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育儿咨询师 > 第77章 孩子都在园守规矩、在家不守规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章 孩子都在园守规矩、在家不守规矩?

“认得呀,这是我的名字,萧、咏、兰!等9月开学了,我去幼儿园了,我的东西上都要有这三个字!奶奶之前陪我看识字卡片的时候,就教我认识过这三个字啦!”

芝芝听妈妈说要继续练习,就请妈妈再次给写了一遍两个人的名字。她感叹地说:“妈妈,你这个字写得好像书上印刷的字一样!”

“谢谢夸奖哈,我刚开始学时还没有你写得好,是写了成千上万遍才好一些的。”

“那我也多多地练,就会越写越好了。”

“说的特别对,就是这样,亲一个!”李欣为芝芝的积极主动感到特别高兴。

“我也要我也要!”兰兰赶紧也凑了上来。

于是,萧雨下班回来,就看到,四个卧室门所在的走廊里,母女三人正在那幅贴到了屋顶的墙面白板前,抱在一起亲过来亲过去。他也赶紧洗了手就冲过来:“我也要我也要!”

李欣笑着白了一他一眼,但倒也没拒绝他。不过他这么没正形的结局是,晚上陪娃的任务就都是他的啦!萧雨嘴上还贫了两句,心里却在暗喜:现在两个孩子已完全习惯自己去做洗澡、刷牙、收拾衣物等睡前准备了,暑假期间兰兰又会去跟姐姐睡,自己就陪玩或陪读绘本,到洗漱时间就好了,哈哈!

于是这天晚饭后,李欣就说还有稿子要写,先回了书房。她最近常在咨询工作记录做完后,将育儿思路梳理的写作成果继续丰富,并按方便阅读的新思路,逐步整理成了一个科普故事集,暂名《A宝成长奇遇记》。

在《A宝成长奇遇记》的写作过程中,李欣开始产生了一些经过反复验证的总结,于是就尝试顺着现在流行的句式、形成更多“金句”,以利传播。但这样的表达方式转换,却并不容易。

比如,李欣对于“如何让孩子爱吃饭”的核心总结,就是“首次试吃的食物都要观察孩子的消化反馈;将通过了孩子消化反馈的食物,在饭时提供给能独自坐稳的娃,然后吃不吃、吃多少都随娃,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吃、能不喂食就不喂”,但这,要怎样才能变成更简短上口、容易传播的句子呢?

在李欣正在为表达方式的转换而不停尝试的时候,她也收到了第二天的咨询预约:一对年轻夫妻,范先生和陆女士,儿子5岁。李欣反复确认过,这回的预约,是夫妻二人特意在二人出门度假的期间安排的,所以只有他们两位成年人。但是,因为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家带了,所以这回就无法观察小朋友了。

所约的时段是次日下午的2:00到4:00。李欣如约拨出了视频,对方秒接了,正在度假酒店的范先生和陆女士,出现在了镜头里。互打招呼、简单地互相认识后,陆女士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她要咨询的问题:“小李老师啊,我儿子开学就幼儿园大班了,他在幼儿园就很守规矩,回到家就不守规矩了,各种搞破坏,这该怎么办呀?”

正在观察镜头里的夫妇俩的李欣,留意到范先生神情稍有点不自然,似乎在为什么事儿而自责似的,于是她决定多听一听对方想说的,“我们的确有一些这方面的应对方法,但还是需要了解更多细节,才知道哪种适合您家的情况,可以请您举几个例子吗?宝爸范先生可不可以也举几个例子?”

“唉,”陆女士并没有给宝爸说话的机会,自己着急地回应,“原本他是没有在家这么不守规矩的,尤其是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期间,本来表现都不错的。所以要说举例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跟他爷爷待了半个暑假,就变得特别严重了!

一到家里,我们提醒他之前执行的什么规则,他就不乐意,就非要跟我对着干!比如我提醒他在屋内说话小点声,他也要对着干,非喊叫得更大声些!”

范先生这会儿明显有点儿坐不住了,他忍不住地说:“也……也没有这么严重吧,我去开家长会时,其他家长们都说,挺多孩子都有在园守规矩、回家不守规矩的现象的,我觉得也不能就怪孩子爷爷……”

陆女士一听,马上双眼一立瞪了范先生一眼,“你还说不能怪孩子爷爷?!就是他,只顾纵容孩子,天天破坏别人劳动成果!”

她激动地回头向李欣诉说起来,已经带了哭腔,“都好多回了!天啊!所以我最近都不敢送他去爷爷家了,只敢送他到外婆家去!”她眼泪已经流下、抽噎了起来,“就比如说,我花了几年陪孩子练的那些好习惯,比如‘跟人说话多用礼貌用语’、‘用过的东西要送回原位’之类,之前孩子3、4岁的时候,明明这些都很好的!

可又跟爷爷待了这段时间后,就全乱套了!那天孩子爷爷一时兴起,看孩子着急去出门玩儿了,就非纵容孩子,说不用着急收拾!

甚至在我提醒孩子‘你实在着急,可以有礼貌地请妈妈帮忙收’时,他还要来打岔:‘哎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在意这个干嘛?我陪孩子玩儿的时候,屋里东西收太整齐了孩子看着还没那么机灵呢!收不收的有什么要紧!’

可这么一来,孩子就真的乱扔东西、回头就找不到东西了啊!他原本自己能管理好的东西,现在要支使我们去找之类的就先不说了;下回,孩子明明有时间及时收拾的,也非要不收拾了!说爷爷都说不收就可以的!啊啊……”

她抽噎得气息不稳起来,镜头里坐她身边的范先生,只好抬起胳膊来安抚她。

李欣听了,又看范先生也并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就缓缓地说:“陆女士,我们先平静平静,您深呼吸一会儿,我试着梳理一下您说的这个过程,好不好?”

“好、好!”陆女士一抽一噎地回应。

“您说,您之前陪孩子练习了一些培养好习惯的规则,并且,孩子在3、4岁期间都表现很好,对吧?”

“对,我也有留意过,那段时间的确是比较好,孩子也挺主动维护这些规则的。”范先生一边用手抚摸着妻子的后背帮她平静,一边认真地回答。陆女士挂着泪白了他一眼,他只是笑笑。

“那在我看来,这个表现比较好的阶段,是孩子处于‘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时候,这个敏感期常见于2.5到4岁的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的孩子,本身就很有动力去关注和练习一些与社会规范有关的规则,所以,陆女士陪孩子做的那些好习惯的练习,都是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值得点赞!”

李欣抬手向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然后继续说:“孩子在这期间表现好,也说明孩子这个敏感期过得非常好。所以,还请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度过了一个充分满足了成长需求的敏感期后,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已经发展起来了的。他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其实就能说明这一点。”

“那他在家里却越来越不守规矩了,这点又是怎么回事?”陆女士已经平静了下来,就继续深入地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