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民国战神 > 第339章 疯狂的造船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华民国在1920年全年,生产出的钢铁也成功突破了1亿吨,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钢铁产量加起来也没有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高。

而中华民国的钢铁消耗也成为全球第一,全年普通钢铁基本上没有出口,相反还从欧洲进口了1500百万吨的钢铁。

这样的钢铁产量,和后世的中国相比并不高。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无比惊人了。

而中华民国在进口钢铁的同时,则大量向世界出口不锈钢产品和低合金钢,以及出口汽车等钢铁制品。

那些出口创造了大量的外汇,那些外汇又被大量购买各种矿产,以及进口欧洲的钢铁。

随着国际贸易的展开,海洋运输业也进一步的发展,中华民国到1920年年末,商船总吨位已经突破了1300万吨。

除了美国和日本港口看不到中华民国的商船,其他各个国家的港口都能看到中国商船的身影。

这些中国商船吨位普遍都在一万吨以上,而那些运输大宗商品的远洋商船,吨位一般都在三万吨以上,甚至是达到了五万吨级。

而油轮方面,中华民国的油轮总吨位达到了450万吨,印尼、波斯、阿富汗的油田都开始出油。而更多的油轮依旧正在制造当中,中华民国的商船制造几乎是开足了马力。

远洋渔船也被大量制造出来,五六千吨级的拖网船有将近300艘,这些大型拖网船,甚至是开到了欧洲海域,在欧洲北海渔场大肆捕捞鳕鱼。

鳕鱼是一种口味比较淡的鱼,中国沿海也有产出,叫做大头腥,因为口味清淡,这玩意不受中国大厨们的喜爱,在欧洲也是给穷人吃的一种鱼。鳕鱼被大量捕捞后,一般是被中华民国运回来卖到经济殖民地给那些穷人吃,同时也供应国内市场,价格极为便宜。鳕鱼口味尽管清淡,但实际上营养不错,鳕鱼罐头也成为中华民国普通老百姓可以大量食用的廉价食品。

鳕鱼这个玩意,在后世的中国很流行,但实际上吃的并不是真正的鳕鱼,而是其他的海鱼,只是冒充个鳕鱼的名字。但是冒充鳕鱼的海鱼还更高级,为鳕鱼打出了名头。在后世的中国市场上,渔产名字混乱非常常见,各种冒充,各种李鬼李逵。

这个年头各国的领海还不怎么宽,也没有什么两百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概念,只有中华民国在东北海提出了这一概念,但还未被国际所接受。

中华民国的远洋渔船也可以到欧洲公海海域捕鱼,这些拖网船一网下去,就能一网打尽,甭管大鱼小鱼,统统捞起来。

船上装满了就和补给船会合,将渔产转移到补给船上,然后继续捞。这些欧洲捕捞的鳕鱼,有的被卖到经济殖民地,有的则运回去加工成鳕鱼肉罐头在全国各地销售,而那些不合规格的小鳕鱼,打成鱼粉当精饲料喂养牲畜。

纽芬兰渔产也是一个盛产鳕鱼的地方,也遭到了中华民国的荼毒,拖网船在公海完全就是疯狂捕捞,反复的扫荡。

在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鳕鱼实在太多了,号称是踩着鳕鱼背都可以在海上走的世界大渔场。

那些中华民国的拖网船捕捞效率极高,那些运输渔产的补给船来了一艘有一艘。

而在秘鲁渔产,也有很多中华民国的拖网船。秘鲁渔产这年头没什么开发,主要是秘鲁渔场主产鱼类不合适食用。秘鲁的鱼粉产业也未发展起来,所以中华民国成为秘鲁渔场的主要投资方,这些拖网船直接在秘鲁领海和公海上疯狂捕捞。然后运到岸上,由秘鲁工人加工成鱼粉后运回中华民国。

秘鲁渔场的鱼粉质量很高,是良好的蛋白精饲料。

另外还有两艘上万吨级的远洋渔船在南极捕捞磷虾,磷虾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产品,而且种群极为庞大,南极磷虾的数量后世的科学家预计在5亿吨~6。5亿吨之间,甚至有人预计南极磷虾有50亿吨的种群数量。

