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和沈奇、李贤说了一会儿闲话,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进新式火枪。临走前,叮嘱沈奇十日后向皇帝进献新式火枪各一件,朱标便起身告辞了。说来今日这一遭没白来,军器局果然不负所托,朱标心中甚为高兴。

送走了太子殿下,沈奇、李贤伫立在军器局门口闲聊。“看来,沈兄此次研制的火枪,深得太子殿下喜爱,日后定会被提拔重用,小弟先恭喜啦。”李贤率先开口。

“你我既兄弟相称,就不搞这么客气啦。刚才太子殿下的话,分明是给贤弟立功的机会,官升一级指日可待啊。”沈奇笑着说。沈李二人本就因为职司关系,往来颇多。这大半年又因为朱标交办的新式火枪研发,几乎形影相伴,交情匪浅。

“哈哈,小弟我也是万没想到。太子殿下看似信手拈来,轻飘飘地几句话,就让我等立了一件大功。”李贤突然压低了声音,对沈奇说道:“前一阵子有件从宫里传出来的事儿,不知沈兄可有耳闻?”

“什么事儿?你也知道,我成天在军器局,消息不如贤弟你灵通,对外面的事儿所知甚少,你就别卖关子啦。”沈奇催促道。

“好吧。说起来,此事和沈兄所在的工部还有些关系。我是听户部相熟的朋友说,今年刚一开春,户部和工部从宫里领了两袋子东西。依着陛下的旨意,在城外择一片荒地种下。听说皇后娘娘亲临现场指教,栽种后四五个月就能成熟。算算时间也就是本月。”李贤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下,着意强调了‘宫里’、‘皇后娘娘’等字眼。

“我看贤弟是想多了吧。可能是外藩进贡的稀罕物,皇后娘娘想要试种,若可行,便能经常吃得上了。不过……”沈奇说到一半,停住了话头,似是想到了什么。

“沈兄自己看出蹊跷了吧。若是进贡的稀罕物,皇后娘娘在宫中试种便可,何必搞到城外去。听说是高产的粮食,叫……”李贤一时想不起来,话到嘴边卡住了,“对,土豆和红薯。”

“从没听说过此二物。高产?能有多少啊?亩产四五石?”沈奇不以为意。

“四五石算个啥。据说是二十多石,而且不占良田,山地、沙地都行。”

“啥?二十多石?”沈奇吓了一跳,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向李贤确认了好几遍。“若果真如此,还真是天下之大幸啊!不过,如此好物,怎么历朝历代都没听说过。”

“这就要说到太子殿下啦。宫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这两个东西是太子殿下上呈陛下的,据说是太子梦中得仙人所赐。”李贤附耳对沈奇说道,“沈兄,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外传。”要说此事的原委如何流传到宫外,那都是朱标私底下安排的。他觉得,封建社会嘛,神鬼那一套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先把仙授之事散播出去,方便自己以后行事。

“梦中?仙人所赐?”沈奇心里琢磨,“莫非,太子殿下关于火器改革的诸多稀奇想法也是如此?”不过,他没有对李贤直说。“为兄明白。这等传言,无论真假,我们都不要妄加评论。最起码,我认为太子殿下在火器方面的造诣,是我难以企及的,简直可称为‘神人’。”

李贤乍一听沈奇的话,有些莫名,怎么就突然转到火器之事,不过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之意。“沈兄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学究天人。小弟还需整理三叠阵法的奏疏,就此别过。”李贤话锋一转,出言告辞。

“贤弟请便。等忙过这些时日,你我兄弟小酌几杯。”沈奇拱手施礼后转身走向门内,李贤则上马离去。

朱标从军器局回来后,没有回春和宫而是直奔奉天殿,他迫不及待地想向朱元璋汇报新火枪的情况。几个月来,他已经摸清了便宜老爹的日常活动规律,这个时辰定然是在偏殿批阅奏折。奉天殿值守的内侍,见朱标快步走来,直接开了殿门,垂手而立。

朱标直驱其内,进而左转进入侧殿,来到朱元璋面前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早就听到了殿门打开的声音,进奉天殿不用通禀的,只有太子和皇后二人。他放下手中的笔静静地等着,直到朱标出现在眼前,才说:“老大,有什么事儿?”

“父皇,儿子刚从军器局回来,亲眼见识了新式火枪的威力,比军中现有火器的射速快了好几倍。方才在军器局靶场,训练有素的兵士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便可击发十次,命中十之七八。有效杀伤距离与弓箭不相上下,还有新式弹丸和火药配方,都比现在用的要好很多,威力更大。”朱标把燧发枪的情况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朱元璋闻言不由一惊,他没想到这才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朱标就已经搞出了新式火枪,“果真如此?那咱可要见识见识。”

“儿子亲见,绝对不假。新式火枪采用燧石自动点火,不怕风吹雨淋,火枪手可双手持枪,儿子称其为燧发枪,还有一种用火绳点火的,称为火绳枪。十日后,工部军器局会上呈两件样品,请父皇验看。”朱标继续补充道。

“好!老大,你真是让咱刮目相看。照这样子下去,你说的那个什么热兵器时代,我看不远啦。”朱元璋难掩笑意,对朱标赞赏不已。

“谢父皇夸奖。军器局还在研制新式火炮,到时候枪炮齐鸣,普天之下,唯我大明最强,父皇必将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朱标说:“老大,火器的事情全都交给你了,咱拭目以待,只看结果。对了,刚才户部呈上来的奏疏说,开春在城外种植的土豆和红薯都已收获,亩产都有26石之多。”

朱标一早就去了军器局,户部奏疏的抄本他不曾见过,出言道:“太好了,天佑我大明。儿子以为,可将种植之法在北平、大同以及西安等北地推广。先在卫所开垦的荒地试种,山地、沙地都要种,看看效果。毕竟京师地处南方,气候适宜农耕,与北方苦难之地大不相同。不过,收成定然也不会差。”

“你能有此想法非常好。此等大事必须稳妥为先。”朱元璋对朱标的表现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