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 第484章 陈留之战(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轮到袁尚攻坚战了!

这次的陈留袁尚可是没有任何内应了!而且因为曹操之前吃内应叛变的亏太多,所以对此是严加防范。袁尚别提同司马朗和董承联系了,就连往陈留郡和许昌送一点信息都十分困难。

曹操委任曹真为陈留郡太守与最高军事长官,留下程昱和刘晔为军师,武将集中在一起,许褚,张辽,徐晃,牛金,文聘,魏延,并且把留下四万大军交给曹真。曹操只带着于禁和几千士卒退回许昌,为陈留去招募更多的士兵,并且向东吴方面继续求援!

曹操本想带走许褚为护卫,怎奈东吴的周瑜在官渡之战吃了大亏,三万江东子弟兵就剩下一万多人,关羽又箭伤未愈,周瑜为了给孙权保留更多的人才和兵力,决定撤回许昌,等待孙权的下一步命令。

这么一来陈留郡的武将就无法指望关羽和黄忠了,因此曹操便留下许褚,关键时刻还可以与袁尚的将领一战。随后便带着他认为许褚以外最忠心的外氏武将于禁回到许昌。

周瑜的江东军也一并撤回。周瑜把这边的战况告知孙权,言明利害关系,以及袁军的真实战斗力。周瑜认为陈留郡是一座坚城,兵精粮足,防守的物资十分充沛,箭矢,火油,滚木,擂石之物都应有尽有。周瑜认为以袁军的现有实力想攻破陈留郡难度极大,就算攻破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曹军至少可以防守三个月以上。

不但周瑜这么思考,曹操集团的谋士们也是如此判断的。因为官渡一战中,虽然袁尚兵马雄壮,但是平戎阵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战果,不然以任何形式的军阵都难以同袁军的华北铁骑相提并论。袁军强,主要强在骑兵上,步兵虽然战斗力也不俗,但是除了先登营以外,战斗力也高不出曹军多少。

如今陈留郡一座坚城,华北铁骑的战马是上不了城墙的,袁军的战斗力打折了一半,所以无法短期攻陷陈留的。

也的确如曹操集团的分析,袁军目前骑兵数量两万五千人,步弓兵数量四万人,先登营约四千多人。这支队伍虽然兵力比陈留郡的四万曹军多,但是骑兵在攻城战是无用的,所以两军兵力大致相当。

在这种兵力配比下,攻城方是不可能攻破坚城的。

袁尚也心知肚明,他也曾经主持过防守战,邺城的兵力在远不及曹操和袁谭联军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坚守一个月时间。

而陈留郡中并无袁尚的内应,将领之间也并无巨大的矛盾,曹真作为曹氏几乎最后一位将领,虽然年轻,但是铁了心与袁军战斗到最后!

也就是说,袁尚之前的从内部攻城瓦解对方的战术已经无法奏效了。

如此一来,袁尚只有使出从没有使用过的杀手锏了,机巧术攻城!

袁尚在官渡围困徐庶大军时,便向黎阳郡的黄月英写过书信,咨询她攻坚战的机巧设备支持到底能做到什么情况。

按照命运之神的规则下,袁尚不能制造出超出这个时代的物品,比如火枪大炮,袁尚最多大力推广一下三国时代便已经有的火油罢了。

但是三国时代有一种机巧设备已经存在了,那就是投石车。

投石车在三国时代被叫做霹雳车,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

资治通鉴: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

也就是说投石车是这个时代应有的产物,制造和使用它并不违反袁尚穿越后的规则。

原史中,曹操是率先使用,而且大规模使用投石车,并且得到良好效果的诸侯,官渡之战,用霹雳车打破了袁绍的万箭齐发的远程攻击压制!

