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沈父让古云熙随他去书房。古云熙跟在沈父的后面大抵猜到沈父要对他说些什么,内心也是充满感伤与担忧。
两人一起走进书房,沈父朝着书架走去,翻了几下,拿出一个刻着花形图案的小四方盒子。看向古云熙,走进几步,语重心长的说道:“熙儿,我走后,我希望你能好好守住整个沈家。复儿还小,你母亲又年纪大了,家里若有什么大事你可同李管家商量。”
沈父边说着便拿出刚才找出的盒子交到古云熙手上,古云熙打开,里面放着的是块矩形玉佩。
“当年鲁远之战我替国师挡过一刀,差点丧命,病好之后,国师将这块玉交给我,让我将来若有什么请求,可以随时拿着这块玉去找他。你拿好这块玉,这次我若有个万一不能回来,你就带着这块玉带着复儿和母亲去投奔他,我不想你们有多大的出息,只求我沈家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沈父说完,转过身去,望着墙壁上的戎马图,沉静了几秒,最后道了声:“你出去吧。”
古云熙听完如哽在喉,想说些慰藉的话,但又觉得无力,只回了句。
“父亲,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母亲和复儿,我们哪都不去,就在家等你回来。”然后退出书房朝自己的院子缓步走去。
古云熙行至沈复的房前,听到里面有沈复的吵闹声,推开门,边走进去边问旁边伺候的丫鬟,复儿这是怎么了,丫鬟回道:“回小姐,小少爷正要去找你呢,袖儿姐姐就说屋外黑,有夜魅,想让小少爷早点睡觉,小少爷不应,非得去找你,这不,正吵了起来。”
沈复见古云熙进来,赤着脚就朝古云熙跑来,古云熙抱起沈复走向床榻,将其放在床上,柔声问道:“复儿怎么了,找娘亲有何事?”
沈复杵着古云熙的手臂,缓缓站在床上,然后走到古云熙的背后,用胖胖的双手圈着古云熙的脖子,将头放在古云熙的肩上,问道:“娘亲,爷爷会没事的吧?我看到奶奶在哭,我害怕。”
古云熙闻言,回道:“复儿莫怕,爷爷会没事的,我们在家一起等他回来,让父亲再带我们去后山放风筝,去荷花塘钓大鱼,去邻巷偷陈叔家的小猫仔。”
沈复听完,用肉肉的左脸颊摩擦着古云熙的右脸,回道:“好,我们一起等爷爷回家。”
第二天,沈父带着大军告别国君,告别百官,最后望了眼城墙上的沈母三人,毅然转身上马,踏上了伐西征途。
三个月后,前线传来大捷,燕国战败,举国欢腾。沈母听后,兴奋不已,吩咐家奴将沈府上上下下全都清扫一遍,等候将军的归来。
半月后,大军班师回城,国君于城门前亲自迎接。一见到军队的身影,城门口的百姓一片欢呼。随着距离的拉近,古云熙望向不远处的将士们,并没有搜寻到沈父的身影。因站的太远,她难以听到军队的领将给国君回禀的内容,只注意到,国君身边的文武百官突然向国君的位置聚拢,有人高呼:陛下晕倒了,快传太医!
古云熙心生不祥之感,更加使命的往前挤去,无奈身材太小,实难寸步前行,于是跳起来望了望眼前的人群,抓住一个刚从人群里挤出来的人的衣服,问道:“这是怎么了?”
那人回道:“沈将军阵亡了,陛下听后晕倒了。”
古云熙听完,如坠冰窟,呆愣了许久,才缓过神来,接着又向军队走过的大路的尽头遥望了片刻,然后转回身来,失魂落魄的向沈府走去。
她刚到沈府门口,沈母急忙的迎上前来,问道:“见到父亲了吗?父亲还好吗?他晚上会回府吃晚饭吗?”
古云熙缓缓的抬起头来,哽咽的回道:“父亲,没了。”
沈母听完,晃了晃身子,顿时倒了下去。
古云熙心惊,立马喊道:“李管家,快请大夫!”
沈母被丫鬟们扶进了卧房,躺在床榻上。
古云熙牵着沈复随之走了进来。
过了一会,沈母缓神了不少,坐了起来,丫鬟给她背后放了软枕,沈母靠着,双目无神的看着沈复。
沈复喊了声:“奶奶。”
沈母眼眶微动,一下流出两行清泪,揭开身上盖着的棉被,走下榻,抱住沈复,痛哭不已,
众人也跟着抽泣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家奴快步走了进来,道:“夫人,皇上身边的曹公公拿着圣旨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沈母立即吩咐身边的丫鬟给她换衣,然后急忙向前厅走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臣子乃国家扬武翌运之栋梁,忠义臣子立身行己之要领。功施社稷,宜膺茅士之封。净扫边尘。当沐恩荣之典。咨尔故镇远将军沈追功高盖世,节义传家。今特追赠沈追为安定王,赐谥忠武。其妻柳令芳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淑德含章。封忠烈夫人。酬功报德,率由典章。钦此!”
曹公公宣完,复又上前一步,道:“沈夫人,接旨吧。”
沈母以额贴地,呈恭敬状,道:“谢主隆恩。”说完便起直上身,双手齐平向前。
曹公公随即将圣旨放入沈母的手中,又道了句“夫人,节哀。”转身便起步回宫了。
丫鬟将沈母扶了起来,让其坐到身后的梨花朽木椅上。古云熙牵着沈复走上前去低声道:“母亲,父亲出征之前,曾将一块玉环交于我,说他如有什么不测,就让我们去找国师,国师会答应帮我们的。”说着便将四方盒子递给沈母。
沈母接过,拿出里面的玉环,沉思片刻,眼角含泪的笑道:“当初说好在家等他的,我哪都不去,他一天不回,我就等一天,他一年不回,我就等一年,他若一辈子不回,我就在这等一辈子,就是我身体化成了灰,我也要撒在府门口等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