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鹅毛大雪飘落在长流村的屋顶上、院落里、家门口,也落在扫雪人的帽子上、斗笠上、扫帚上。这些人日复一日得扫着雪,就这么扫着扫着,就扫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
长流村的家家户户,掸子、扫帚、抹布,全都舞了起来。炕上的、地上的,能挪动的都要挪动,将往常清洁不到的地方除尘到底。大至炕桌炕椅,小至锅碗瓢盆,都逃不过清洗的命运。若是再有大太阳出来,家里的被面衣服,也少不了捣衣杵的伺候。
王家大院同旁人一样,也开始一年一度的扫尘。尽管前些日子,因为迎接王美冬回娘家,王家角角落落都收拾过了,也不妨碍他们热情投入到这场“扫房”的狂欢中,连一向“读书要紧”的王鸿学,也放下了书本,参与了进来,这就是此间人过节的仪式感。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长流村许多家的扫尘活动中,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皂粉。
这皂粉的来源,还得从某次,王丽雍两姐妹上山,无意间逛到了一处皂角林说起。
采摘皂角的最佳时间是一般是秋季,但因为前面发生过村民食用豆荚导致中毒的事故,所以,树上累累的果实保留了下来。当时,两姐妹如获至宝,薅了两背篓皂角回去了。
一开始,她们收皂角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制作肥皂块,用于自家人日常洗澡洗头洗衣服啥的。
因为条件有限,这肥皂块的制作也很简陋,就是将皂角切成碎块,掺上水后用棒槌捣成糊浆状,最终倒入器皿中定型。不像她们在现代时自制的手工香皂,还要加各种油和香料。
尽管这肥皂块样子粗陋,但能够清洁去污,对于还在用草木灰清洁的王家人来说,可算是极好的东西了。
两姐妹见大家都用得很愉快,又开动脑筋,制作出更方便使用的皂粉。
它的制作方法比肥皂块还简单,直接将皂角放在炕上烘干,之后磨成细粉,然后随便装入某个容器,存放时保持干燥就行。唯一的难度,就是将皂角块磨成细粉的过程,耗费的力气较大,时间较长。不过,有王丽容在,这个难度就跳楼式下降了。
王丽雍还曾开玩笑说,她妹妹比磨房里的驴还好使。
因为两人做的皂粉比较多,苏玉琼拿了好些送给郑大婶。当然,在那边,也收获了一致好评。以至于,苏玉琼心思浮动,又想要做皂粉的生意。
考虑到小年和春节将至,大家里里外外,从头到脚都需要好生清洁一番,王家人觉得这生意可以小做一下。于是,在水培蔬菜事业进入正轨后,王家的临时生意又多了一门。
旁人在屋里猫冬时,王展年和王丽雍负责上山薅光那片皂角林的果实,王大富负责烘干工作,王丽容,当仁不让的,当起了孜孜不倦的“小磨驴”,姚青花和苏玉琼则开始拿着剩下的皂粉进行“市场推广”。
因为皂角粉溶于水后用于清洁,不仅去油脂的效果不错,而且还能使被清洁的人或物品带上淡淡的香味,所以,很快获得了长流村妇人们的青睐。
尽管王家的皂粉卖到了一两一文的高价,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买单。
按照村长大儿媳的原话就是,“镇上那香胰子那么一小块还得一两银子呢,这皂粉才一两一文,我还怕王家卖便宜了呢!”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使得村里大大小小的媳妇都愿意花点银钱买上一二两皂粉。一是觉得便宜大家都占了,自己也要占。二是攀比心理作祟,觉着旁人都用了,自己也得用。不然,春节串门时,姐妹妯娌身上都是香香的,只有自己没有,多没面子呀。
于是,王家的皂粉生意,如火如荼得展开了。
王家的皂粉做好后,就放在一个带盖的大木桶里,有想要买的,就得自己带着盛放的器皿过来,王家收了钱,就给舀粉。
一开始,姚青花负责收款,苏玉琼负责称粉。
王丽容在一旁,瞧见娘亲苦哈哈得用从村长家借来的秤称粉,便想了一个主意,让王大富按照一两粉和五两粉的两个容量标准,打磨了两只量勺。
从此,她娘亲称粉的效率就嘎嘎上去了。到了后来,有人叫门说要买粉,王家随便一个人都能出去收钱舀粉,一买一卖几秒内就能完成,当然,不包括老板与顾客扯闲篇的时间。
因此,长流村今年的小年仪式,是在一阵阵皂粉香气中展开的。
王家老四王展稔,也是嗅着这样陌生的香气,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护镖工作,回到了家中。
“爹娘,大哥,二哥,我回来啦!”说话人的声音洪亮,带着明显的兴奋情绪,向每个忙碌的王家人的耳朵砸去。
大家的反应一致,手上动作一顿,刚刚还备受“重视”的扫帚、抹布全部被无情甩下,大门口瞬间集齐了分配在各房搞卫生的王家人。
王展稔后背一个大箩筐,胸前一个大包袱皮,两手也没闲着,左手是用麻绳系着的纸包点心,右手是刚买的两条肥肉。
他长得高头大马,足有一米八多,脸上胡子拉碴的,看不清五官,只有那双眼睛,透着清澈却坚毅的光芒,仿佛已经历经了许多艰难世事,却还保留着赤子之心。
王丽容远远瞧着,觉得王展稔和她爹爹长得很像。虽然外貌相像,从小叔的行事做派看,可以明显看出,两人性子不同,她爹爹内敛,王展稔外放。
姚青花接过他手上的礼品,转手便递给了后面的苏玉琼,然后拉着王展稔的手摩挲,反复念叨:“瘦了瘦了……”
王展年上前给了小弟一肩膀拳头,然后给他解包袱皮,大概里面包着的都是脏衣服,他还皱了皱鼻头,毫不留情得吐槽:“你这小子,这里面放着都是臭咸菜吧,差点把我人给齁没了!”
