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郎,拿了银钱去庄里老王头那,跟你爹打些酒来。咱今儿可要庆祝一下,你爹以后可是有主家的人了。

唉,我这就去。

崔玉郎也替自己老爹高兴,之前娘不让爹再打铁,自己虽然也从旁劝过,可惜做不来娘的主。这下好了,爹能继续干自己喜欢的行当。

崔铁柱看儿子出了大门,又继续跟媳妇说起话来。

翠芬,以后除了地里的活计,也让大郎跟着我打铁吧。身上多一项手艺,走哪也能挣口饭吃。只种地,没啥大出息。

行,这事就听你的。李翠芬通过自家相公这事,也算是看明白了,有本事的人,真能不愁吃穿。

崔大郎不知道自己出去趟,自家爹就给自个儿定好了职业。以后不仅要子承父业跟着打铁,还会继续跟着林荷儿干。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是后话。

林荷儿手里忙完了这件事,也要出门打听下童生试是怎么一回事。

要说找谁打听这些,只自己认识并且对于考试颇有心得者,也就于夫子这人了。

既然要找东弟的先生打听消息,自己当然不能空手而去。

喊来李氏,问问其对于这方面有什么好想法。

就上次入学时,让林家买的茶叶跟点心,就是李氏从旁提醒了自己。要不自个儿还真会只带了五两银子过去。虽然不送东西,于夫子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多了些礼,也确实更好。不是有句话说着;礼多人不怪嘛!

夫人,是有什么事?李氏听见夫人叫自己,忙停了手头的活计。

李嬷嬷,我想去于夫子家向他打听下童生试的事。你说咱们这次去于家,要带些什么东西好?

关于姑爷要去考试这事。确实是个大事。至于要带什么去于家,无非也就那几样东西。如果知道人家有什么喜好,送礼更方便些。

夫人,咱们上次送的茶叶跟点心,这次茶叶就不送了,点心还是要有的,要不您送于夫人一个咱们店里的包吧。

就送咱们店里新做出来的,那款适合年纪大些妇人用的包。

你说的是那款莲年有余鱼?

对,那包寓意好,咱们也才刚推出,算是个有特色又新鲜的物事。想来于夫人应该喜欢。

好,这主意不错。不送于夫子送给其夫人也是一样。有时枕边风更有些用处。

林荷儿从账面上拿了包,又让李氏去街上买了些点心。只等明日自己送林东入学时,趁机见上一面于夫子,跟她打听下消息。

第二日林荷儿早早就起来了,顾不上吃饭,带了李氏,两人就向翠竹巷走去。

到了林家门前,林东刚吃完早食,准备去于家。

东弟,今儿大姐跟你一起去于家,见一见于夫子。

大姐去找夫子干嘛?我在学堂挺好的,林东以为大姐去于家,是要向夫子询问自己念书之事。

你姐夫去考试这事,咱们认识的人里面,也就于夫子懂得最多,我今儿想像他打听下消息。

好,听见大姐见夫子不是去关心自己的学习情况,林东小小舒了口气。

林荷儿看到小弟这模样,不由想笑,果然无论在那个时代,学生都是很怕家长去见老师的。

两人一路到了于家,林东熟门熟路的去了自己班里,只留了林荷儿跟于夫子说话。

夫子打扰了,我今儿来想像您打听下童生试这事。

家里除了东儿在您这读书,我相公也在县学念书。这月底就要去考试,不过我这人乡下来的,对于这事懂得不多,想着跟您打听下,家里人去考试,我们这些家属需要后面做些什么!

于夫子听了这妇人来意,缓缓点了下头,夫人先在后院稍坐,我安排了学生们,再来给你细说一二。

好,多谢您了。

夫人,跟我先来后院吧。于夫子的老妻将林荷儿跟李嬷嬷两人带去了后院正屋。

婶子,耽搁了夫子教学时间,实在是不该,今儿来得匆忙,只因我家相公还有不足十日就要去考试,我这还什么也不懂。

给您带了些点心跟咱们铺里的东西,权当我今儿的叨扰了。林荷儿说完话,李氏上前将手里拎着的东西放了正屋桌上。

哎呀,不碍事,也用不到他多久时间,夫人您可真是客气了。

于娘子瞧这小妇人为人处世很是上道,笑着客气了句。您不用担心,我当初可是跟你一样,老头子去考试,我这一颗心啊,那几日,一直都是七上八下的。

这事可不能急,咱们还是要沉住气,这考试之人,要是看家里人太过紧张,无形中也会跟着太紧绷,这可不好。

林荷儿听于氏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自己可不能表现得太明显,要不然也会让温玉宁跟着紧张,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您说得太对了,多谢婶子的开解。

林荷儿跟于氏说了些话,就见于夫子从前院回来。

在堂前拿了椅子坐了,抬眼就看到自家桌上放着些东西,看来这林夫人是携礼而来。

朝着对方点了点头,于夫子抚了抚自己花白的长须,开口道;

童生试算是登入科考的第一步。这一步成功了,才有机会继续往上考。

童生试一般正考是考三场,不算覆试的话。考试地点就在咱们县城。这点对于住在城里的人来说,还是占了便宜的,不用像那些远地来的学子,还要去客栈租房住。

考试在县城考三天,三场,若通过了县试,则要去府城再参加三场考试。若府试也过了,则为童生。

府试过了若是学问自觉可以,可继续再考三场,这三场是为院试。

院试若是有幸通过,就算是正式敲响科举考试的大门。已经拥有了秀才的身份。

林荷儿听了于夫子详细的解释。算是明白了,要考六场,过了府试,才能拥有童生的身份。

这难度可是不小。

科举考试,考生家属只做好一点就可。为考生准备好入场时的考篮,因为考生要在考场待一天,早食可在家早用些,午食只能自备干粮,在考场用饭。干粮不要准备馒头饼子这些,科考检查严格,为防止作弊,那些容易夹带私货的食物,最好不要带了。

考试一直到傍晚才会结束,考生需得在内门处一起等着开放考场大门,才能出来。

今年童生试时间因着朝廷上有变动,比之以往晚了将近两月,这会考试还是不错的,不比二月份,天气暖和了不少。是以不用为考生准备厚衣裳。

不过为防天气有变,需得备了雨具,药物这些,以备不时之需。

大体上也就这些吧。读书人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这科举考试的每一关,在保持平常心的同时,也要谨慎对待。

多谢夫子不吝言辞给咱们说了许多,林荷儿听于夫子一席话,自己对于科举算是有了更深的认知。

起身朝其行了一礼。

夫人不必多礼,以后有事尽管来此询问于我,大家都是读书人,自当互相帮助。

我还要去前院教孩子们读书,就不与夫人闲话家常了。

于夫子说完话,起身朝林荷儿拱了下手,回了前院课室。

今儿来此,听了夫子一席话,真是让我受益颇多,我也是知道自个儿回去该怎么做了。

多谢夫子跟婶子的招待,我就不多叨扰,这就回去了。

林荷儿跟于氏又寒暄了两句,就此提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