人家有多少要多少的时候,那村民都半信半疑的不敢相信,

“村长,真的假的啊?他们是农村人吗?城里人都有供应,还真能上咱们农村里抢食儿来?”

刘卫民目光如炬,直直的射向说话的人,

“来大点声,再说一遍,让我也听听你们都有什么意见?

是我这个村长耽误你们的发展了,没事,不想做的回去吧,”

\"我不!\"

这明显就是能换钱的活,她能回去吗?那不都便宜别人了?

“我不回去,凭啥他们都能在这?”

刘卫民目光一凛,

“就凭他们都信我不会害他们,就凭他们不会在这信口雌黄胡咧咧!

还抢食儿?怕抢食儿赶紧回家看着去!

但凡是有手有脚,认可挨累的,那就没有不好的。”

本来也不是没有人质疑,但是这出头鸟,都被刘卫民一顿损,谁还敢戳着话把子?

再说要细说,谁也不傻,村长说的明明白白,不用他们个人掏钱,就是那大棚需要的费用,在挣钱之前也不会摊在他们头上,他们能付出的,无非就是一把子力气了。

这么一想着,很多村民当时就低下了头,还想挣钱,还想东想西的犹豫,前怕狼后怕虎的,这不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吗?

“咳!想要过年多吃肉的,想要吃饱饭的,跟我过来。

至于不相信的,我也不强求,咱们一贯的惯例,能者多劳,影响大家吃饱饭的,就把他扔出去。

但是到时候,见着别人得着好处,可千万别眼红,别到时候再说我刘卫民挤兑你们家,也别说乡亲们看不上你们这点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