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变成了美国的走狗,美国对于日本想成为大陆性国家也是有一定防备的。
所以日本想要占据俄国远东地区,并没有美国的大力支持。
美国这个时候头疼的是,英国政fu和********签订那些协议之后,英国的商品市场已经不能被美国的出口商品垄断。
另外,英国各个殖民地的原材料,也将大量被********所攫取。
不过这样符合英国当前的利益。
英国这个时候连海运都需要别的国家,战争让英国的海运业崩溃,也让英国的对外战争能力大幅度的削弱,为了保住印度殖民地,让一点原本给美国的利益给********对英国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中英的几个协议签订之后,********的商船的生意顿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这个时候美国商船数量也只有500多万吨排水量,而********的商船这一年,远洋商船的排水量吨位已经达到了600万吨的规模。造船业的产能一年达到300万吨的程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这个时候********完全就是疯狂造船。
大量的商船和油轮被制造出来。
本身和那些经济殖民地之间的交通就需要大量的商船,此时英国与********的贸易再度开启,同时英国本土运输都需要其他国家的商船参与,********的那些商船自然是生意好得不行。
战后的海运业,依旧利润很高。
主要还是协约国的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太多了,所以造成了商船运输能力的不足,运费自然也就不低。
而********手上有商船,其好处不言而喻。
********的商船可以将********的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地区的英国殖民地去,同时还能把那些地区的原材料运回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工业之所以崛起,超越英法的工业。主要也是德国人有商船,能够将他们的工业产品运输到世界各国去。而且德国人的商船更先进,运输成本更低。
这个时候的********商船则比德国人的商船还要先进,战争前的世界,万吨级的商船已经是大船了,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已经造出了五万吨排水量的大型商船,这样的商船世界上只有********能够制造。
这些先进的商船投入到世界海洋运输当中,自然是大杀四方,美国的商船与********的商船之间的竞争上,美国的商船非常吃亏,他们的运输成本总是更高。如果是揽运,他们的运输价格比********的商船要高。如果是运输本国的商品出口到海外市场,他们的运输成本平摊到商品上,拉高了商品价格。
********西北政fu和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在船只的动力方面的研究投入是很高的,所以这些商船的动力也非常先进,更加节约燃油。
在同等吨位的那些商船上,美国商船的运输成本要比********的高。而在那些大型商船上,美国则没有。
那些大型商船非常适合运输那种大宗货物,所以在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除非是没有穿,否则都是********的商船包揽了生意。
另外,********还有集装箱货轮。
这些集装箱货轮基本上是本国的沿海运输商使用,以及和经济殖民地的海运上使用,因为只有********的港口和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港口才有集装箱装卸设备。
所以在本国沿海运输和经济殖民地的海洋运输过程中,集装箱系统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运输的发达,让********的发展更加快速。
而在对外贸易方面,则依旧是用以前的那种散装货轮。********的散装货轮很快就大量的投入到了英国本土的运输当中。
造船厂则是加班加点的制造商船,抢占世界海运份额。
战后的世界,因为英国的海洋运输霸主地位被击垮了,自然也就是要有填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中美之间的竞赛了。
美国的造船业也在全力运转,疯狂制造商船。不过美国制造出来的商船,不如中华民民国的先进,但是也管不了那么多。
1919年********的商船,可以上升到900万吨排水量的规模,而美国也能将商船吨位上升到800万吨。
海洋运输,也开始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尽管商船在航行中用不了几个船员,但是商船的维护、修理、配件生产,以及货物装卸什么的,都是可以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的。
而且这些商船,还能赚取到大量的外汇。
这些外汇,都可以拿去购买原材料运回本国。
********的商品重新杀入英国市场,而英国商品也再次返回中国市场。
双方的商品进入对方的市场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英国的商品在********境内根本就卖不开。英国的商品是用地刺工业革命体系的机械设备生产的,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也不怎么样。如果没有价格优势的话,根本就吃不开。
很遗憾的是,英国的商品很多是没有价格优势的。只有一些印度人生产的棉布有点价格优势,在********勉强还能卖得出去,不过买这些棉布的是服装厂。
这个时候的********,成品服装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市场,很少有人再去买布自己做衣服了。
因为工人们的收入增加了,而时间自然也就更宝贵了。与其有时间做衣服,还不如直接买一件成品服装,还更好看。
英国商品在********的市场上很难卖出去多少东西,********的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英国的商品要低得多。特别是流水线生产下的商品,那成本实在是低。
相比之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那些汽车、电器这一类能增加战争潜力的商品,这些商品在英国非常畅销。
英国政fu尽管在这次战争中伤筋动骨,但是那些资本家却是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战后的英国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是几百年的殖民积累还是非常丰厚的,那些资本商人一个个手上都还是很有钱的,同时英国这个时候也有大量的中产阶级。
