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298章 金蝉脱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浙洲总督署的县衙内,李凌峰躺在小院的躺椅上,他已经将头上的绷带拆了,这会儿正在吃着窦丘给他摘过来的葡萄。

如今已经秋末,没有了之前的炎热,浙洲的事情基本上也得到了解决。

李凌峰闲了下来,一边养伤,一边准备返京的事情。

回了浙洲以后,他才收到了永德帝下发的密信,他之前将浙洲官员与倭匪疑有勾结的密折递了上去,永德帝自然怒不可遏,但由于证据不足,只能隐忍不发,在这次的信里给李凌峰下了新的指令,让他严查此事。

李凌峰想到之前在岗仁书房里找到的那些往来书信,之前他誊录了三份,已经盖了自己的印信让赵英前往驿站送出。

这样的证据落在他手里,他一时间也不敢贸然上路,否则能不能活着回去还是一问题。

所以只能在出发之前先放出一个烟雾弹,转移一下那些人的注意力。

窦丘站在一旁,见李凌峰皱着眉在思索事情,也没有出言打扰。

过了一会儿,赵英从外面走了进来,开口禀报道,“李大人,属下去查了顾姑娘的生平,确实如青黛姑娘所写,只是那个顾同生,听闻顾姑娘的噩耗后想请大人帮个小忙……”

李凌峰闻言顿了顿,“什么忙?”

赵英抱拳道,“顾同生想跟随我等一起前往闽洲,入镇海卫杀倭寇!”

这顾同生倒还有两分血性,想着为姐姐报仇,也不枉费顾眉衣先前对他的爱护。

李凌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届时便让他和你们一同上路。”

“还有一件事……”赵英看了看一旁的窦丘,似乎要说的话不方便当着他的面。

窦丘极有眼色,见状向李凌峰行了一礼便告退离开,等他走出了院子,赵英才站到了李凌峰旁边。

他压低了声音,“大人,浙洲城百姓如今都知道您伤得这么重除了倭寇的原因,还有浙洲地方官员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李凌峰那日会让戚威远命士兵用担架将他和徐秋抬进城的原因了。

舆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引导民心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帝王在揭竿而起之前一定会制造一件有关舆情的事,因为要得民心,要让百姓觉得是正统,是大道,最后才能众望所归。

李凌峰之前也经常是流言蜚语的主角,第一次转战幕后,也只是为了让百姓明白这些事的始作俑者是谁。

他要让赵英将这个消息放出去,打算利用舆论将此事发酵起来,让朝廷痛下决心治理官倭勾结,治理沿海倭寇,这样日后东南沿海的百姓才能有机会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知道了。”李凌峰应了一声。

古代不比现代,有发达的互联网,这些“流言”还需要时间去愈演愈烈,等舆情大到不能遮掩,届时他已经回到了京城,不用他提出问题,自然有人会提出来。

李凌峰扶着躺椅站了起来,赵英要去扶他,他却摆手拒绝了,独自进了里屋,取了一块玉佩出来。

将玉佩递给赵英,李凌峰开口道,“你拿着这块玉在杭城中找到文墨居,让他们的管事过来见我。”

赵英愣了一下,虽然不知道这文墨居是何地,但还是没有犹豫的接了过来,皱了皱眉问道,“那院子外面的那些人怎么办?”

赵英说的是吴道醒一群人。

自从李凌峰回到总督署当日的乌龙过后,这帮人便时不时轮番上阵,想来李凌峰这里探听虚实。

这群人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奈何不管给出什么理由,李凌峰依旧关门谢客,一律以“养伤”为由给挡在了门外。

再加上浙洲城里这两日谣言四起,说官府有人与倭寇勾结,一时间激起了不少的民愤,纷纷到总督署衙门前请愿,让夏玉彻查此事,给李大人一个交代!