不过捕捞南极磷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磷虾体内有较强的消化酶,磷虾死亡后这些消化酶会开始分解。所以磷虾捕捞后,3小时内必须加工完毕,这样才能被人食用。如果是饲用的,则需要在10小时内加工掉。

而且在南极捕捞磷虾远离港口,效率不高。

所以磷虾这个东西,商业化捕捞的技术还不是太成熟,中华民国这个时候也只是造了两艘磷虾捕捞船到南极去进行捕捞,只是积累经验,并改善捕捞技术。为的是日后能够对南极磷虾进行开发利用。

日后磷虾还是有商业价值的,毕竟磷虾是冷水渔产,蛋白质质量高,而且很干净,有一定的附加值。

在全球各大洋,则有大量的中华民国渔船在猎取金枪鱼。

金枪鱼是一种高档的深海鱼,这个时代因为保鲜技术在各国之中还未成熟,海洋还远未成为各国的狩猎场,因此金枪鱼数量非常庞大。

然而在保险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造船业规模庞大的中华民国,海洋已经变成了中华民国的狩猎场。

此时世界的金枪鱼,一年捕捞四五百万吨都不会影响种群。

中华民国制造了大批千吨级的金枪鱼渔船,这种渔船投资相比一般渔船要大一些,但是想不拖网船却是成本更低,比围网的成本也更低,毕竟金枪鱼是吊钩捕捞的。

一个渔船带着数百个吊钩,追逐金枪鱼的鱼群,每一艘渔船可以装运几百吨的金枪鱼。就连那些金枪鱼幼鱼中华民国也不放过,用拖网船捕捞起来,然后加工成美味的油煎金枪鱼罐头。

现在的世界各地,连南极都是中华民国的渔船,其他海域更是经常能看到在公海上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

远洋商船的远洋运输,以及远洋渔船的远洋捕捞,都为中华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而在远洋捕捞房面,中华民国中央政fu更是出台了补贴政策。

本来油价就足够低了,又有油价补贴之类的,远洋渔业的利润变得非常不错,吸引了大量的从业者。

在中华民国的近海渔场的休渔期延长后,很多渔民都开始向远洋捕捞的方向发展,开着船驶向远方的大洋。

中华民国的造船能力也在1920年年末上升到了450万吨,美国的造船能力只有中华民国的一半,英国也只有中华民国一半的造船能力。而英国和美国所制造的船只的吨位却远远不如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造船业依旧在疯狂造船,特别是大吨位的集装箱货船、油轮、运煤船,以及大量的远洋拖网渔船。

其中油轮、运煤船和渔船数量增在急剧增长。

远洋商船的总排水量吨位也在爆发式增长,而且开始以大型远洋商船为主,主要为中华民国运输大宗商品。

随着中华民国将大量轻工业外包,加上向经济殖民地出口商品,进出口所需的大型商船还将继续增长。

而与欧洲、南美洲、澳洲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而在印度、非洲的矿产进口也在增长,中华民国本身就产生了大量的商船需求,导致如今商船需求极为旺盛。

上千万吨排水量的远洋商船根本无法满足愈加庞大的运输量,中华民国的造船业之繁荣,已经是逆世界发展了。

战后的世界尽管有旺盛的商船需求,但是随着中华民国的商船的涌入,与美国商船展开竞争之后,英国和美国的商船增长都已经出于一种缓慢的阶段。

因为英美的大吨位远洋商船根本没办法和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竞争,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吨位大,运货量多,运费成本根本没办法相提并论。

中华民国也因为远洋运输成本的下降,开始在全球大量攫取各种资源,所以中华民国的商船需求量就变得极为恐怖了。

本身那些经济殖民地就在不断的发展,货物进出口不断增长。加上中华民国可以凭借更低的运输成本,在全球各个落后国家开采矿产,使得之前没有远洋运输价值的东西变得有运输价值。

中华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

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起码能增长到3000万吨排水量以上,现在只是1300万吨,沿海的造船能力到现在还在增长。

不过造船业基本上都是财团垄断的,其他的民资没有相关的技术,至于进口其他国家的造船设备,那根本没得玩。现在中华民国的商船制造技术可不是其他国家的造船设备能相比的。而且购买其他国家的船坞价格还比较高,而且还是高价进口不怎么样的玩意,这关税也就够被扒一层皮了。

