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1107章 李鸿章决定招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古隆贤在太平天国最多算个中层将领,像这样的人物对于清廷来说,说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也算过得去。

所以朝廷就封了个游击将军来敷衍他。

........。

历史上对于古隆贤带兵投降曾国藩在人数上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古隆贤带着七万大军,投降的曾国藩。

第二种说法是,古隆贤带领不到一万人投降的曾国藩。

两种说法,我更倾向于第二种,第一种我认为有夸张的成分。

我们试想一下,太平天国奉王古隆贤如果有七万大军,上可打北京,下可保天京,这么实力强悍的一支队伍也不至于被忠王李秀成排挤,混的那么惨。

这可是七万人,李秀成拉拢都来不及呢,怎么还会排挤他呢?

至于曾国藩这边,如果古隆贤带七万人投降他,那古隆贤所带的太平军比曾国藩整个湘军的队伍还要多。

这可是七万降兵呀,只要古隆贤一高呼则百应,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曾国藩怎么敢封他一个毫无权利的游击将军呢!

而历史上古隆贤越混越差,终归究底。应该是他兵力不足,又无粮草供应,士兵们又没军饷,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投降的曾国藩。

古隆贤投降曾国藩之后,曾国藩并没有重用他,得到的官职也是游击虚衔,可以说是一个闲人一个。

从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奉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古隆贤心里顿感委屈,于是他找曾国藩辞职,要求告老还乡。

曾国藩也欣然同意,但是只是让他带着最亲的几个家人返回家乡。

不准让他带任何亲兵,以及以前的追随者。

古隆贤在1863年底,古龙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广东惠东县安墩镇。

他回到老家之后,用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够了200多亩良田,当起了地主。

而且还娶了六个老婆,生了七个孩子,一跃成为当地的大户。

古隆贤于1875年,也就是太平天国灭亡21年后,他在老家病逝,得以善终。

他也是太平天国,为数不多,能得到善终的王。

.......

古隆贤从小家里穷,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早亡,为了改变命运,他加入了太平天国。

结果没想到,加入太平天国并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改命的开始。

一下子将自己穷苦命,改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此乃人生赢家。

.........。

说完了古隆贤,我们把目光回到苏州城外的战场上。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到处调兵,结果响应者寥寥无几,大家都是各式各样的原因不来,李秀成着急:

“”这还得了?,以前那么多愿意追随我的人,如今连命令都不听了,这样下去天国怎么办?“”

.........

李秀成着急。

他着急,再打不退清妖,一旦整个苏州被围,那么粮草都进不来,没有粮食,士兵们肯定不愿意作战。

那么自己的苏福省则危在旦夕。

你以为就忠王李秀成着急吗?,

当然不是。

苏州城外的常胜军队长戈登他也着急。

自己洋枪队五千多人来打苏州,打了一个多月,死伤竟然过半,连苏州城的毛都没摸到,可以说损失惨重。

戈登扛不住了。

人在扛不住的情况下,就会想别的办法。

戈登于是去找李鸿章,对李鸿章说:

“”苏州太难打了,我手下的兵马都死了一半人,手下人都不愿意打了,我压力太大“”

“”李大人......咱们可否换个方式?派人前往苏州招降如何?“”

“”兴许城内的长毛有投降的意愿呢?“”

.........

李鸿章听后,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然后挖苦戈登:

“”戈登先生,你现在知道苏州难打吧?,当初你一意孤行,还生怕老夫立功,非要自己打苏州“”

“”现在好了,你我现在连苏州的毛都没摸到,做人哪,要低调点,别太张扬“”。

.........

面对李鸿章的挖苦,戈登苦着脸说:

“”李大人,你就别笑我了,你手下有好多都是长毛那边过来的人,你问问他们,可否让他们去劝说长毛?“”

........

其实这个时候李鸿章也扛不住了,他手下的淮军已经对苏州外围发动了十几次进攻,对面的太平军依旧死守阵地。

淮军这边受伤的加阵亡的也损失了一万多人,李鸿章可以说是实力大损。

最后他和戈登商量, 决定不再以进攻苏州为主, 而是以招降为主,看能不能从苏州内部来攻破苏州。

李鸿章把程学启叫了过来:

“”程学启.......你是长毛那边过来的,如今我们要招降苏州城内的长毛,你认识里面的人不?“”

“”我觉得有你去最好“”

程学启可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国叛徒,太平军对他恨之入骨,都恨不得扒他的皮吃他的肉。

如今自己的上级领导李鸿章要自己去劝降苏州城内的太平军,他可不敢去,去了不就是送死吗?

程学启赶紧摆摆手说:

“”大人.......小人以前是跟陈玉成的,现在苏州城内是李秀成,他不认识小人呀“”

“”小人去了也没用“”

........

接着程学启向李鸿章推荐了一个人:

“”郑国魁,让他去吧,他以前可跟苏州的人玩的比较好“”。

“”特别是苏州城那个叫郜永宽的人,他们俩简直就是结拜兄弟“”

........。

经过程学启的一提醒,李鸿章倒想起了“”郑国魁“”这个人。

郑国魁安徽人,和李鸿章是老乡,年轻的时候在巢湖东坝地区贩私盐,并拉起了一支土匪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