他们更是心急如焚,如坐针毡。

心里把李凌峰从头到脚,再到十八辈祖宗全都问候了一遍,要说此事与李凌峰无关,他们打死也不相信。

伸脖子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

李凌峰真拿了证据要杀要剐也就罢了,偏偏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们晾在一边,既不大发雷霆,也不愿见他们。

这才是最痛苦的事!

他们猜的没错,这事儿确实是李凌峰的手笔,他就是故意的!

他在前面吃苦卖力,自己人却在后面捅他刀子,他不愤怒是假的,但因为这次闽洲之行和顾眉衣一事,李凌峰在心理上已经成熟了很多。

他若是回来之后大发雷霆,反而让这些人看出了他的底牌,他就是不说他到底得了那几个人与岗仁勾结的书信,让他们自己纠结去。

孙大人也被窦丘看得严严实实的,这些人几度三番提出要审理,都被赵英按李凌峰的意思不软不硬的挡了回去。

李凌峰只觉得好笑,先让他们蹦跶几天,等他回京后再送他们“九族消消乐”玩一玩。

他扯了扯嘴角,冷声道,“不用管他们。”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秋去冬来,江南一带又潮又冷,太阳时不时还能见到,但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李凌峰和徐秋滞留在浙洲总督署养了半个月的伤,基本上闭门不出,就连大夫用的都是李凌峰自己私下让窦丘扮作士兵带进来的,总督署的府医也有一家老小,还是不要为难他了。

他身上的绷带早就拆完了,伤口的结痂基本上都掉完了,只余下淡粉色的疤痕,却依然狰狞可怖。

顾眉衣的尸身被文墨居的管事安排人送往了黔洲,李凌峰也去信给林正业,让他帮忙好好操办顾眉衣的后事。

眼见着入冬,想着张氏一行人早该入了京,李凌峰与家人团聚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镇海卫的人前几天就返回闽洲了,临行前赵英带姚大等人前来辞行,李凌峰才知道,赵周氏竟然咬破手指,留给了赵英一份写在白布之上的血书。

左边歪歪扭扭的写了两行大字,写的是“吾不愿你近前尽孝,只愿吾儿为国尽忠”。

然后是中间的几行小字:“倭寇猖獗,辱我国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幸有一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尸!”

而右边与左边呼应,也是两行大字,即“倭寇杀尽日,吾儿还家时。”

字字坚定,句句泣血。

李凌峰看完后,只觉得心灵激荡,心中对赵周氏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或许当初在赵周氏和自己说,愿让儿子入行伍杀倭寇之时,她便已经做好了儿子不再归家的打算。

国仇家恨,哪怕是平凡之人,也无法坐视不理,赵周氏年迈尚思为国,更何况他李凌峰正值年少呢。

待送走赵英一行之后,李凌峰主仆便收拾好了行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凌峰打算金蝉脱壳,悄无声息的返京。

入夜,总督署万籁俱寂,窦丘在深夜里悄悄将孙大人从牢里押了出来,他为李凌峰二人准备了一辆外观极为简朴的马车,车内却别有洞天。

马车中铺满毛皮,保暖一流,还备了不少点心吃食,等李凌峰二人从总督署后门乔装出来后,一上马车便看见了瘦骨嶙峋的孙大人。

窦丘给李凌峰孝敬了一些盘缠,李凌峰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让徐秋收下了。

“窦司寇这些日子也为浙洲百姓出了不少力……”

窦丘见李凌峰开口,连忙低下头道,“下官只是做好本职之事,不值一提,若非没有大人,只怕还是无头苍蝇,即便想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事,也是能力有限。”

虽然不知李大人为何临行前突然开口说这么一句,但窦丘说的话也确实是真心话。

李凌峰没再说什么,从袖口里取出了一封信件递给了他,“这个你拿去吧,若是有人问罪,便将此物拿出。”

用人要有赏有罚,窦丘既然尽心替自己办事,理该得到奖赏。

而且他和徐秋偷溜了虽然会把那帮人气的吐血,但到底没有办法,但是孙大人从牢里丢了,只怕那些人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借口,趁机打压窦丘,弄不好还会让窦丘因为出手相助他而丢了官职性命。

窦丘为人正直,在自己身边跑前跑后,冷眼看着他出事,这事李凌峰还真干不出来!

