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他们猜了一阵,刘卫民才揭开谜底,慢慢道来,

“你们不用瞎猜,我就实话跟你们说,程家堡子那边出了几起人命官司,。

一个,是村民扣押知青的信件包裹汇款,用下作手段迫害知青,还想以此为把柄威胁知青嫁过去做牛做马生孩子,并要求知青让家里人邮钱邮东西。

结果受迫害知青受不了,直接在县城知青办门口吊死了。”

下面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候不说别的,不管多大的矛盾,多大的仇恨,沾上人命,总是要让人唏嘘几分。

知青这边更是,蓦然间,空气都静止了。

谭雅君似乎又回到了在柳家屯的那幕噩梦,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其他知青也都紧紧的抿着嘴。

跟同学通信,他们也知道不少其他地方的情况,不说别的,就人身安全这一点,能像他们这么肯定放心的,就没有几个。

他们的信里透着不安稳,战战兢兢,这点,他们自然也早就品出来了。

刘卫民看了一圈,眼神里没有任何感情,

“第二,是对下放人员做定期思想检查的时候,有的村民把他们当成了革命敌人,肆意打骂,侮辱,结果动手过重,致人,死亡。

本来,下放人员,是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下农村来,通过参加农业劳动,来进行思想改造,但是,”

刘卫民陡然拔高了声音,

“只要不是敌人,那就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就算他们做错了事,也已经受到了惩罚。

就是我,就是公社领导,那也只有监督他们改造的权利,而并没有权利去处决和批判任何一个人,你们呢?

别以为我不知道,有事没事的,有人就愿意欺负欺负牛棚的人,好像你比人家高一等似的,不过分的我就不吱声了。

反正这话我跟你们说明白了,人命就是人命,只要不是敌人,谁的命都是命。

程家堡子那个人,手上沾了人命,现在已经被抓紧去,马上就要下放煤矿改造了。”

现场有几个在程家堡子有亲戚的村民,这会儿有点坐立不安。

其他人也不敢说话,有的胆小的吓的脸都白了,更是一言不敢发。

刘卫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知道怕,就好。

有敬畏之心,日后才不敢肆意妄为。

“第三,建国也十多年了,有些政策我说了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了吧?我知道,你们都当成耳旁风,在家还是男娃子金贵,女娃子就跟捡来的似的。

还有那儿媳妇,有几家压根就不把儿媳妇当人的,还用我点吗?

你们的家事,小来小去的,我不想管,但是你们也要有个尺度吧?

之前那撒泼打滚,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还少吗?

我也就明说了,这回程家堡子这事,就是因为这个。

当老婆婆的,重男轻女,趁着儿媳妇生孩子,把十三岁的大孙女卖了换彩礼,又把刚出生的小孙女扔到了山上,被人发现的时候,小孙女就剩下一口气,和一个脑袋了。

大孙女,已经被折磨的身上没有一块好地方,临死还瞪着眼睛。”

现场静的可怕,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儿媳妇知道后,当时就疯了。

等公安来的时候,她抱着大女儿的尸体和小女儿的尸体,一把火把婆家都烧了。”

这是昨天发生的事,也就是最近村里忙着收拾空屋子,天又冷,没有闲人出去串门子,他们这消息才不那么灵通,不然早就满天飞了。

三件事,第二件可能对村民的关系和影响并不大,但是三件事,好几条人命,这就是很沉重的事情了。

娘家在程家堡子的媳妇,心里也开始着急,就怕这事跟自家扯上关系,谁家还没有个偏心弟弟的父母,和熊孩子的弟弟呢。

只是通知,刘卫民也没指着村民给出什么保证,这边散场,那边民兵就已经把村口封上了。

村民散了后,村干部和几个老人聚在村部屋里,烤着炉子,却是静悄悄的谁也不说话。

半天,才传出一声叹息,

“这日子,就不能好好过吗?”

知青们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快,一个个垂着头,看的出来,这打击受的不小。

结了婚的,庆幸自己明智。

没结婚的,才是最无助的,这会儿恨不得看谁都不像好人的感觉,草木皆兵。

谭雅君已经缓过来了,看着和当时的自己差不多的眼神,也说不上什么感觉,当时如果有人肯帮一把,她也许不至于流落到换村子的地步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换了村子,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她能不能坚持到现在,也都不知道,也交不到现在的小伙伴,体会不到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友情是什么样的。

想着,她也微微叹口气,轻轻开口,

“你们也不用胡思乱想,现在这几件事显然已经闹大了,应该不拘于我们村里,县城的知青办也不会坐视不理,我们知青是响应国家政策,来支援农村建设的,无论怎么样,这种事情,性质恶劣,应该都会给知青们一个交代。

无论是为了知青的安全,还是为了村里的名誉,这段时间,我们的安全一定是有保障的,这种形势下,村里一定是比我们上心。

这个风头上,他们更怕下一个就落在自己的村里。

他们丢不起那个人。”

知青们回过神来,也都是强颜欢笑。

哪个知青也提不起精神来说些什么。

这种事情,还是针对知青的恶行,让他们怎么能放心?

知青里挑刺的几个离开后,几个小团体虽然也没有多亲密,但是却是空前的和谐,尤其是遇到这种事情,知青们更是空前的团结,抱团。

不约而同的,就都聚到了知青院。

现在结婚了都已经搬离了知青院,这里其实已经冷清了不少,男知青还好,凌卫东三个,陈景三个,李兵,陈和平,林大力,李三山,加上最后来的大牛二牛兄弟俩,十二个人。

女知青就少多了,王红梅,苏红,魏淑娟,白小琴,唐红英,方晓彤,陈秀英,才七个人住在这知青院里。

无论怎么看,都是冷清。

陈景咳嗽两声,开口又是一个炸弹,

“我家里已经办了回城手续,我们三个,下午就离开了。”

这不异于热油锅里到了一碗凉水,“呲”的一声,顿时就炸开了。

这可比刚才的热闹都要让人心绪起伏,在知青里不亚于炸弹。

回城,那是他们日夜盼着,却又遥不可及的梦。

“回城?”

