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育儿咨询师 > 第116章 要命的“停课不停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要命的“停课不停学”

找李欣咨询这些问题的,有不少都是老客户,比如2018年暑假时来咨询过的罗青青,当时她儿子是3年级刚结束,现在则到了5年级下学期了。在按约定的下午3:00给她拨出视频之前,李欣还复习了一下她的回访记录:

罗青青当时曾总结说,李欣提供的观察思路,的确有效,能让家长迅速理清问题的关键;助孩子练习自我负责的方法,她也尝试去执行了,但总是一遇到精力不足就难以坚持,于是孩子的进步也不稳定,这让家长很有挫败感。

看到这些,李欣就不禁想:“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稳步线性增长的过程,而是大多数时候都跌宕起伏、无法稳步前进,这个事实,大约对不少家长来说,都很难接受?”

到视频接通时,在办公室的罗青青简短问好后,就急切地提问了:“欣欣啊,我们家双职工白天不在家,如何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呢?如何说服老人家配合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这是我目前一个比较焦虑的问题!”

“嗯嗯,十分理解你的焦虑。青青姐呀,先试试做做腹式呼吸?”李欣特意放慢动作,简明地示范了一下做腹式呼吸、让自己情绪舒缓的方法,然后才继续说,“我回想自己小时候,是经常父母都不在家的,我比较深的一个体会就是:当学生能决心自己负责的时候,家长就不用操心了。

我记得之前你在回访中说,陪孩子练习自我负责的进度不太理想?”

“是啊,有些事情是交给他自己管了,但我就感觉,他对自己的责任心还是不怎么强……”

李欣:“我的一个观察是,对自己的责任心,源于家长给孩子空间去自己做选择、并为选择结果负责。当然,这是逐步从小范围开始的,我们就完成学习任务这个事儿来举例哈。

比如,最开始,家长可以到点就提醒,先让孩子选饭前做作业、还是饭后做,爸爸帮看作业做的好不好、还是妈妈帮看;等后来,孩子基本的习惯养成、正向反馈稳定了,就可以渐渐变成,家长提醒也免了,他自己选是否优先安排完成作业,也自己选是否要家长帮忙检查。”

“可是现在孩子上网课,我们俩已经复工了,经常一个白天都不在家……”

李欣:“嗯嗯,这样的话,这里面需要老人家配合的点,可能就会多一些?除了作业问题,还有上课效果的保证?那父母还是先想办法让孩子对整体安排有数,以便他更主动些,在孩子自己处理不了的环节,他再去找家里的老人家帮忙。

比如,先协助孩子整理出标明时间的课表,跟他交流一下他对这个课程安排的理解,比如‘你最喜欢这里哪个课?’、‘你觉得为什么别的课也要安排进来?’、‘为什么上网课大家还要像在学校时那样一起上?’,等等。”

这让罗青青露出了一些困惑,“要聊这么细致吗?”

李欣:“嗯嗯,跟孩子交流他对这个时间安排的理解,是为了在提问题和回答之间,引导孩子思考到那里去,从而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合适的学习安排上。

停课不停学的总目标,我理解是让大家保持一个师生同步、家校协调的学习节奏,以便学生在家也不荒废时间,而且日后开学时,老师对学生的进度是心里有底的,对后期如何继续是比较有把握的。

所以,只要学生自己也理解到这一点了,也愿意为这个目标努力了,那家长只要问他自己需要什么,对应地提供帮助就好了。”

罗青青听到这里就叹了一口气,“但是老师会不停地催啊,我就会感觉很焦虑,怎么减轻这种焦虑呢?”

“在按课表完成学习项目的时候,就没什么催好的了吧?具体会催些什么?”

罗青青:“我们班有点不同,今天我和老师深入讨论了一下,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学习项目完成节点,之前感觉很混乱!然后,我今天也的确按照全市给出的课程表,细化了一个一日时间安排表,中午在家刚和孩子讨论完,讨论结果还好,执行中不知会怎么样……

有时间表后,执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要家长不停地、反复灌输责任感给孩子吗?”

“明确了时间安排,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李欣给对方隔空点赞了一下,“这个责任感,靠灌输,效果不会太好,容易让孩子逆反的。

我推荐的是:家长可以先表达你对孩子的信任,只要讨论有共识了,就充分相信他可以自己去执行好。然后建议第一天执行时,遇到不顺利的就写下来,回来跟家长研究为什么不顺利,可以怎么改进,或者需要什么帮助。

犯错和承担后果是难免的,但是并不用在交流中强调,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的,是家长先不预设对错,保持开放的心态,交流的时候多说‘试试看’。”

“好的,不预设对错,谢谢!那是不是,也提醒家里长辈不要催他?”

“嗯嗯,可以不催的话当然好。或者,跟长辈商量一下,实在想催的时候换个表达,少用‘你快点学习’一类的,而是试试用‘我需要 听音乐\/看电视\/剁馅儿……了哦,你学习任务完成了不?会吵到你不?’这种类型的句子,来跟孩子沟通。”

罗青青不由得直点头,“含蓄的提醒,对吧?这个说法,我自己感觉都更好接受。”

“嗯嗯,理由也要真实才有效,这个底层的原则是:我是从我们互相影响的这个关系岀发,去向你提问的,是为了交流彼此现在的状态,好商定协作的细节,不是为了控制你。”

“嗯嗯。”罗青青继续点头,心里开始想回去怎么跟家人沟通。

李欣看对方听进去了,就继续说:“其实成年人与孩子都会敏感于控制,当交流的一方表现出控制对方的意思,受控制的一方会本能地有‘对着干’的心理反应。

如果因为心急而坚持去控制,往往只会把精力耗在双方对抗上。所以我们想提醒孩子,也最好少用命令句、祈使句,而是先说一句‘我看到\/听到\/需要……’这类的描述现状的话,并做好心理准备,孩子看到、听到和需要的,可能和我们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不一样就很难接受?但恰恰是不一样,才容易带来有价值的交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