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为在年前将事情安排妥当,所以也分外忙碌。
大郎君自顾孟萦病愈之后,就想着更多地陪着她。可作为大郎君,顾家宅子里的事情都得他安排打理,再加上家中铺子里年账要看,庄子里的帐也要收回来,还要算大家忙碌一年要给的奖励。每天上午他都要见不同的管事来回事,真是分身乏术,没办法全身心地陪她。每天上午听汇报,顾孟萦端坐在大郎君身后,一脸认真听汇报的样子,让大郎君忍俊不禁。觉得自己的乖女儿分外可爱。
通过这几天回事,顾孟萦对顾家的家产也有了大致了解,自家还是小有家底的,顾家自己的产业主要在丝绸布庄方面,在这龙阳县城中有三家大店铺,分别经营高中低档布匹。其中最大的一间位于城中心位置,主要销售高档绫罗绸缎和部分成衣,生意甚是兴隆。另外在龙阳县最大的两个镇子里还有两家大铺子,全龙阳县的最大的绸缎庄就是顾家的。另外在城郊还有两个大庄子,每年的营收支撑了一个大粮食山货铺子。大郎君的陪嫁也是价值不菲,大郎君在龙阳县有一家大药房兼医馆,每年的药材交易量非常大,在龙阳县也是数一数二的。另外还有两个位于朗州武陵郡郊外的大庄子及武陵郡的一家药房。大郎君善制药,对药材的掌控非常人所能及。
顾家在武陵县是富家大户,养了一大家子外加诸多侍仆。有利益就有算计,也难怪别人要害二少郎君和顾孟萦的性命了。
每天下午,顾孟萦小憩一会之后,都会缠着大郎君教她识字,其实这些繁体字,顾孟萦基本都识得,当陪读妈妈就还是很有好处的,她陪着她儿子练过三年软笔书法,基本上的繁体字不光会认,而且会写,这无形中给她带了极大的便利。于是大郎君每日哺食之前花大半个时辰教她学《千字文》,顾孟萦发现竟然没有《三字经》。也是,她记得《三字经》好像成书于宋代。大郎君惊喜地发现顾孟萦识字速度简直是神速,(能不神速吗?已经认的熟熟的。)惊喜万分,觉得自己的女儿就是不一样,果真是天赋异禀。不过他也只是在心里窃喜,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板着脸告诫顾孟萦要认真踏实,切不可贪多嚼不烂。顾孟萦只想快点学完,然后好自行阅读,首先就是要阅读大曌律法和地理志,要不然两眼一抹黑感觉很不好。大郎君看的识字速度快,而且正确率又高。于是每天又让她描红50个大字。顾孟萦大字写得很一般,再加上现在还小,手腕力量不够,字显得有些无力。但却得到了大郎君的表扬,说比他当初学写字时写的好多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腊八了。腊八要煮腊八粥,送亲朋好友。大郎君作为正夫,要出面应酬各家事宜。顾孟萦也体会了一把异时空的节日。将她母亲的各个侧夫和侍夫以及家庭交往亲友的情况了解的一番。发现侧夫二郎君果然是她母亲的真爱,富家小姐爱上穷书生的戏码竟然在她母亲身上上演了,并且相当精彩。
腊八前一天,大郎君安排厨房的管事挑上好的各种豆子、红枣、莲子和粳米准备第二天一早就熬好腊八粥,然后分发到各个院子。由于大郎君的父母已经离世,只有一个庶妹继承了家业,且两家离得较远,为送一碗粥跑马两天实在不合适,也就不送腊八粥了。于是大郎君的腊八粥是院里的小厨房熬的。而娘家在本地的两个侧夫和两个侍夫送家人的腊八粥就由他们自行决定要多少,交代给大厨房熬好后送到各院,再由他们各自安排人派送。
午时左右,各院派送腊八粥的仆人陆续归来,顾孟萦喝了碗腊八粥准备小憩一会。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了高声叫嚷,顾孟萦一时好奇,就坐在窗口,透过窗户缝隙望着外面院子。只见一个年约四十、肥胖滚圆的女子,在院子里质问大郎君身边的孟南,为什么今年的腊八粥没送她们,“我们一大早就给你们顾家送了腊八粥,等到午时都过了,也不见你们回礼。派门子出来一问,你们的腊八粥竟然都送完了,是不是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大郎君管理整个顾家大院,就是这么办事的?”
顾孟萦通过半夏得知这个泼辣的娘子是侧夫二郎君李多福的同胞长姐李多枝,就住在顾家南边隔三条街的地方,离得比较近。
大郎君将让孟南将她引到会客厅,询问事情缘由,并打发院子里的小厮去叫二郎君过来。约一炷香的功夫,二郎君和大娘子就急匆匆地过来将李多枝带离了大郎君的院子。
腊八用过哺食之后,半夏才把打听来的情况细细讲给了大郎君和顾孟萦听。原来李多枝一大早的确让人给二郎君送了腊八粥,二郎君安排大少郎君和大娘子两人给他们姑姑送腊八粥去,但他们俩都不愿意去姑姑家。你推我,我推你都以为对方去送了。不愿去的原因是每次去姑姑家,姑姑都是哭穷,不把他们身上佩戴的饰品搜刮一遍是不会放他们回来的。这快过年了,姑姑估计又要哭穷说没钱过年了。他们都头疼这个姑姑,可那毕竟是他们爹爹的娘家,还是同母同父的亲姐姐,避无可避。其实李多枝可以直接去找二郎君讨要腊八粥,她将事情闹到大郎君这里一是想给大郎君个没脸,二是想打秋风多要点钱财。但她没想到大郎君将这件事分配给各院了,根本就没插手。后来大娘子从自己的体己里拿了十两银子给她才将她打发出去。二郎君真是里子面子都丢光了,连带着大娘子和大少郎君都觉得脸上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