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恪清这才明白孙颖打这个电话的含义,是想通过他来要这个即将推行的政策,或者是打听一下政策的具体细节,好提前做准备。

“领导,具体的政策条款还没定下来,但这次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力度空前的强大。”

“我记得庐市那边有做液晶面板的企业,也有做LEd灯的企业,还有做存储设备的企业,可以让这些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要图省钱。”

“另外这次对合资企业有格外的优待,尤其是国资参股的企业。”

张恪清没有详细说,一些政策细节还没定下来,他说了也不准,所以只能告诉一些大方向。

但孙颖也听懂了他的暗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恪清,太谢谢你了。其实中安省这边有不少优秀的企业,但缺少机会。”

“他们一直对技术的研发都很热情,但也有不少要扛不住了。不过今天之后,我会让省里给予他们一些扶持,希望能帮助那些企业成长起来吧。”

孙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感谢了张恪清两句,又闲聊了一会儿,挂断了电话。

张恪清挂了电话,靠在车里抽烟。

孙颖帮了他很多,如今能给孙颖一些帮助,他也很高兴。

他也清楚的明白,为什么许多地方的干部,都希望在部委有人脉,因为可以提前打探到一些消息,预知到一些政策的动向。

这次他虽然只是借调来部委,但目前跟同事们相处还不错,一些大忙这些人未必愿意帮,但将来也能多一些打探消息的渠道。

而且还有之前的一些党校同学,包括之前通过周磊等二代认识的部委的人,其中不少还只是司长、副司长,但将来成长起来,都能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张恪清极大的帮助。

这次借调来部委,不只是补足了没有部委经历的短板,也极大的扩充了他的人脉。

在车上眯了一会儿,张恪清下午准时来到了办公室。

才没一会儿,就听见了有人在争论。

但意外的是,并非保守派与激进派的争论,而是谢琦臻跟两个教授在争执。

谢琦臻大声说道:“怎么就不能自主研发光刻机?非得从蚀刻、封装方面寻求突破?光刻机不是核心设备吗?”

“领导都说了要给予最大的扶持力度,你们两个高校做不到,其他高校怎么就做不到?”

胡教授解释道:“谢主任,真不是我们泼冷水,是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被太多企业所申请了专利。”

“目前光刻机最好的企业阿斯麦,他们是上百家企业的技术整合而成,哪怕是霓虹的那两家也有多家企业的技术授权,而这些我们都没有。”

“哪怕是一个紫外线光源的技术,我们都没有。”

实验室倒是能做出来光刻机,可无法商用,因为一些技术侵权了。

而且做出来的产品,也远不如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质量好,良品率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商用,怎么赚钱?

谢琦臻怒了:“上百家企业又如何,我们国内有多少家企业?这么多企业里,就没有能替代的技术?”

“没有最好的,先选择次一档的,能用就行。”

“我们的目标是不再被卡脖子,连最核心的设备都不研发,将来不卖给我们设备了,其他技术有再多突破又有什么用?”

崔宏虎走过来劝说道:“老谢,你别这么激动。胡教授是在阐述事实。”

谢琦臻没好气的说道:“他就是在泼冷水。我们技术落后,这个不需要他提醒,大家都知道。”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就是缩短技术差距,不再被卡脖子吗?”

“我们单位下面就有研究所在做相关的技术研发,缺少研发资金,我说应该给予大力扶持,他居然说扶持也没用!”

要不是人多,谢琦臻都想破口大骂了。

什么破教授,这点志气都没有,也能被选进这个领导小组办公室?

看到张恪清过来,谢琦臻扭头问道:“恪清同志,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我们要不要大力研发光刻机?”

张恪清劝说道:“谢主任,您坐下说。”

“光刻机是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也是我们最大的短板之一。”

“从现在来看,确实是造不如买,我们至少可以从霓虹那边购买dUV光刻机,足够满足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

“一台设备便宜的只要几千万,而我们要研发,所投入的资金需要数百上千倍。”

胡教授看着谢琦臻:“谢主任,听见了没?我们的市场需求都没这么大,研发了卖给谁?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张恪清继续说道:“胡教授,但我还是支持研发的。”

“一个是我们采购的dUV光刻机也都是老旧型号,最新最好的都不会卖给我们,这就限制了我们的集成电路发展。”

“另外现在全球最好的是EUV光刻机,理论上可以生产七纳米以下的芯片,而这个的核心技术有不少是漂亮国的,对方一定不会卖给我们,这就让我们在未来会继续被卡脖子,技术提升有上限。”

“而那时候他们全力推行七纳米以下芯片,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做研发。”

“从dUV光刻机入手,积攒理论,之后研发EUV光刻机,彻底打破封锁,才能不再被卡脖子,完成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闭环。”

胡教授嘟囔着:“我们可以不生产,只做设计,请那些能生产的企业代工就行了,比如积电公司。”

张恪清反问道:“那胡教授考虑过积电公司的立场吗?他们目前在国内都没有工厂,别说是顶尖的,连一流的代工企业在国内都没有任何一家工厂,如果他们拒绝代工,或者是受到漂亮国的压力不给我们代工呢,我们怎么办?”

前世这种情况,可是真实的发生了。

胡教授也坐在椅子上:“张书记,确实形势不容乐观,可我们的技术差距也是很明确的,我看自主研发,不如想着怎么从国外购买现成的技术,然后再进行整合。”

也有人附和着点头,确实这样看来最好,还省钱省时间。

张恪清摇着头:“对方卖给我们的技术,也一定不是顶尖的,后续我们做出突破,会发现再次跟他们原有的专利撞上了。”

“非核心技术可以购买,核心技术必须自主研发,比如一些光学方面的技术,这个不只是可以做光刻机,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

“而且我们国内的技术储备也没有胡教授想象中那么差,只不过一些技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崔主任,其实这些天大家都在调查相关的企业技术,那我们能不能借助这次机会,将这个调查扩大到全行业?”

崔宏虎诧异的看着张恪清:“扩大到全行业,什么意思?”

张恪清解释道:“就是对所有的企业技术进行一些调查,搜集全国各行业最好的企业,调查他们的相关技术,许多民企的技术,未必就差,也许有许多都是世界顶尖的。”

“我将这个计划称之为——工业大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