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次搬运,两个房间逐渐成型,李凤莲和周丽梅忙着铺床、擦拭家具,打扫整理,她们都觉得这处由旧物拼凑而成的家条件不错,而且花费甚少。
“周乔没带你住上楼房,但这屋子也不差多少了!”李凤莲感叹道。
城市生活虽处处需要花钱,但也方便许多,看着于家简陋的厕所,李凤莲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攒钱搬到城里,她想着县城,而周乔的目标更为远大:
“省城的教育资源更好,如果周奇能在那儿上学,将来肯定比乡下的孩子更有优势。”
李凤莲心动了,“可是周奇是农村户口,在省城能上学吗?”
周乔对政策也不是很清楚,但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便没有城镇户口,也可以通过“借读”的方式让周奇接受更好的教育,打好基础,几年后,国家可能会放宽“农转非”的限制,到时候获得城镇户口也不会太难。
“嘎吱。”于奶奶拖着扫帚回来了。
“您回来啦,今天我舅妈来帮忙搬家,您还没吃饭吧,我们包了些饺子给您。”
尽管饺子不算什么,但于奶奶的态度依然冷淡:“租房的时候你说的是两个人住的。”
于奶奶将房子租给了两位来自农村的妇女,心里原本就有些不安。
如果再有其他人搬进来,比如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甚至可能还有男人随后加入,这让她这个独居的老妇人感到担心,她害怕这样的安排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
李凤莲似乎察觉到了于奶奶的顾虑,急忙解释道:“大娘,您放心吧,我家里还养着猪呢,晚上肯定得回家照看。”
于奶奶没有接受周乔她们留下的饺子,而是自己动手做饭,李凤莲确实没打算在城里过夜,因为家中无人看管,万一被小偷盯上可就糟了。
那两头精心照料了半年多的猪眼看就要出栏,要是这时候丢了,她的心痛可想而知。
时间才下午三点,周乔和周丽梅决定今晚在于奶奶家住宿,并送李凤莲去车站,周奇对省城的一切都很好奇,这里的一切与他所熟悉的贫困乡村截然不同,显得如此新鲜。
“姐姐会尽快接你来凤城上学。”周乔安慰道,“你现在要乖乖回家,好好学习,不能落后于城里的同学。”
周乔果断地搬到了省城,临走前她从陈旺达那里拿到了几封介绍信,以便日后前往羊城更加便利。
她的行动迅速而有效,以至于陈大嫂一时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这么快就搬走了?听说周家并没有什么亲戚住在附近啊,也不知道她们母女俩会住在哪里。”陈大嫂嘀咕着。
陈老大并不太在意这些事情,因为他知道周乔做事情一向有条不紊,而且搬家的事也得到了陈旺达的认可,陈老大认为,既然连岳父都没有意见,那么他自己更没有必要反对。
“别管那么多,她们能跑到哪里去?户口还在村里呢。”
陈老大说道,像周勇这样外出打工的人虽然不多,但也并非罕见,陈旺达不会限制村民的自由,因此陈老大觉得妻子操心过多。
至于周家那边,二伯母张萍和二伯父周建安对于周乔的情况感到难以置信。
他们得知周乔不仅成功插班到县一中读书,还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这一切都是通过正规考试实现的,而不是依靠某个男人的关系,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老公,你说那个丫头真要是考上大学怎么办?”张萍担忧地说,在她看来,只有天上的文曲星转世才能考取大学。
周乔曾经是个不太爱学习的女孩,早早地就辍学了。
最近,周乔突然萌生了考大学的想法,这让张萍和她的丈夫周建安感到不安。
周建安对此也感到烦恼。
“这件事暂时不要告诉紫萱。”他心想,“那个倔强的丫头如果知道,肯定会闹翻天。”
当初,为了确保家庭资源能集中在更有希望的女儿周紫萱身上,周家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来阻止周乔继续求学。
毕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只能负担得起一个人上大学的费用。
周紫萱争气,成绩优秀,因此全家都决定全力支持她,如果不是周乔自己行为不当,给了他们借口,事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周乔曾经想要以死解脱,但最终活了下来,并且开始逐渐打破他们为她设定的命运。
现在,周乔住在家里,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决心。
面对周乔想要考大学的决心,周建安和张萍感到非常棘手,即使她可能考不上,他们也不敢冒险。
张萍甚至考虑通过其他方式来阻碍周乔的学业之路,比如取消她在县一中的插班资格,为此,她不断催促周建安去联系县一中的孙校长,利用周紫萱过去建立的关系网。
孙校长曾经对勤奋好学的周紫萱青睐有加,甚至帮助张萍租到了学校门口的好位置开小吃摊。
如今,随着周紫萱去了京城上大学,维持和地方上的关系便落在了周建安和张萍的肩上,不过,周建安由于教育背景有限,缺乏与孙校长交流的话题,总是觉得在对方面前抬不起头。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与县城里的小贩们聊天,或是和肉联厂的工人们一起喝酒吃肉,这些活动让他感到更加自在和有面子。
周建安觉得不能再忽视孙校长那边的情况了,毕竟,要是校长一句话,开除一个调皮的学生轻而易举。
他决定要和孙校长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于是,周建安带着她搬到了凤城,而他自己则趁着夜色,手里提着一条自家猪的后腿,悄悄来到了孙校长家。
“校长,紫萱来信说特别想念您,让我代她来看看您。”周建安恭敬地说道。
周紫萱毕业没多久,考上了本科,孙校长对她印象深刻,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并且还惦记着他,孙校长心里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