在资金方面民资也不是那么容易扎进大型商船的制造。

不过民资却是大量投资远洋运输,也买船跑货。民资购买的一般都是小型商船,万吨级上下的,这种商船不是用来运输大宗货物,而是跑快速运货为主,需要花脑子去计算回报率,经营起来需要头脑,所以财团只保留一部分万吨级左右的商船,其他的都交给民资去运营。

因为对各种船只旺盛需求,财团正在继续的扩大造船能力。

财团前几年的建设结果,让1921年中华民国的造船能力达到600万吨,而到1922年,造船能力可以达到950万吨。

这是让世界真正无法匹及的的造船能力。

完全就是爆发式的增长。

1921年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吨位可以达到1900万吨,这样的情况下,1922可以2850万吨。

而且最新的船坞,可以制造排水量达到7万吨的大型船只,即能造散装的,也能造集装箱的。

排水量达到7万吨,载重量可以达到6。3万吨上下,而船只越大,所需要增加的推动力越小,节省下来的货仓越大,这样的大商船,除去燃料、水之类的载重,跑一次货,能运6万吨以上的大宗货物。从广东到大连,也就是两天多的时间。

而从北朝鲜的港口到上海,也只要一天多的时间。相当于从上海到朝鲜殖民地,不到三天时间就能跑一个来回。加上货物装卸的时间,也就是4天左右,一年不断的跑,可以跑91个来回,不过有时候也要进船坞维护,一年跑个80次没问题,相当于可以运输480万吨的货物,多跑几次就是500万吨的货运量了,这种7万吨级的商船,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海运神器。而这样一艘7万吨级的商船,所需的船员只有15人。

特别是中华民国现在到处港口都有集装箱装卸设备,并且在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港口、火车站都建设了集装箱装卸设备,装卸时间大大节省了下来。

而中华民国与欧洲的进出口贸易则是以散装货船为主,装卸速度慢了许多。中华民国可没有义务将效率高的集装箱体系普及到欧美。

集装箱系统对货物运输效率的提高极大,遮掩让中华民国的码头、货栈上不再是几万工人搬运货物的景象。

现在散装货船也有吊装设备,然后用叉车进行搬运。尽管也需要工人进行体力搬运,但是需要搬运的环节变少了。

要搬运的基本的是搬进集装箱或者搬出来的时候,而且都是从叉车上搬离,或者搬上叉车。

如果是集装箱的话,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人力搬运。

集装箱系统让中华民国的运输效益有极大的提高,首先是简化包装,大量节约包装费用。为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必须有坚固的包装,而集装箱具有坚固、密封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包装。使用集装箱可以简化包装,有的甚至无须包装,实现件杂货无包装运输,大大节约包装费用。

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由于集装箱是一个坚固密封的箱体,集装箱本身就是一个坚固的包装。货物装箱并铅封后,途中无须拆箱倒载,一票到底,即使经过长途运输或多次换装,不易损坏箱内货物。集装箱运输可减少被盗、潮湿、污损等引起的货损和货差,并且由于货损货差率的降低,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浪费,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减少营运费用,降低运输成本,由于集装箱的装卸基本上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船舶非生产性停泊时间缩短,又由于装卸效率高,装卸时间缩短,对船公司而言,可提高航行率,降低船舶运输成本,对港口而言,可以提高泊位通过能力,从而提高吞吐量,增加收入。

而且效率也有所提高,传统的运输方式具有装卸环节多、劳动强度大、装卸效率低、船舶周转慢等缺点。而集装箱运输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不过集装箱系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高投入。

这是一个需要密集资金投入才能够完成的运输系统,如果资本少了,根本就无法完成集装箱系统的建设。

此时的英国也出现了集装箱,不过英国的集装箱比较低级,不过也显现出了一些优势性,并且传到了美国、法国和德国。不过他们的集装箱技术并不成熟,还处于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起始阶段。

中华民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则显得比较成熟,特别是配套设备方面。并且在集装箱系统的建设上,中国民族财团投入了巨额资本,在汽车、火车、轮船,甚至是空运方面都进行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设备投入。

