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金陵城,皇宫
一身高贵凤袍的五旬老妇端坐正中,下方,白衣飘飘的绝艳女子正在俯身跪拜。
“民女杨艳拜见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艳儿来了?快起来,快起来,你看看你,哀家待你如亲生,收你做义女,你不愿意,封你做女官,你还是不愿意。”
“现在见了哀家,还要自称民女,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
“太后待艳儿天高地厚之恩,可是艳儿福薄……”
“好啦好啦,你那一通说辞,哀家都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
“此次诛灭云王党,你居功至伟,哀家会跟皇帝说说,让她好好赏你。”
“回禀太后,诛灭叛逆乃是民女本分,民女不敢乞赏。”
“哀家听说,此次又是那杨顶天杀了江南月和上官金虹,让云王党元气大伤,这才给了皇帝机会。”
“回禀太后,正是如此。”
“可是当初神侯府覆灭之时,拿走皇帝和万三千几千万两银子,救走上官海棠的那位杨公子?”
“正是。”
“哀家听皇帝说过,此子如今笼络了一大批江湖侠客,实力不容小觑。”
“如今我大明势微,正需要杨公子这样的人才,艳儿,你可愿助哀家一臂之力?”
“艳儿愿为太后分忧。”
“好,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你,你是个好孩子。”
“哀家听闻那杨顶天极好女色,艳儿你号称惊鸿仙子,气质卓然,容貌出众,这天下女子能与你比肩者,少之又少。”
听到这里,杨艳似乎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心中不由得变得古怪起来。
想着要不是自己恰好见过杨顶天。
尤其是他身边那几个容貌气质绝不输于自己的女子,还真差点就被忽悠信了。
其实以前习惯了这种追捧,再加上自己确实没有遇到过比得上自己的女子。
可是这一次见到杨顶天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这天底下从来就不缺惊艳世人的仙子。
而且她有预感,恐怕就是杨顶天身边就不只她见到的那几个。
就在杨艳思绪纷飞之际,太后的声音再度响起。
“既然那杨公子人中龙凤,想必也委屈不了你,艳儿你可愿为我大明将其拿下,让他心甘情愿做你裙下之臣,效力大明?”
“这……”
“你不愿意?”
“太后娘娘,实不相瞒,这杨顶天身边女子,胜过民女者甚多,民女恐怕有负太后嘱托。”
太后只将杨艳的话当成托词,并没有太过在意。
她浸淫后宫多年,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见过。
即便是皇帝身边有不少漂亮女子,也没见几个能比得上杨艳的。
“无妨,只要你全力为之,哀家并非不讲道理之人。”
“母后,不可!”
此时,身穿龙袍的明皇快步走了进来。
原本他还在御书房看折子,结果听闻杨艳来了,立马扔掉手里的折子赶了过来。
他早就听闻过惊鸿仙子杨艳的美名,只是没想到竟然会是自己母后的人。
自从前段时间杨艳被太后召见,负责抓捕李寻欢,对付云王时,恰好被他遇上。
他当即就爱上了。
他心中暗暗发誓,杨艳必须成为他的女人,也只有杨艳这样的女人才配得上他这个大明天子。
然而匆匆一见之后,至今已过去了几个月,他都没能再次见到杨艳。
再加上战败迁都的事情,他也确实没心思去想男女之事。
如今好不容易云王死了,局势也安定了,他又见到杨艳了。
这不是连老天爷都在帮他么?
“民女杨艳拜见陛下!”
明皇上前就要伸手扶起杨艳,却被杨艳巧妙躲开。
明皇抽回悬在空中的双手,立马调整方位,改成了拱手礼,对太后俯身拜道。
“儿臣见过母后!”
“皇帝,免礼。”
太后何其精明之人,皇帝方才的小动作和微表情她可是尽收眼底。
看破不说破,有些话还需要皇帝亲口说出来才好。
“儿臣……”
皇帝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杨艳。
杨艳看到明皇那满是贪婪的眼神,立即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于是连忙出言道。
“太后娘娘,皇上,民女还有要事,先行告退。”
说着也不等太后和皇帝有何反应,催动身法赶紧开溜,瞬息之间,便消失在两人的视线之中。
明皇此时望着杨艳离开的方向,将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怎么?看上那丫头了?”
“看上了,母后为何不将杨艳指给儿臣为妃,反倒是将她送给杨顶天?”
“不过是个江湖女子,乡野之间的野丫头罢了,如何配嫁入皇室?”
“可是儿臣喜欢杨艳。”
“大丈夫何患无妻?”
“你是皇帝,一举一动均系天下苍生,如今大明势弱,如能用一个区区杨艳笼络杨顶天为我大明效力,何乐而不为?”
“可是母后,他杨顶天何德何能,之前抢走了海棠,如今又要抢走杨艳。”
“儿臣还听说就连那移花宫的两位宫主都对他倾心不已。”
“他杨顶天不过一江湖草莽而已,他凭什么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美女的垂青?”
“放肆,凭什么?哀家告诉你他凭什么?”
“就凭他武功盖世,凭他三言两语就能从你们这些人手里拿到几千万两银子。”
“凭他短短一年不到就培养出来天月楼和清雅居两大势力。”
“而你呢?继位以来,对外连战连败,清国你打不过、金国你还是打不过。”
“对内局势不安,先是铁胆神侯,现在又是云王,谁知道明天又会是谁?”
“你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的天子,你的手段呢?你的谋略呢?”
“如今偏安一隅,尚不思富国强兵,还敢因为一个乡野丫头顶撞哀家,你如此不成器,让哀家死后,如何面见历代先皇?
“母后,儿臣……”
“哀家累了,皇帝退下吧!”
“儿臣,告退!”
回到自己的勤政殿,明皇看着龙案上的奏折,心中火气很大。
他将龙案上的奏折、水杯、笔墨等一股脑砸在地上。
听着殿内传来的噼哩叭啦声,门外的小太监们瑟瑟发抖。
这一刻,明皇心中对杨顶天的恨意拉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