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痒又痛了几天,吃了李牧之给配的药才好了。
没点能力的人,还真是容易在山里丧命。
她没这个能力,好在李牧之是真的厉害。
进山还是太危险,好在他们山坡上已经种满了草药。
夏及己打算以后都自己种药材为主,进山挖药材为辅。
钱是挣不完的,保住自己的命最重要。
卖了药材之后,夏及己和李牧之开始收小麦了。
两人先去夏家给夏及己爹娘收麦子。
夏及己把自家和娘家的养鸡的事,和家务都包了,另外她还在家里做饭。
做好了饭她先吃了,然后再给他们把饭送到地里去。
等到夏家的小麦收好了,大家再一起收他们家的。
小卖两家人都各自种了两亩地。
一年产个千把斤的小麦,供自家吃。
收了小麦后,将小麦脱粒,晒好后,两家人又开始收花生。
花生被从地里收回来后。
李牧之和夏及己在家里摘花生,摘好的花生被放在院子里的凉席上晒着。
新鲜的花生用水煮了特别好吃,粉糯粉糯的,夏及己煮了几次盐水花生。
夏二郎去镇上卖鸡蛋的时候,夏及己让他带了只大猪蹄,做了炖猪蹄炖花生一大家人吃了。
收好花生后,八月十六,两家人紧接着又收豆子,晒豆子。
八月十八的时候,夏及己养的三百只鸡开始下蛋了,八月天气热,鸡蛋要马上卖出去。
每天下午两人去果场里捡一次鸡蛋,然后第二天清早就把鸡蛋送去夏家。
两家人的鸡蛋由夏二郎统一送到镇上去。
八月二十五日,夏及己和李牧之开始用今年的新豆子做腐竹。
家里一共收了一千五百多斤豆子。
两人决定打一千斤豆子的腐竹卖。
剩下的一百斤留种,四百多斤自家做腐竹和打豆腐吃。
为了磨豆子,李牧之特意去买了一个石磨。
九月初二,夏及己带了几束格桑花去镇上。
问宋掌柜要不要在九月初九卖波斯菊。
这里的人在九月初九日有赏菊的习俗。
这波斯菊少有人见过,应该有人会喜欢。
夏及己把价格以及自己有多少波斯菊的量告诉宋掌柜,让他明日给她一个答复,大概多少人会订,她这边也好做准备。
九月初三,夏及己和李牧之去了镇上。
宋掌柜给了她回复。
结果是城里大部分他的主顾都要买,夏及己的花还不够。
所以他只能根据别人和他确定购买的先后顺序卖花。
当天夏及己和李牧之在镇上订了两百个花盆,他们用牛车装了一百个,另外一百个叫店家用车给他们送回去了。
下午的时候,两人就把院子里的花移到花盆里。
到天黑的时候,两人移栽了六十盆。
第二天天亮后,两人将移栽好的花盆搬到葡萄架下,用黑色的纱布将旁边盖住,避免刚移栽的花经受阳光的暴晒而不能成活。
然后两人继续移花。
一个早上移了六十盆。
太阳出来后,两人就没有再移花。
下午太阳落山后,两人再继续将剩下的八十个花盆栽上了花。
过了三天后,移栽的花都长稳了。
九月初七,清早夏二郎他们都来帮忙,把花盆搬到牛车上。
装好花的花盆,一牛车只能装五十盆。
李牧之送了第一趟后,宋掌柜派了两辆马车过来,第二趟所有的花盆都被运走了。
花运到镇上后,宋掌柜付了钱。
就让人给各家送花去了。
一盆花五两银子。
两百盆就是一千两银子。
花盆是一百文一个买的。
花盆二十两银子,种子一两银子。
夏及己在院子里养的花,挣了九百七十九两银子。
夏及己拿着银子,感叹自己到底还是个俗人。
将这些花都给卖了。
虽然它们也确实陪伴了他们一个夏天。
明年再种上吧。
明年价格卖不上去了,她的花就都留在院子里直到它们自然凋谢。
右边院子的花大部分都卖了,还有几种其它品种的花。
院子前面和左边的格桑花还在。
九月初九,夏及己请爹娘和弟弟来家里赏花。
夏苏木爱极了葡萄架下的凉亭。
站在凉床上,光看着头顶的葡萄都觉得很开心。
有些葡萄已经熟了,李牧之挑了一些洗了,放到盘子里一家人吃。
一家人吃过早饭后,夏苏木在凉床上玩。
夏及己将藤椅,藤桌搬出来,他们四个坐在桌边喝茶。
在他们面前刚好有格桑花。
一家人享受了一日闲暇时光。
九月十日,夏及己把空余的菜地点上了白菜和萝卜种子。
等到秧子长大了,她再把左边菜地和前面那一块菜地还有山坡上的菜地都种上。
九月十一日,两家人开始卖稻花鱼。
两家三十多亩的水田,光自家人捞的的话忙不过来,
夏二郎请了他两个兄弟和老贵家几个还有虎子爹过来帮忙。
付他们两百文一天的工钱。
九月二十日,鱼都卖完了。
二十一日紧接着又开始收稻子。
收稻子还是请的那几个人。
他们几家自己的稻子家里的女人们慢慢割,一天割一点也割完了。
九月二十六,稻子都收回来了。
家里粮食柜子里已经收了六千斤晒好的谷子。
他们家在客厅那一排上面还有个阁楼,那上面有一个能装几千斤谷子的柜子,只有抽开一块木板,谷子就会从阁楼上落到储物间的粮柜里。
现在夏及己家的院子里晒的那些谷子有一些是要拿去卖的。
他们家今年一共收了一万两千斤谷子。
原本夏及己想卖个一万斤,自己留个两千斤吃也足够了。
后来一想反正他们家有这么多地方,收个一万斤都不成问题。
几文钱一斤的粮食卖不了多少钱,但如果要碰上什么大事,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反正谷子收个几年都可以。
所以,夏及己还是决定只卖两四千斤。
天公作美,连着几日大太阳。
谷子都晒的干干的。
有大粮商到村子里来收粮食。
夏及己他们就卖了四千斤。
她爹娘他们卖了六千斤。
十月一日,李牧之和夏二郎去县里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