尽管投入很高,但是回报显然是很高的。就算是现在技术可能使投入更高,不那么容易回本,但财团就会拼命的往里面投入。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烧钱的项目,可以让高级制造业的规模更大,从而给高级制造业找活干,而不是让老百姓用体力在码头货栈上挥洒汗水。而且在制造过程中,技术会不断的提高,成本会越来越低,也就是相当于交学费,等成本足够低的时候,效益就会集中爆发出来了。

而扩大高端制造业,则可以让更多的国民转型成为高级制造业工人,收入也有所提高。港口货物装卸所需的工人减少了,那些工人的收入也提高了。

节省下来的工人,可以投入其他行业的生产。当大量劳动力的个人产值提高后,也就能带动其他劳动力的个人收入,从而一定程度上的共同富裕。不过中华民国还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存在矛盾。

但是矛盾又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

这种矛盾就是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以及贫富差距只见的矛盾。但矛盾比较缓和而又存在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大的推进力。而矛盾剧烈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会像当初的沙皇俄国一样,出现革命浪潮。

中华民国如今提高工人待遇,而且成立公会保护工人权益,使得工人在公会的保护下不会被资本家肆意盘剥,矛盾处于比较缓和的层面。加上此时中华民国中央政fu出台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以及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在财富分配上还算比较公平,所以矛盾并不剧烈。

财团的存在,也能让民众日子越来越好。

后世美国人之所以抗议华尔街资本家的贪婪,无非就是美国国际财团不再将钱带回美国,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以万亿计的资金滞留在美国境外不再返回美国。

这样的情况显然很正常,美国财团是国际资本财团,尽管美国是其大本营,但未必一定要汇入美国。这些资金完全可以汇入其他受国际资本控制的国家,美国如果完蛋了,国际资本也可以扶持另外一个国家崛起。

中国民族财团则是不同的,中国民族财团是有国界的财团,在海外的投资收益基本上都是汇回中华民国。

在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盘剥所得,都是带回中华民国,让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能享有这些利益。

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1920年已经享受到了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盘剥果实,首先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从朝鲜、越南进口的轻工业产品。

同时享有到了朝鲜、越南、高棉、暹罗、印尼等地进口的农产品,还有大量的渔产捕捞之后是运到这些国家,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后再运回中华民国的。市场上的渔产是这一年中华民国老百姓可以大量低价享有的美味。

这个年头的渔产资源太丰富了,很多渔产价格都很低。

另外那些经济殖民地还向中华民国输出了很多女人,让中华民国的那些光棍们有了解决光棍的出路。

中华民国甚至出现了一些公司在那些经济殖民地国家物色妙龄少女,然后找国内的光棍、富豪做媒。或是直接把人带回中华民国,然后介绍给有需要的群体,然后收取一笔费用,实际上就像是卖到一样,只是双方都你情我愿。

很多脏活累活,现在也开始由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人去做,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已经不需要从事那些产业了。

尽管从那些经济殖民地进口的轻工业产品在财团的垄断下,进口前的价格和进口后的价格上涨许多倍,但是却让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可以从事更高级,或者更多的建设活动。收入并没有减少。

尽管很多轻工业工厂搬迁导致很多妇女失业在家做家庭妇女,不过家庭妇女在和平年代是有重大意义的。家庭妇女在和平时期担任着照顾家庭,生儿育女的责任。而在战争时期,这些家庭妇女却可以动员到工厂中。

实际上很多流水生产线上,依旧是先招妇女。没什么文化的男人,则到工地上去做工,支撑遍地都是建设活动。

因为大量的建设活动,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大工地。

年末这些工地基本上都停了,不过还是有很多重点工程的工人来年都没回去过,也就热情高涨的奋战在工地上。

此时中华民国的崛起令人振奋,工人们响应政fu号召,建设热情极高。

那些重点工程,无非就是钢铁冶炼,以及一些水利、电力设施,以及军舰制造和重要道路建设。

大部分工人还是好好的过了一个年,年末拿着一年劳动下来的积蓄,在市场上展开大量的消费活动。

那些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和销售业在年关也是最忙碌的。

而城镇化的好处就是,铺货容易许多。

货物只要大量供应到那些城镇就能覆盖大部分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