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琤说过许多话。
所谓史载,记录的不过其言其行,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那本册子里也记录了许多话。有些与正史相呼应,但更多不见于正史。所谓野史。
他说答案就在那本册子里。那么应该排除了与正史重复的部分。
依然剩下很多话。
都是日常话,此刻略忆一遍平平无奇。寂照阁这么了不得的地方,她实在想不出宇文琤能把日常说的什么话镌刻在墙上,设为谜面。
“是他说过的话吗?”
知晓谜底的人就在这里,那便直截了当问。总归他判定难度到自己这里已经降低,她不介意再多要些提示。结果要紧,时间最贵。
“自己想。”顾星朗答,事不关己。
阮雪音冷眼观他神情细微处。
恐怕是。
然而确定了这一点,也并没有降低此题难度。说过的话,那得是多少句?她清清楚楚记得那厚册上所有内容,全标记在识海里,终没法做到一字不差。
真要是某句话。如何准确将它们一个字一个字从大堆水书里挑出来?
她再看一眼顾星朗。这人当初莫不是抱着册子进来一句句对照试的?这么厚一册,每句话试一遍,两个时辰完工?
不可能。他也不会干这么蠢的事。
又去看那满墙鬼画符。
断断续续的句子,出自上百首诗词曲赋。按照一般排列组合规律,若不知机要而逐字逐句试,真可能要试一辈子。
前面两道门或同此理,所以世人才说,历代祁君开寂照阁,是一生开一道。
他一定是猜到了那句话。至少圈出了范围,试起来也容易。
什么话呢?
不会是长篇大论。一不符合宇文琤作派,二不符合出题人心理——
一个精彩的短句永远比洋洋洒洒的论述更有力,也更像谜底。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被传错。
文字记载是会出错的。尤其谁说的什么话。执笔人记忆偏差又或笔误都可能导致传下来的字句与事实出入。
差一个字也是误。
但他说答案就在那本册子里。一个能准确打开寂照阁关卡的答案。说明是宇文琤原话。所以能被镌刻在黑曜石壁上。
很可能是一个极短的句子。就几个字。所以被记录得准确无误。
几个字的话也很多。她一句句想,在脑中依次排列,又举眸去看墙上那些诗词。
当真费劲。她尚未将水书掌握得炉火纯青,每看一个字都需将那些笔画重新梳理计算再确定。
最要命的是,有些句子是倒着写的。
从下往上写的。
比如“寂寞人间五百年”,按常规阅读习惯从上往下,看到的是“年百五间人寞寂”。
“这题障眼法太多。”直看得头晕目眩,阮雪音忍不住蹙眉。
“的确。”顾星朗应,双手抱臂倚在东南角,“但也不是全无机要可寻。”
有么?哪儿呢?她没问出口,知道问也白问,却听那家伙再开尊口:
“宇文琤这人玩世不恭,出其不意,方才你自己也说了,不会是什么正经字谜。哪怕在人人仰视的寂照阁。你就大着胆子往歪了想。”
往歪了想。
怎么歪?
时间流逝,已入丑时,她有些犯困,眼睛在四面漆黑幽青的石壁上游移,脑中不断重复顾星朗那两句提醒。
有机要。
不正经。
这些诗词曲赋。她立在空旷殿庭中央,清心静意,举目环顾。类型多,风格多,主题多,上百首,却不是一人一作。
总共摘取了大概四五十位作者的作品。其中几位尤其多。比如苏东坡,再如屈灵均。
满墙尽诗词。以苏东坡为首。
只有屈灵均的是辞赋。有些只半句,有些是整句,总共取自六篇,分布在东南西北四壁上。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天问》。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下堂兮生罗,芜蘼兮兰秋。这句是倒着写的。该是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九歌·少司命》。
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上一句好像是身既死兮神以灵。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九歌·大司命》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
藏头么?
自古诗谜藏头多。她几乎条件反射去连第一个字。由北向东往南再至西,正好一圈。
天。老。秋。子。一。帝。
不成句法。
但哪几个字眼熟呢。她绞着脑汁。
心下忽动。
那册中所载宇文琤教那些鹦鹉说的话里,其中有一句,出现次数非常多。
就有“天”字。也有“子”字。有“老”。还有“一”。
不是吧。
她心道荒唐,复去看那六句话。如果是那句,如果为藏头,有两个字对不上。
“帝”,读音是对的,但不是这个字。“秋”,完全不相干。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
等等。
人家分明倒着写的。是自己非要用正确顺序读。简单从上往下念,第一个字是“下”不是“秋”。
要的就是“下”。
那“帝”呢?
“时间到了。”她尚在犹豫,顾星朗开始下逐客令,“困死了,我是要早起的人。”他哈欠连天,转身往外走,“跟上。”
“等一下。”阮雪音开口,心一横,走向东北角上六芒星烛台,像上次那样,拔出了第三支柱笔。
当真奇特。那笔端羊毫又或狼毫,始终湿润,上次是,这次又是,却棕白无瑕,不像蘸了墨。
清水?
她来不及细想,顾星朗已经快走至第三道门前。
“直接往上描吗?”
“我怎么知道?”他不耐烦,唬着眼,该是真困了。
阮雪音不再犹豫,举步朝东面“老冉冉其将至兮”去,抬手,沿着“老”字一笔一画描。
笔触落青金,那些颜彩更见深邃。一通鬼画符线条走完,阁中寂静无声。
她凝眸片刻。移步,又去西面“子魂魄兮为鬼雄”描“子”。
接下来描“天”,写了几笔方反应,这满壁的诗词从阁顶一路到地面,当初往至高处镌刻时,必定搭了梯子。
而六处屈灵均的辞赋却都在抬手能及的地方。
就像造谜者故意留给解谜者的提示。
她更添信心,接着描完了“下”,到“帝”,再到“一”。
水书的“一”字也只有一笔。
不过是竖着的。
她从上往下,一笔到底,眼见有如天堑的青金色再次深邃,忽听得寂静殿庭中轰鸣声起。
她转头去看北侧石壁。
缝隙自正当中裂开,与前面三道门一样,极规整,极平稳,一壁成两门,分别向左右移动。
寂照阁第四道门。
宇文琤的关卡。
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