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应财这种自诩聪明的人不少。
前来应征的人观察了几日,见出头鸟应财给节度使大人送了女人,大人虽没收下,但后面也没有别的动作。
没准是应财眼光不行?送的女人不够年轻,漂亮?
于是往徐州来求官的人,皆带着环肥燕瘦的女人过来求见吕博承。
吕博承头大如斗。
对着来禀报的人,就想狠发一顿脾气。但想想娘子还怀着身孕,又担心惊扰到了他亲亲的闺女。
娘子好几天没理他了,而那些蠢货还不会看眼色,还给他通禀这类消息。
把他当什么了!
他娘子是怀孕了,但他缺人伺候吗?
府里婆子丫头现在买了一堆,他缺人打水还是缺人做饭洗衣!
把来通禀的随从拉到娘子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臭骂了一顿,又脚下生风亲自跑到府门处,拎着几个守卫骂了个狗血淋头。
下回再放带着女人来的人进去,再跑去向他通禀,他就扣他们的工钱,把他们罚去挖矿。
不对,现在挖矿的福利待遇好的很,很多人托关系还进不去,送他们去那里享福?
那就送他们去军营打扫马厩,茅厕。
吕博承在府里发作了一通,再没人敢因为这样的事找到他面前了。
外头还等着见他的人,一看,见不到吕大人了,也听到了些许风声,吓得转头就把带来的女人连夜送了出去。
吕博承见不到,这些人就纷纷找上裴湜等一众徐州官员。
把徐州一众官员忙得脚不沾地。何曾被人这么追捧过?痛并快乐着。
从年前开始张榜求贤,到年后,连续几个月操作下来,有熟人介绍的,有慕名而来自荐的,镇海六州一下子,各层级官吏人选的空缺就都填满了。
连杂役府丁或填缺或换了一批。
镇海官场,从小到下,气象一新。
吕博承终于从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中脱身出来,专注于三军事务。
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还是干军中的事顺手。文官职场的事,他真的是头大如斗。
他本就是直肠子的人,也习惯了在军中说一不二,就听不来文官职场上的弯弯折折,话里有话。
头疼得紧。
现在凡事都有人处理,他可算能松口气了。
而此次官员补缺最多的还是海州和楚州。
年前楚州杀鸡敬猴,斩杀了数十人,此来招揽来的大批的人便往楚州送。
因现在楚州是二十万大军主要的钱袋子,不容轻忽。吕博承便拨了巨款,要求重修并加厚楚州城墙,并派重军把守。
盐场一众事务也设了好些盐官,各司其职。
而历朝历代,盐业几乎都是官制官营,从来都是禁止私自煮盐和售卖。
因盐业暴利,引得不少人铤而走险,做起私盐贩子。每年各州府的监牢里,总要关押一批贩私盐的。
但因其暴利,屡禁不止。
苏青媖利用她掌握的一些知识,跟吕博承和许汤提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设了一个盐运司,里面设盐官和相关人员及人数不等,由盐官负责组织盐业生产,及幕民制盐。
盐运司,统一收购成品盐,进行统一发卖。
其次是重赏、提高盐工福利待遇。
苏青媖想着,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人铤而走险贩私盐呢?
无非是他利润巨大,干一年可以躺吃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诱惑大,就不断有人飞蛾扑火。
那现代社会为什么没人贩盐谋利了?
主要还是现代社会盐业价格由国家调控,且不再专营了。再有就是现代社会交通便利,没盐的地区,把盐从别处运来当天即达,便利的很。最最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高,盐的产量高,利润薄了。
而时下要把盐业由专营改为私营不太现实,一放开估计立马就乱套了,没准一两金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两盐。
而且现在吕博承的二十万大军还得靠楚州的盐税来养军。
而交通不便的情况,苏青媖现在也解决不了。
哪怕他们徐州不缺铁了,也不能搞个火车出来。再说现在各个地方各政权割据,有想法也什么都做不了。
那就只能提高盐的产量了。
产量提高了,吃盐难的问题就能得到较大的改善。而且产量高了,盐税也能多收点。
苏青媖让项尚亲自去盐城呆了一个月,回来听他说了一番盐城的情况。
心里便有了数。
时下有各种盐,海盐,井盐,岩盐,湖盐。而海盐要占一半以上的产量。
而时下海盐的出盐法,还是煮盐法。
在历史长河里,一直延用煮盐法。
明代的《天工开物》里还记载了得海盐的方法:“无雨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矛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朝露气升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煮盐不是简单的,把海水舀上来放到大锅里面煮了就得了。
不是。
首先要在前一天晚上,把一些松散的东西铺在海边,可以是稻谷杆,或是茅草之类。等夜里雾气升腾,这些松散东西上会附上一层白色的盐雾,然后把这些带着盐雾的东西收集起来回去煎熬,这样才能得出海盐。
而煮盐法又叫熬盐,熬波。
可见到了明朝,海盐还是靠熬煮法。
但到了现代,已不再用煮盐法而是用晒盐法了。
晒盐法比煮盐法,更环保经济,更节省燃料节省人力,成本更低,且产量更大。
有更好的方法能得到更多的盐,为什么不用?
苏青媖自然也是要拿来用的。产量高,就代表利润更大,盐税丰足。而利润大,还节省人力人工,钱不仅不少反增,为什么不换晒盐法?
古代不管哪种盐,得盐都是需要燃薪熬盐的,盐工极为辛苦。且盐工一直被认为是贱业。唐朝时还因为找不到充足的盐工,多以刑徒充之。
没人愿意干。可见其辛苦程度。
苏青媖把晒盐法详细地记录下来,交与吕博承和许汤过目,那二人如获至宝。
许汤转头就吩咐盐城各个盐场直接弃煮盐法不用,而直接改晒盐法。
初时,大家还半信半疑,煮盐法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而这晒盐法,闻所未闻。
要是失败了,将严重影响数万盐工们的收入。
但没人敢反对。
一是吕博承武力值太强大,他只要是娘子说的,都奉为圭臬。他自个的娘子难道还能害他?不信娘子的话要信谁的?
二是许汤手段太过强硬,现在楚州官场大家不敢不听他的。
两个大佬下的令,敢不听?有几条命敢去跟大佬做对?
晒盐法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