但是在袁尚穿越的这条时间线上,曹操的谋士刘晔也曾经研制出霹雳车,想用之攻打邺城的城池。怎奈那个时候,黄月英和她的墨工坊用制造的远程弩机,以及能够引火燃烧的箭矢,一顿猛烈输出,把霹雳车尽数击中并焚毁殆尽!导致曹军失去了攻城战中的大杀器。

投石车有个问题,就是太过笨重,想在攻城战之中,对城楼上的敌军士兵进行抛射打击,需要十分巨大的投石车!宋代的《武经总要》也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长达8.76米,发射的石弹45公斤,可射90步(合140.85米)。

墨工坊倒是能够研发和制造出这种大小的投石车,但是十分笨重,运输这个环节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把这么大的又笨重的机械从黎阳郡制造,再经过黄河运到白马,再运输到陈留郡前线,的确是非常艰巨的一项工程。

不过黄月英是一个天才,她麾下的墨工坊匠人也都是奇思妙想的能工巧匠,他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出一套能够制造和运输这种超大型投石车的方法:

第一步,拆解投石车:首先需要将每座投石车逐步拆解成几个部分,包括主体结构、弹弓、车轮等。随后把工人把这些部分分别装车和运输。黄月英亲自上阵,对拆解后的部件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够被正确识别和保护。墨工坊的工人会使用绳索、布料等材料来包装和防护,防止下雨使得投石车的零件不能使用。

第二步,运输: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墨工坊自己出资并在黎阳郡吴氏的大力资助下,雇佣牲畜拉车或人力推车来搬运拆解后的投石车。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稳固固定,避免损坏或丢失。吴苋和吴芫几乎是倾尽家资购买无数的牛马来运送这些投石车零件,并且还要配备力夫和牛马的粮食。黄月英不惜重金把袁尚过年期间获得的金银珠宝贡品换成银钱购买和制造投石车设备,以及发放给工人和匠人银钱工资。

第三步,渡河:墨工坊的匠人们还依照古籍,研究出大型浮桥,负责把这些极其沉重的投石车装备运过黄河!(浮桥,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军队采用制式器材拼组的军用浮桥,则称舟桥。浮桥的历史记载以中国为早。春秋时期《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在国外,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修建过浮桥。)

第四步,保护和保密工作:大型投石车是可以解决攻城战的大杀器,此物一出,别说是陈留郡,就连许昌也守不住!但是投石车本身十分脆弱,全部都是木质结构,中间有些地方是用铁钉铁链等金属进行连接。所以一旦对投石车使用火攻焚烧,哪怕只是损坏一个零件,整台投石车就不能使用了!所以,袁尚要严防死守曹军的小股敌人来偷袭运输投石车的运输队!

袁尚干脆就用一万千华北铁骑来进行护卫!而且交给甘宁、刘辟、龚都三将。而且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运输到陈留郡城外,一旦出现牛马牲畜短缺的情况,立即用战马拉这些战略物资!就算累死战马也在所不惜!

同时,袁尚用剩余的一万五千华北铁骑封锁陈留郡以北的区域,组成了三道封锁线,严格保密陈留郡以北的军事信息!柯比能负责第一道封锁线,不管是军人还是老百姓,过了线就射杀!曹军小股军队就直接歼灭。侯成和成廉负责第二道防线。宋宪和魏续负责第三道防线!袁尚的命令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一个人给陈留郡的曹军送信!

此外,袁尚还把墨工坊的运输工作,定位最高级别!除了袁尚,逄纪,黄月英与墨工坊的工人匠人之外,只有甘宁三将知道此事!一旦泄露秘密,逄纪自己将进行追责!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涉事之人将以叛徒论处!逄纪,甘宁三将都写下了军令状作为保证书。黄月英也被袁尚严厉告知保密工作!