那些中产阶级和高产阶级对于汽车和电器这些产品,都有强烈的消费****。
显然中英双方的贸易持续下去,必然会使得英国大量的财富外流,不过双方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从英国和英国的殖民地进口大量的原材饵。
对此英国求之不得。
英国的殖民地是在太大了,大到有无比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开发。
开发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卖钱,因为市场是有一定需求量的,超过这个需求量,那些原材料的价格就会大跌,进而也就卖不了几个钱。
但是此时********却是不同,********需要海量的原材料。毕竟********有将近五亿人口,这五亿人口都一定程度的富裕起来,就会产生巨量的消费,也就需要无比巨大的原材料制成。
既然有需要,自然是要多少就开采多少。英国人现在财政出了问题,什么能搂钱就搞什么。
因此英国和********在贸易方面很快就达成了意向。
********向英国出口商品,而英国则在各个殖民地为********提供原材料,甚至是********可以多从英国那里进口原材料。
英国也明白,用附加值高的商品换取到那些原材料是有大量利润存在的,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
战后英国的工业格局已经被打破了。
英国人现在缺钱升级他们的工业体系。而美国的工业体系正在快速升级,英国发现他们的商品在自己的殖民地市场已经很难和美国竞争了。
这个时候把市场向********开放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了。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多买原材料也能解决。
反正那些原材料是用那些殖民地的人民开采的,那些被殖民地的人民在英国人看来,并不能当人看,只是一群可以役使的的奴隶而已。
这些原材料只要多多开采,就能卖到钱。
当然,这个时代开采原材料还有一个重大的障碍,那就是运输。在这一方面,英国在殖民地的交通建设并不是很好。
例如印度,印度的铁路是不少,但是印度的铁路铁轨规格不一,铁路与铁路之间的运输,货物还得频繁的转车。
为此,英国同意********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地区投资铁路、矿山,加大原材料开采规模,以增加英国政fu的税收。
战后的原材料市场,实际上很低糜,********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并不高,只是正常价格,而战争一停下来,很多原材料订单也都停了。
日本商人此时已经集体吐血了。
战争结束了,暴利也结束了。而他们购买矿山的价格,却是建立在居高不下的原材料价格之上的。
而以正常的价格来说,那些购买矿山的日本商人要想收回成本不知道要多少年,起码得二十年以上。
很多日本商人在此时这样的原材料价格的情况下已经支撑不住了,很多日本商人已经还不起银行的贷款。
有的日本商人不得已,只能把之前高价买下来的矿山,低价出售了。有的则还在死撑,或者直接破产,把矿山丢给银行。
个别日本商人在经商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却成功的进入了日本的政界。这个时候的日本暴发户不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出来的。
不过相比********的暴发户,日本人的暴发户还是太少了。
********的暴发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次战争让********的经济和工业都成功崛起,自然有大量的人富裕了起来。
很多商人只是经营小生意,都能发上一笔。
加上内部的投资项目是在太多,大中型的项目自然是争不过财团的,但是小项目多如牛毛。而且随着历次的对外战争,经济殖民地的建立,也诞生了大量的优质项目。
大量的中小商人涌现了出来。
不过他们在********不算最有钱的,最有钱的还是那些财团股东,以及那些做的比较到达的民资企业。
日本人尽管战争期间有大量出口,但是总量相比********差太多了,而且一个弹丸小国,也爆发不了几个暴发户。
不过那些日本暴发户,却还是很抢风头的,在日本闹出了不少笑话。当然,********也有不少暴发户闹了笑话。
但是日本的暴发户们,在战后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转型?
战争已经结束了,让他们发家致富的那一套在战后没用了,继续搞下去是要亏钱的。所以很多无法转型的暴发户,迅速的就没落了下去,只有少部分转型成功的,有的抓住了商机,成功的确保了财富地位。
有的转战政界,彻底转型。
而在********则不同,借着战争时间发家致富的大量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这个时候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他们有大量的投资项目。
这个国家的投资项目之多,机会是不断的出现的。
之所以投资环境好,主要还是银行在不断的往外面放贷,地方政fu大量举债建设,加上财团到处在扩张商业。
导致经济再度被引爆,战后的********,经济丝毫没有受到战争结束的影响。
不过对民资的放贷却是结束了,所以这一时期对那些经营不善的民资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那些经营良好的民资却是没多大问题,因为市场还是非常繁荣的。只要资产好,找人融资我很方便。
战后的********和日本的商业情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而美国方面的经济也开始崛起了。
美国战后三千多万吨的钢铁产量没地方用,就开始大量的生产福特汽车。
********的钢铁产量在1919年却是能达到6000万吨,不过钢铁需求依旧是极大的,还是供不应求的样子。
毕竟格局大,********将近五亿人口,加上经济殖民地的一亿五千万人口,********又要在经济殖民地大量的投资建设,钢铁消耗非常大。
单单是造船业和道路建设,就需要大量的钢铁了,加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军事上的需要,加上汽车、农机、机械设备的生产,以及家庭汽车的大量生产,********所需的钢铁数量非常庞大。
家庭汽车是肯定要生产的,毕竟方便民众出行,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住在郊区,房地产方面也就可以用大量的木头来盖房子。
