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得知了朱椿连盔甲和刀剑弓箭都舍弃了,齐泰他们才会为平安求情。
在不影响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平安几乎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
毕竟朱允炆给的时间是三个月,在三个月还不到的情况下,平安也不能贸然对朱椿出手不是?
好在,朱允炆虽然生气,但他并不是真的认为平安是蠢货。
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朱允炆清楚,就算是他坐到平安所在的位置,他未必能够做的比平安好。
甚至他可能还做不到平安那么果断的杀鸡儆猴,来威慑商队。
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已经在权力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平安,还是被狠狠的摆了一道。
朱允炆虽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在当下急需人才的情况下,朱允炆不得不接受。
沉吟了片刻,朱允炆低喝道。
“三位爱卿,蓝昭打败了肃王,手中兵力已然增加了数万人,如今又有蜀王的加入,他手上的总兵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二十万了!”
这一点儿,无需朱允炆提醒,黄子澄三人也清楚。
但正因为清楚,所以三人现在都没有开口。
朱允炆看着三人,低喝道。
“三位爱卿,草原人必须尽快出兵,只有草原人,才可以通过草原上绕道,从西边进攻甘肃。”
“告诉他们,若是他们能够在两个月内,经过河西走廊,杀到西安城外,朕就允许将奴儿干都司交给他们!”
奴儿干都司,就是辽东以北的地方。
那里天寒地冻,根本不适合耕种,几千年来,也没有多少朝代喜欢那里。
若非蓝玉一路北上,打的北元节节败退,将北元彻底从那里撵走。
大明也不会对那里感兴趣。
而事实证明,汉人嫌弃的地方,草原人未必会嫌弃。
虽然那里天寒地冻的,而且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处都是沼泽地,不熟悉道路的人,很容易就会丢了性命。
但没有什么选择权的草原人,并不会嫌弃这里。
正史之中,建州女真,也正是凭借着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覆灭了大明的庞然大物。
三人对视了一眼,齐泰开口道。
“陛下,奴儿干都司虽然土地贫瘠,但面积很大,若是交给草原人,很可能会给予他们重新壮大的机会,老臣以为,此事应该从长计议。”
黄子澄却抱拳劝谏道:“奴儿干都司太过于苦寒,如今大明内部局势严峻,与其浪费兵力镇守那无用之地,倒不如作为筹码,来换取草原人出兵。”
历史上齐泰、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
两人虽然都赞同削藩,但也仅仅在这一点儿上意见一致而已。
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擒贼先擒王,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
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
最终,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之后,朱元璋祭日,朱棣派遣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回来击败,齐泰建议留下三人,作为人质,而黄子澄认为,这样不合礼数,力荐朱允炆放了三人。
最终,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意见,放了三人,而朱高炽,最终在靖难之役开始的时候,当朱棣领兵北上,寻求宁王相助的时候,是他指挥大军,硬抗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一个多月。
给予朱棣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朱棣统领援兵杀回到北平,得以有机会进行下一步计划。
对了,当耿炳文不敌朱棣的时候,又是黄子澄向朱允炆,力荐李景隆领兵,最终导致了朱棣获得了第二次大败朝廷大军的机会。
从而一举扭转局势,双方攻守易型,最终朱棣率兵南下,杀入应天府,夺取了帝位。
若是从历史上来看,黄子澄无疑是一头蠢猪。
他已然读书读傻了,满嘴仁义道德,已然思维僵化。
唯一可以称赞的,也就是他对朱允炆确实是忠心耿耿。
在应天府被攻破之后,黄子澄还想到海上招募军队,重新反攻朱棣,结果同行的姚善不赞同。
后来,黄子澄藏匿到嘉兴人杨任家,密谋举事,为人告发,一起被捕。
黄子澄被押送至京城后,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辩论不屈,车裂而死,族人无论老幼,皆被斩首,姻族纷纷被罚戍边。
不过这一世,因为李景隆已经率先展现出来了他是废物这件事情,而且还是两次。
黄子澄是迂腐,又不是眼瞎,他自然不会再举荐李景隆。
当然,就算他举荐,已经性情大变的朱允炆,也不会无脑的听从黄子澄的话。
但这一次,黄子澄的意见,和朱允炆的意见一样,朱允炆自然不会听从。
齐泰却毫不犹豫开口继续劝谏。
“陛下,奴儿干都司虽然贫寒,却是我大明将士们用血肉打下来的土地,我大明疆域,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若是说多余,那便是否认将士们的付出,老臣以为,不若多给予也速迭儿钱财,实在不行,再多送一些茶叶,盐巴。”
“但割让土地一事,老臣以为绝对不可,更何况,太祖在大明祖训中明言,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老臣恳求陛下,切不可将祖宗之地,割让给外族人!”
这话一出,朱允炆和黄子澄的脸色都变了。
尤其是朱允炆,他的脸色阴沉的吓人。
但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因为现在他还年轻,还没有到亲政的年纪。
虽然他可以反驳辅政大臣们的意见,直到辅政大臣将处理办法改到他满意为止。
但如今齐泰搬出来的是朱元璋的大明祖训,若是不低头,那便是对朱元璋不敬!
违背大明祖训这种事情,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将来,朱允炆也不敢!
黄子澄有些不悦的看了眼齐泰,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齐泰已经搬出来了大明祖训,这就相当于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齐泰可以对所有人指指点点,而他们还必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