第五步,安装:这批物资到达袁军大营后,根据之前记录的拆解步骤和部件位置,墨工坊的工人和匠人会利用工具和技术,如木榫、绳索等来逐步组装每座投石车。这些具体事宜全权由黄月英去做,甘宁三将负责外围警戒,绝不准走漏半点消息。逄纪也在军中严查各种间隙,开设举报大奖和连坐刑罚。凡是举报军队中内奸的,一旦查实,赏银一千,酌情升官一到三级。有知情不报者按照同伙论处,斩首。查到内奸的营房官兵,也都会进行处罚,军棍二十!将领则会降职!而内奸如果在没有被发觉前,自己投降,弃暗投明,逄纪则免除一切罪责,并且赏银一千。并被逄纪集中管理和录用,反向提供曹军内情者再多赏银钱一千!

第六步,测试和调整:完成安装后,墨工坊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投石车能够正常运作。黄月英亲自进行试射测试,调整弹弓和瞄准角度。而且这些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同样的保密工作严谨。袁尚也会观摩效果,并且由辛毗、田畴和颜良制定攻城战如何借助这些投石车达到摧古拉朽破城的效果!

最终,投石车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袁军大营外一里处,并且由幕布遮挡防雨防泄密。甘宁三将始终负责这个区域周围没有任何人出现,哪怕是路过的百姓也全部斩杀。但斩杀的肯定不是寻常百姓,因为老百姓早就知道这是交战区,躲都躲不及,哪还有反方向往军事区走的?

官渡之战时,很多陈留的世家大族和老百姓就开始向南边的许昌和东边的徐州方向撤离,到袁尚兵临陈留城下时,城中的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

接下来,袁尚就是要等一个好天气攻城了,同时,他还命令袁军将士寻找一些大石头,以作为投石车的炮弹!另外,黄月英还随行一并带来一些大型陶罐,并装满火油!这些东西在攻城时放在投石车上,一定威力十足。

不过黄月英也把账单带给了袁尚,制造这些投石车,以及这趟运输的费用,已经花光了墨工坊的一切资金,还欠着吴氏的数万银钱。当真是一样劳民伤财的事情啊!即便是黄月英给夫君袁尚不断的节省资金,也都是欠下了债款。黄月英也因此感到十分肉疼。但是没有办法,为了保证投石车的坚固耐用,她也是选取最好最结实的木料,从材料上优中选优!

袁尚倒是不以为然,他认为好钢就应该用在刀刃上!留着那些金银珠宝有什么用?还不如拿它们换取攻城利器!只要有权力,有军队,有战斗力,什么金银珠宝得不到?

可是陈留郡和许昌如果拿不下,曹操始终是袁尚的头号大敌!而只要拿下陈留和许昌,曹操就算不死,他带着汉献帝逃往淮南地区,也已经是气数已尽!因为许昌地区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了!而许昌作为新的帝都,其政治的重要性更大!

袁军这边前前后后等待投石车的时间足有二十多天!自从春末夏初袁尚发动南侵战争后,加上官渡之战的时间,前后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季节已经进入到盛夏之时,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曹军方面,曹真始终无法突破袁军的三道封锁线,也搞不清为什么袁军迟迟没有攻城。但是曹军也不敢出城,因为荥阳方向的贾诩与文丑也派兵三万人斜刺进入陈留和许昌的结合带!算是呼应袁尚,阻断许昌向陈留的援军和物资支持。

然这也是袁尚的军令,不然贾诩可不敢轻易从军事要塞荥阳出来。而且袁尚严格下军令,告知文丑不得出战,凡是遇到战事,以军寨阻挡交通要道即可,而且要保证水源,也不要上山。因为这个季节放火烧山,别说你有三万人马,十万大军也得被烟呛死!如果文丑违背军令,便由贾诩接替他的指挥权!

袁尚这是怕文丑走原史中马谡守街亭的老路。

贾诩本身也是智谋之士,知道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断许昌的曹操援军即可!因此当街下寨,严防死守才是王道!而且贾诩已经敏锐的嗅到主公袁尚拿下陈留就在这几日的光景了。不然也不会让荥阳城的军队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