虽然早就知道,他跟自己就不是一类人,明命猜到他可能就是来走个过场的,这会儿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又酸又涩。

来的时候不声不响,走的时候,也是悄无声息,一点前兆都没有。

陈景语气淡淡的,并没有其他人的起伏,但是却比以往说的话都要长,

“是的,家里情况有变,需要我们立即回去。

我和家里联系频繁,昨天还通了电话,说句实在话,形势还不明朗,其实,现在并不是回城的好时机。

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回城后,你要靠什么生活?

衣食住行,你们的家底够吗?”

有人张了张嘴,却也没说出什么。

“你们仔细想想,当初下乡时是为了什么。

几年时间过去了,没有你的家里有什么变化,还有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现在回城,家里有没有你们住的地方,你,是不是受欢迎的。

工作难找你们都是有体会的,你能保证回城就能找到工厂或者单位接收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就没有收入,你家里能够容忍你多长时间的,白吃白喝?”

陈景为人清冷,话少,这也算是他掏心窝子的话了,

“好,如果你运气很好,回城就找到工作了,那么你这份收入,是完全能够被自己全权支配的吗?

还有,不用我说,你们也都知道,除了简单年纪小,你们,都已经到了适婚年纪,回去后,在父母身边,这些事自然就会有人操心,有人帮你。

但是,他们的操心,是不是你们想要的,”

这话就算是很直白了,就差明着说,回去后,有人要小心父母算计你们的婚姻。

最先变了脸色的不光是女孩子,男知青也是一样,李兵脸色煞白,陈和平和林大力若有所思,李三山嘴角有一丝嘲讽的笑意。

“城里户口是好听,你们也算是都经历过,自己比较一下,城里真的就比农村好吗?”

简单冷眼旁观着大家的神色变化,不说别的,失落是肯定的。

顺着陈景的思路想下去,好几个的脸色都越来越不好了,估计,是被陈景掀开的现实伤着了。

叹口气,简单先起身,

“我回去拿点东西,中午在这边聚聚吧,就当给你们送行了。”

简单对知青院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观感,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好单把接人叫出去,还不如就这样了。

明珠也跟着起身,

“我跟你一起回去。”

刚才回来的时候,小回舟就困得睁不开眼睛,程锐和程安自告奋勇的把孩子送了回去,明珠也惦记着呢。

几个女知青也跟着起身,打起精神结伴去厨房。

李燕,林招娣几个结了婚的互相看了看,也都起身去帮忙。

这知青院里,要说最不盼着回城的应该就是简单,然后就是明珠,她父亲在这,回城还真的不如就留在这边,在身边照顾起来也方便。

简单纯粹是根据前世那特有的历史轨迹来判断的,现在外面的形势越来越乱,没有一丝黎明曙光的迹象。

如果没有判断错,那这场混乱的高潮应该马上就要到了,人家陈景也说了家里有变,明知道形势不明也必须回去。

她的目的本来就是低调的苟着,可不想自找麻烦去。

跟明珠商量着,她的野猪肉还有不少,干脆的拎了一大块,明珠回去翻出来一只年前林东方打的野鸡。

这都是肉菜,在谁家都是不错不错的菜了。

李燕她们也都回去拿了配菜,土豆,蘑菇,酸菜,知青院的人又提供了粉条,茄子干,豆角干,白菜,萝卜,雪里蕻,冻豆腐,这一桌子也是相当丰盛了。

可惜,头一回,一桌子人面对着一桌子美食没有胃口。

陈景几个人离开后,知青院也陷入了空前的安静,加上村里的紧张气氛,村子里一时间都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该围的围,该堵的堵,那边挣钱的事业没停下,简单觉得,刘卫民从来就没有这么清醒过。

围堵了几天,那边也不闲着,村里人居然也就适应了这种状态。

开春翻地送肥,种子刚下了地,那边传来喜讯,韭菜能收第一茬了。

刘卫民激动的跟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似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小心翼翼的割下来,又一层一层用草隔着放进背篓,这会还不如很暖和,背篓最上面还还得特意找出来的小棉垫被。

用心可见一般。

简单二话没说,直接带着牛车就去了县城的煤矿,过程不用说,这刚开春,本就是青黄不接,能看到这翠绿翠绿的青菜,那就不止是让人眼前一亮了。

程进给的联系人老郑,是煤矿的后勤主任,人胖乎乎的,见着韭菜就两眼放光,再听简单一提程进,二话不说,顿时就拍板,

“大侄女,你有多少,叔都要了。”

煤矿是好单位,是现在这边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后勤更是个好部门,工人多,需要的物资也多,他们拿过来这点东西,说句不客气的话,给工人塞牙缝都不够的。

刘卫民哪见过这么敞亮的,激动的,连价格都没好意思问。

老郑这种事情处理的就很多了,

“看这点量,你们村这也是刚开始吧?

这样吧,刘村长,你也看到了,我这边啊,跟县城离得远,平时买菜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我也想找一个固定的送菜的人,就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下来?”

刘卫民整个人都被砸晕了,啥?

不是卖韭菜吗?这,这还接个长久的活?

“郑,郑主任,您说的,可是真的?我们老农民脑子都是榆木疙瘩,可不会绕圈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