他留下的这信既是升官奖赏,也是保命之符。

窦丘见状愣了一下,双手接了过去,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徐秋已经驾着马车走远了。

孙大人和上次一样,被五花大绑的扔在了马车里,只不过上次是被倭寇误绑,这次却是他自己该死。

李凌峰坐在马车上,见孙大人看着自己,他也不说话,闭着眼睛假寐起来。

孙大人被绑这么久,嘴巴倒是真硬,即便窦丘严刑拷问了几次,还是不愿意吐露幕后之人。

他不像吉野和小林,玩死了就玩死了。

要留他一条狗命,到时候回京城算账还用得上。

孙大人匍匐在马车里,双目无神的盯着李凌峰。

“李大人,看在曾经一同为官的份上,你给我一个痛快吧。”

马车里安静了许久,才响起苏大人沙哑的声音,这是当日刺死顾眉衣后,他主动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李凌峰听见了,但他不想搭理。

人人都想要痛快,那受尽折磨的百姓,无辜惨死的顾眉衣,谁给他们一个痛快?

做错事就要承受做错的结果,犯了错就要接受惩罚。

他大抵能猜到孙大人是有苦衷的,可是这不是他勾结倭寇,杀戮百姓的借口!

见他无动于衷,孙大人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我知自己铸成大错,罪该万死,可有些事并非我一己之身可以左右,我的家人,他们是无辜的……”

听见他说到这里,李凌峰再睁开眼时,眼里已经带上了愤怒,他出口质问道,“孙志坚,你口口声声说家里人无辜,那大夏的百姓就应该去死吗!”

孙志坚一愣,眼里带着惶恐和不安,便又听见李凌峰的声音再度响起。

“倭寇犯我大夏,杀了多少无辜百姓,你身在浙洲,不该对此事了如指掌吗?你被倭寇误抓之时,想必并未参与此事吧?!”

孙志坚闻言瞪大双目,李凌峰竟然知道他只是被迫参与其中的棋子!

“李大人……”

李凌峰坐在软榻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地上的孙志坚,目光里依旧一片冷然。

他开口道,“本官大抵知道你想与我说什么,无非是有人挟制了你的家人,亦或是握住了你的把柄,若是不按要求办事,你全家上下只怕不得好死……”

孙志坚愣了一下,确实有人挟制了他的家人,他其实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偏安浙洲一隅,与家人安度此生,不愿再往高处爬。

但直到他被岗仁误抓后,见到了那人。

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愿意前往闽洲借调粮食,即便是已经出发了的吴道醒,为何宁愿上演一出“马失前蹄”的戏码,也要尿遁……

闽洲借调其实就是针对李凌峰的一场巨大阴谋。

因为“买扑”,因为李凌峰动了他们的利益。

他想拒绝,那人却将自己幼子的一根指头丢到了他面前,然后笑着开口道,“孙志坚,你知道你的选择。”

他的幼子如今只有九岁,他没得选。

孙志坚垂下了头,他不是胸怀大义之人,他只想护住一家老小,“抱歉……”

这句抱歉不是对李凌峰,而是对顾眉衣,还有死在倭寇刀下的大夏士兵和百姓。

李凌峰看了他一眼,开口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孙大人饱读诗书,又岂会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

无论李凌峰是否死在岗仁的刀下,那些人根本没打算放过孙志坚,也不会放过他的家人。

李凌峰死了,孙志坚作为知情者,他和一家老小都会成为悬在对方头上的利剑,没有人能安心。

李凌峰没死,那就是现在的状况。

这些人不会死心,必然还会派出死士过来刺杀他们三人,阻止李凌峰将人证物证带回京城,而孙志坚的家人是不让他开口的筹码,但他开不开口,都已经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