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贞观皇储李承乾 > 第九百八十章 满堂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皇帝相比,李承乾是更加喜欢武将,可他也明白治国,是不能单单依靠武人的,所以在对于苍文书院提出的各种要求,李承乾从来都无有不准,给其天地,任其驰骋。

贞观十九年,终于在这一年,苍文书院包揽了士、庶榜的前十名,声势威震天下,一举超越国子监,成为天下第一学府,勋贵世家无不侧目,都惊诧这座书院的成就。

对于书院取得这样的傲人的成绩,李承乾自然是十分高兴,兴致之余还写下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赐以书院,制成对联,悬挂于山门,以彰显其荣,以激励后进学子。

为了办好这次大明宫的“琼林宴”,李承乾特意照会内侍省,一定要按照读书人的喜好来做,不要搞的跟庆功宴一样,他们不是武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习性。

每年的鳌头都是皇帝点的,可眼下就只能由他这个监国太子顶上了,看了一样甘郧盛着御笔的盘子,李承乾笑了笑,随即提笔,干净利落的点了两笔,然后高举御笔向群臣和进士们示意。

见太子完成这一仪式后,群臣和新晋的进士们则躬身高乎:大唐昌文,文安天下,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摆手众臣工起身后,李承乾站在阶上,沉声言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汉、隋都是强盛一时的帝国,可他们都没有逃出先盛后衰的圈子,最后身死魂消,社稷崩溃!”

“孤年幼时,随先太师学史,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兵革能争一时之雄,文治能治三代之功,国家想要永久兴盛,就要有完成的体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能吏,廉吏。”

“那时候,孤的阅历不够,对这话理解的不够透彻,可经历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见识过了无数的生死之后,孤悟到了。我李氏能取天下就在于人心,想要永保人心,那首先就在乎于取吏,所以说官者,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诸位都是十年寒窗苦读熬出来,心中所愿就是辅弼天子、安定天下;今朝一举得中,心中自是喜悦万分,所以今儿这场宴会,就是为了犒赏你们的寒窗之苦。过了今天,奔赴各自有司之后,孤还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圣人的教诲。”

话毕,李承乾示意司宴官可以开始着手歌舞了,而他自己则是端着酒杯走到马周和褚遂良面前,笑着说:“两位爱卿,为国家主持抡才大典,居功至伟,劳苦功高,孤代表陛下,代表我大唐的百姓,敬你们二人一杯。”

“臣躬逢盛世,得遇明主,一展胸中所学,乃平生幸事,不敢当殿下如此重谢。”,马周举着酒盏,恭声回了一句。

“臣仕从潜邸,见证了大唐从匆匆草创到如今的贞观盛世,为大唐,为陛下和太子,为天下百姓,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着这话的时候,褚遂良还特意看了太子一眼。

李承乾并没有马上答话,反而饶兴致的打量褚遂良,沉思片刻后,随即笑道:“登善,你的心意,孤知道了,你呀,耐下性子好好干,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话毕,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马周和他多喝几杯,随即向阶下进士区走去;今儿的主角不是他,也不是饮宴的众官,恰恰是这些新晋的进士们。

“年轻人,层出不穷的年轻人才是国家希望,朝气蓬勃,初生牛犊,充满了锐气,大唐的明日还是要看你们的。”

“陛下和孤都喜欢提拔年轻的干吏,只要肯努力,肯做事,做实事,官职、爵位,李氏从不吝啬,大唐的广阔天地,任你们驰骋。”

为了体现天家一视同仁和恩科的公平性,李承乾必须先与不认识的进士们亲近一二,同时也算激励一下他们的士气,让他们在新的岗位可以好好做。

论完了公,自然要论私,李承乾亲自提了一壶酒,来到裴行俭等人面前,摆手示意众人免礼后,笑着说:“孤记得你们刚入苍文书院的时候,皆是少年稚子,而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栋梁,不由得不说岁月催人老啊!”

太子的这番话说把这些从书院中走出的进士都逗乐,他们都是李承乾看着长大的,闲暇时还给他们讲一讲课,与其说他们是皇帝的门生,不如说东宫门生更为贴切,所以他们并不想那么人一样又敬又怕,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裴行俭,你小子行啊,小时候在玉山当孩子王,现在又是进士及第,你也算是淘出些名堂了,孤决定把你交给苏定方,你跟着他好好学,将来必成大气。”

“张柬之,在众多的学子中,你是骨头最硬的,也是孤最欣赏的人才,文章写得也老辣的很,去御史台吧,那里将是你展现才华的天地。”

“李义府,号称人猫,人滑的跟泥鳅一样,你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你的长处,不用害羞,去鸿胪寺吧,跟着萧锐,你能学到不少东西。”

“长孙濬、长孙淹、长孙温,雏鸟终于长大了,行,长孙家终于出了三个正经的读书人了,不要学你们那两位兄长,他们呀,不是为官榜样!”

“李敬玄,你父亲李孝卿已经升任谷州刺史了,他没什么战功,可照样坐领一州之地,成为封疆大吏。咱们李家出个读书人不容易,你要多加勉励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承乾一个个与书院出身的进士们说着,每点评一个人,便与其碰上一杯,他们这些人出徒了,他在苍文书院种下的树,终于成材了。

从此以后,苍文书院每年都会为大唐源源不断的输送治国良才,有了这道保障,大唐再也不用为没有合适的官吏而忧愁;且才能、品德等多方面培养,比以前粗枝大叶的教四书五经不知道要强多少。

当然,这次之所以让这些人参考,完全是上次试水尝到了甜头,如今得了个满堂彩,李承乾怎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