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照临能帮忙把替家里平返,想来姑姑家里的问题也已经解决,裴静书试着给姑姑家的地址写了信过去。
“也不知道照临这些年在沪市是怎么过的。”从邮电局出来,裴静书心里说不出来的惆怅。
她已经冷静下来有一段时间了,越是冷静就越是心凉,对自己心凉。
刚来沪市来时,她每天都害怕身份被发现,但当时心里是对照临怀有愧疚的。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欺人也成了自欺,就连她自己都忘了自己原本的身份,竟然害怕裴照临的出现,会戳穿谎言。
假的就是假的啊!
明明刚来京市的时候,她心里还暗暗发誓,等一切都好起来,就要想办法求姑姑把照临接回来的。
裴静书陷入到了深深的自厌中,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变成这样的人。
“肯定很不好。”裴照安轻声道。
他的记忆混乱,甚至有大段空白,但他残存的记忆里还是有一些抹不掉的片段。
譬如小叔的死。
裴静书心口一滞,脚步停下来,胸口憋闷得厉害,裴照安握住她的手,“姐,你别想太多,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咱们好好弥补表哥就是。”
怎么弥补呢?
裴静书琢磨了好些天,她其实一直在避开一些问题,但想要面对的话,其实根本避不了。
只是让出工作,就能弥补吗?
或者给钱?但裴照临真的需要吗?
裴静书心里其实一直是有答案的,但她不敢下决定。
人都是这样,哪怕有自知之明,也未必能直面自己的懦弱和无能,而是选择无视。
裴静书逼着自己面对,她抽空去了趟墓地。
然后她看到了裴照临留下的花束,有纸扎的菊花,也有上山路上的小野花。
姑姑最喜欢花了,裴静书记得,小时候去姑姑家里,到处都摆满了鲜花。
还有院子里,姑父亲手种了能开满一年四季的不同植物。
是照临来过!
裴静书怔愣在那里,她还在纠结要不要告诉裴照临姑姑的死讯,要不要彻底拨乱反正的时候,同奶奶和宋叔坦白的时候,裴照临已经来扫过墓了。
甚至,裴静书都不知道裴照临是以什么心情来扫的墓。
他那时候还那么小,全身心依赖的母亲打他骂他,说他不是她的孩子,让他滚远一点……
裴静书蓦然想起小小的裴照临满身伤痕地缩在楼梯死角,哭着自言自语,小声说妈妈生病了,照临是男子汉要照顾妈妈的记忆来。
那时候确实是姑姑精神最混乱的时候,她恨姑父,也恨照临,但她最恨的是她自己。
姑姑最后弥留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惦记照临的吧。
但姑姑为了她和照安能安稳地在宋家生活,一个字都没有提过。
“姑姑,你有没有后悔过把照临抛下?”裴静书蹲下身来,拔着墓地边长起来的杂草,边同她姑姑说话。
这一说,就说到了天色暗下来。
裴静书再起身的时候,心情平静了很多,回家到里,她就跟裴照安说了,要去跟奶奶坦白的事儿。
裴照安惊讶了一瞬,没有纠结太久,轻轻点下了头。
就在裴静书一脸欣慰的时候,裴照安轻轻开口,“其实我觉得奶奶未必不知道这些。”
裴静书愣住。
他们的奶奶,实际是裴照临的亲奶奶。
为了把他们接回京市抚养,爷爷奶奶很早就内退下来,因为年轻时打拼太过,战场上留下无数暗伤,爷爷奶奶的身体一直不好。
他们到京市后没两年,先是姑姑过世,接着是爷爷。
再之后,奶奶就以身体不好的理由,住进了疗养院,他们姐弟由宋叔负责。
宋叔是爷爷奶奶的养子,待他们一直和亲生的没什么两样。
裴静书一直乖巧努力,因为身份的惶恐不是体现在小心翼翼地看大人脸色上面,而是加倍埋头学习和自我规训,成为大人眼里的好孩子方面而努力。
当然,她也会看大人的眼色,但她从来没想过,从一开始,大家就都知道真相。
裴静书心态有些崩塌。
“你怎么知道?”她听到自己问。
裴照安沉默了几秒,“以前我以为是奶奶不喜欢我们,所以连过年都是在疗养院过,都不想见我们。”
但裴照临能轻松找到这里,还能去给姑姑上坟,可能裴照临早就跟奶奶和宋叔他们相认了。
“我是这样推测的,不一定是对的。”裴照安补充了一句。
裴静书这些天一直想这事,裴照安也没少琢磨。
他其实挺想劝她姐别太内疚的,但说这话着实有些太白眼狼一点,他选择了闭嘴不说。
姐弟俩各自消化了一下情绪,第二天便一起去了疗养院。
宋奶奶在参加革命前,也是富贵人家的大家闺秀,虽然病痛折磨得她清瘦,但看上去依然目光平和,精神矍铄,举手投足自有一股气度在里头。
大概有了长辈可能早就知情的消息打底,裴静书要说的出比她想像得更轻松地说出了口。
“当时京市这边局势也不明朗,你们姑姑做这样的决定也是情有可原,跟你们两个小孩子没有关系。”宋奶奶慈爱地开口。
“既然留下你们,我和你们爷爷,就是当你们是亲孙子孙女养的,再则,即便是退开一万步来讲,你们是照临的姐姐弟弟,艰难时候,我们原就是要伸一把手的。”
宋奶奶轻轻拍着裴静书的手,“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
裴静书泪眼汪汪,“那您一直不回家,是因为……”
“当然是因为奶奶身体不行,干休所这边有医生护士在,你宋叔更放心。”
宋奶奶摸了摸裴静书的脑袋。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个孩子在她面前,总是小心翼翼,她心里不落忍罢了。
“至于照临那儿,你们也不必担心,他好好儿的。”宋奶奶目光更软和了一些,眼底满是欣慰。
知道家里这些旧事的老友一直说她太过狠心。
明明一早就知道儿媳妇做了什么,却任由亲孙子在沪市吃了好几年苦。
哪怕后面让人把裴照临接回京市,也不是让孩子认祖归宗,而是继续在干校劳动生存。
后面更是把人打发下了乡,还带了一堆拖累。
---
今天一更
等后天回自己的小家就开始努力补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