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东风怎奈花影稀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格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广炤一向谨慎有礼惯了,又常征战杀伐,身上自有一股冷硬在。父子君臣他从小就懂得。

从前,父皇与皇长兄是父子,自己与他们是君臣,可皇长兄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自己从小的愿望便是辅佐皇长兄,那时的自己,并没有多少不忿。后来,皇长兄被贼人所害,父皇便与老七老九是父子,自己同父皇是君臣。

还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进退分寸,周广炤自认为拿捏得一直很好。

帐内有一瞬间的安静。周广煜快步走过去,撩起帘子,口中喊着:“对不住对不住,方才进来,忘记将内帐升起了。三哥莫怪。”

“不打紧的。”周广炤对周广煜向来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

嫉妒吗?嫉妒的。却又能怎样呢。这份偏爱是父皇给的,不是老七使手段要来的。自己的这位七弟,是正真单纯持正的善良人,就算是自己迁怒他,心中又会好受多少呢。

顺徵帝当然察觉到了周广炤语气中一瞬间的置气,却也是转瞬即逝。立刻又变成了那个足智多谋的王爷。

顺徵帝对自己这个儿子能如此的不动声色,心里是满意的,却什么都没有说,看他恭恭敬敬的喊着:“恭请圣安。”又退到了一边。始终没有像对周广煜一样,同他说一些家常。

陆陆续续,各位王爷将军都到齐了,皇帝将英国公要重开京阳演武场的消息大致说了一遍,又提了观阵演练可以从各家子弟中选。众位将军一听十分踊跃,能在英国公的演武场演练,那势必会有英国公的教授,哪怕是一点,那也能受用非常了。

在场的皇子们也都纷纷流露出向往之色。周广炤没有表态。

此事匆匆略过,于皇帝来说不过是通知。

周广炤却面色凝重,担心英国公行事与从前大相径庭是为何。思虑再三,还是又去了一趟中军帐。

皇帝对于周广炤的去而复返是欣喜的。

哪怕周广炤开口就是请罪,绕来绕去。表述的也是,各家儿郎都在英国公家的演武场观阵,会否有什么万一。人心偏向都是相处出来的,若是几家常来常往越发熟稔,那就算有陛下校考领着,也会只知其帅不知其君的。

就算这代英国公忠义,下一代英国公孱弱,那下下一代呢?

周广炤话说得直白,却也有着极大地风险。英国公在陛下心里,那是几乎要比亲儿子还要信任的人。自己这个本就不大亲近的儿子进言,似乎开口就是离间了。

顺徵皇帝似乎没有听进去周广炤的话,只是轻声的重复了一句:“人心偏向都是相处出来的?”

周广炤抿着嘴不接话。头压得低低的,不去看顺徵皇帝的脸色,也就错过他脸上一闪而过的无奈。

半晌,周广炤才艰难地说道:“儿臣,儿臣知道英国公不是这样的人,可是人心,是经不起检验的。父皇,儿子斗胆,请父皇就各家儿郎观阵演练一事,再三思。”

谏言没有错。顺徵帝知道周广炤完全是为了皇权着想。也知道他能折返说出这样一番话,是需要决心的。

一份,愿意被自己更加冷落一些的决心。

顺徵皇帝拿出了方才没有拿出来的纸张,给周广炤看了一眼。

周广炤愣在当场。

“执明,在此一道,你看得不如怀仁宏大。朕为你取字执明,你要明白其中的期盼。不要只看眼前,也不要只看一家。过于权衡得失,也就更易困于得失。”顺徵帝说的恳切也严厉,让周广炤心中一凛。

“是,儿臣谢父皇教诲,自当谨记。”

“下去吧。”顺徵帝挥挥手。

见周广炤退下了,顺徵帝又不知在想什么,有些走神。郑海清上前放下了内帐的帘布,轻声劝慰皇帝再歇息一阵。

“郑海清,你说说,老三总是提防这提防那,这般猜忌,如何是好啊。”

“陛下,郑王殿下是谨慎的性子。”

“他是心细......”顺徵帝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仿佛自己此时就是一位普通的父亲,而不是一位君父。

上位者,看不透此次怀仁布局中的深意,不想着如何借着怀仁本就布好的收拢之局更进一步,反而下意识猜忌英国公府的用心。如此胸怀,怎么成大事啊。

顺徵帝感慨着,混然忘却了自己下意识,也是这样想的。

回京传诏的人脚程更快一些,比例行送军报的队伍晚了大半日出发,竟硬生生的同时抵京。

此时的京中,已经遍布了英国公府放出的“观阵若是府中本家没有西征将领的,光看门第须侯爵以上”的消息了。

一众门第不够的人家,总觉得此事风险大于收益,反而松了口气。

还有些真正想要抓住机会,于武学兵法上有些精进的,细算下来,家中也都是有着征西将领的血性人家。并不在此限制之里。

这限制倒也真是巧妙。

本朝一共有八座国公府,十二座侯府。若是每家每户出一个儿郎,那也就是二十人。可许多本家已经走了治学一道不愿涉武事,还有像沛国公府这样嫡子刚会走路的。真正能够出的嫡支嫡子的,不过也就十来家。

十六卫大统领夏忠对于英国公的提议没有什么敢指谪的地方,就是在分给十六卫的名额上有些据理力争。十六卫哪怕留在京城的只有半副编制,那也是四万人之众,一共只给十八个名额是不是有些少了。

可怜夏忠快四十岁的人了,这两天里,在英国公的书房徘徊游走,撒泼打滚,就想要把名额提到二十四个。甚至还叫嚣到,神武军全建制不过三万人,凭什么有十个名额。

可见真正心系西疆战场的人,都能明白,能进英国公府的京阳演武场观阵有多难得。

英国公快被这个黑脸的汉子搅扰烦了,又见他是真心实意。

这世间人,唯有真心不该被辜负,唯有真诚最打动人。

能进十六卫还能在西征时留在京阳的,本身也都是官宦子弟,多分两个确实对大计也算是有些帮助。

最后英国公终于松了口,答应若是勋贵府里名额能有多出来的,可以拨给十六卫,不过不能超过两个。这两个要顾家来挑,旁的名额,可以随夏忠指派。

这一招是顾郁彬想的。要说对于十六卫的了解,那肯定是他们的大统领更胜一筹。但是剩下的两个人由英国公挑,不管怎么样,以后也会有所偏向。自己家里是不需要邀买人心,可是多方两个自己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夏忠是一万个同意。要不是英国公松口,自己快要在他的眼神中败下阵来了。四十岁的黑脸汉子怎么了,那也怕英国公这位杀神呀。

更何况夏忠还是那三个月血腥复仇的亲历者。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敬畏。

这边刚聊定没多久,传诏官便进了英国公府。夏忠领诏完毕,看着手里“须听从”的诏书,想着还好这诏命来得晚,不然自己哪敢有这一番讨价还价。

英国公手上的倒不是什么诏书旨意,就是一封信和一个锦盒。不过前来传诏的竟然不是随军的舍人,英国公还有些奇怪。

夏忠得了便宜似的连着传诏官一道走了。英国公同顾郁彬一道打开了锦盒。里面赫然躺着一块玉牌。

“这玉牌好像是......”顾郁彬惊讶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