这话一出,把在场的小辈都逗笑了。
所有小辈都向前打招呼了,王展稔发觉王丽容变了样,性子活泼了些,还想给她举高高。
不过,被王丽容无情拒绝了,小叔,你身上的味道太齁人了,赶紧去洗洗吧。”
王展稔将信将疑得闻了一下自己,他的嗅觉早就被自己熏得失灵了,没觉得有多可怕,顶多就是有点酸酸的。
“先别急着洗,把我带来的特产先拣一下。”说完,大家便跟着他进了饭厅,眼见他将后背的大筐解下,然后一样一样往外拿东西。
“这个是蛇酒,可蝎虎啦,里面泡的是顶厉害的毒蛇。那商贩说了一大堆好处,我只记住了可以给娘治腰痛。先买一小坛给娘试着喝一喝,要有用,我再托人买。”他从筐里取出一个小酒坛,还夹带起几根稻草,显然是用来防撞的。
姚青花眉开眼笑,双手接过,嘴里虽然说着“白糟蹋钱”之类的话,但在场的人都看得出,她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他又拿了一小盒东西直接递给了他爹,同时介绍道:“这盒是当地特产,叫凉烟,用中草药配的,里头说是加了薄荷啥的。我买前试了下,确实清爽。听商贩说,一开始是为了让人戒烟而制的,后面别人用着不错,就在当地流行开了。爹,你经常抽旱烟,会咳嗽。我就想着,买这个来,偶尔替替旱烟。”
王大富瞬间觉得小女婿买的旱烟不香了,双手在那木盒上摩挲,笑得合不拢嘴。他没有像姚青花那样,说什么糟蹋钱的话,只是夸了他几句孝顺。在他看来,这是孩子的心意,自己也不能扫兴。
“这一包是枸杞子,就搁厨房里头啦,大家平常可以拿来泡水喝,对身体好。”
这枸杞子三字刚出口,王鸿识便掌不住笑了,“小叔,你这是药铺掌柜的去进药吗?咋连着三样都是药制品。”
王展稔有些不好意思,抓了下自己头发,把责任推到了卖货的商贩身上,“怪那些卖货的太会招呼了!你不晓得,为了卖个枸杞子,人家不仅把那些功效啥的倒背如流,还附带讲故事来着,好悬没把这玩意夸上天。”
“讲的是不是红颜奶奶白发孙子的故事呀?”王鸿识立即想到他曾经也听过的故事。
“咦,鸿识也知道呀!”王展稔惊讶道。
一旁的人听得一头雾水,连忙打断两人的哑谜,让他们讲明白。
王展稔便将从卖货人那里听到的故事复述了一遍。
传说,过去某个朝代,有位朝廷使者赴当地办事。途中看见一乌发红颜少妇,手握竹竿追打白发老翁,使者上前阻拦责问:“你为何打老人?”她答道:“我这孙子不食家备传餐,年纪不大却已老态龙钟,今天他又不食枸杞,怎能不教训他?”使者惊奇地问:“你多大岁数?”答曰:“年过百载。”使者续问:“以何法获得高寿?”她笑答:“只是数十年不停食枸杞子罢了。”
“真的有这么神奇?”姚青花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白发问道。
王鸿识笑着摇摇头,答道:“奶奶,枸杞子确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却也没那么故事中那么夸张。我想,那应该是商贩为了兜售枸杞子而杜撰出来的故事吧。”
王展稔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我还以为这玩意得多贵呢,吓得我没问价格就要跑。结果那人拉住我,说五十文一斤。我还要走,那人又拉着说,不能再低了,四十文一斤,然后我就买了三斤了。”
“啥,四十文一斤,你还买了三斤,那不就是……等下,我算算……一百二十文呀!可以割十来斤肥肉了,你个败家玩意儿!”王展年激动道。
这时,王鸿识检查完那些枸杞子,连忙开腔帮小叔道:“爹,咱这可是赚到了。上品的枸杞子,镇上药铺卖八十文一斤呢!小叔这肯定是直接从种植的农户手里买的,不然不可能那么便宜的。”
王展稔立即给二侄子竖大拇指,“你行呀!我确实是从集市上的农户手里买的,本来只想凑趣买个一两斤,看他一张脸苦哈哈的,全身上下没几两肉,就买了三斤了。”
而王展年听见小儿子的话,却是秒变脸,转怒为喜,同样竖起大拇指“行呀,你小子,咱这可是白赚了一百二十文了,嘿嘿!”
话音刚落,在场人都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