被牺牲的就是房地产了,房地产的建设上,大量的房子都用木头来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设计,********可以用木头盖出漂亮而实用的房子。
这个时候的********也不像是后世的中国那样,没有任何的特色,不管是走到城市还是走到农村,都是一个样子。
城市里盖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农村一样也是。
但是很多建筑是不实用的。
就以农村来说,小洋楼未必适用。木构房屋实际上更适用,一样也可以盖得很漂亮。
不过和英国签订了贸易协议之后,********的铁矿石获取渠道又有所增加,战后的英法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铁矿,这些铁矿石也就出口到中华米国来了。
对于这个时候的********的钢铁冶炼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铁矿石就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钢铁。
顶吹转炉技术冶炼效率高,炉子产能建设快。缺的只是铁矿石罢了。
加上经济殖民地的铁矿石掠夺,********的钢铁产量就是滚雪球一般的增长,美国只能望其项背了。
不过在民众平均富裕程度上,还是美国更高。毕竟美国的人口少,资源又丰富,又有底子。
但是在福利保障上,却是********更完善。
福利保障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收入差不多的老百姓,根本不需要福利保障。只是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支出更高而已。什么失业保障,每年根本用不了几个钱。现在到处都是工作岗位,很难失业。除非是什么病痛伤残,才会导致失业。
这个时候的美国工人,一年的收入已经开始突破500美元了,已经有了赶超英国的趋势。而********的普通工人的收入,这个时候才大体上提高到了600银元的水平线上,如果加上奖金,可以达到700银元左右,相当于是350美元。
主要还是********的人口多,尽管工业总量超过美国,但是财富分一下,自然也就不如美国人那么多。
不过********的发展速度快,工人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活力强大,工业规模的增长已经变成滚雪球了,工人的收入增长,实际上也就是看工业增长速度。
工业产能大了,商品生产多了,自然也就需要老百姓多消费才能消耗掉,这个时候工人的收入就会不断的提高了。
而且以********先进的生产力,不用五年的时间,工人的收入就能超过英美。
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结束了,********的庞大建设,所需的高级人才,也能从欧美获取。
大量的欧美工业人才来到********,因为********给的钱多,自然是大量往********这边跑。
什么工程师、工程队、技工,大量都从欧洲远渡重洋来到********。其中以德国人最多,德国人战败了,工业经济都受挫,美国的贷款一时半会没到。
巴黎和会很快也有了结果,德国为战败背负了沉重的代价,要支付大量的赔款,而且还损失了不少的国土。
并且德国的军事还受到了限制。
这个时候大量德国人已经开始出走了,出走的目的地就是********。只要有技术有工业知识,就能在********找到一份工资高的工作。
特别是精密制造业的技工们,很多都来到了********。
加上********西北政fu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工业人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建设范围。随着教育业的扩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对外部的那些工程师和技工的需求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当然,巴黎和会还是闹出了问题。
那就是分赃的问题。
********得道的分赃很少,西北政fu向英法美表示不满。英法极为气愤,要知道********参战时间很晚,而且连一名工人或是士兵都没有派遣到欧洲战场,而且还把法国的殖民地给打了,接着又把英国的小弟荷兰的殖民地抢了过去。
这样还想分赃?
有一点点意识一下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西北政fu表示不满,英法美此时却是不能无视的,最后只好捏着鼻子将德国海军中的两艘战列舰分配给了********。
不过这两艘战列舰随后被交到了北洋政fu手上,段祺瑞借机成立北海舰队,之所以不叫北洋,主要是北洋舰队这名字不吉利了。而萨镇冰那群北洋舰队的海军人员在北海舰队成立后又有了用武之地。
华东舰队的成立,根本没有用上他们。
因为沈凝云认为他们的官僚习气太重,尽管不少风骨还行,也向要一雪前耻。但是官僚习气却不是那么容易去掉的。所以当初组建华东舰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吸纳北洋舰队的海军人员。而在组建华东舰队之前,西北政fu已经连续多年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自己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至于青岛租借,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归还给了********。这个时候的小日本被狠狠教训了一顿,自然不可能来争青岛租界。
在对德宣战后,胶州湾也重新回到********的掌控。
********这个时候已经崛起了,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要租借?英国已经把租借撤了,只留下一个香港。
其他各国也陆续将租借归还给了********。都明白继续在********设立租借,接下来是要闹出争端的。
青岛租借没出问题,也没有闹出什么二十一条,五四运动自然也就没有踪影了。
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无非就是一群不明真相的热血青年被人忽悠一通,然后开始闹事。
但是这些学生却被被人当枪来使,好心做了坏事。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开始走向********的道路,文化被践踏得非常严重。
现在国家崛起,经济繁荣,全国上下的热血青年,都在忙着安心学习,响应西北政fu提出的‘实业兴国’、‘教育兴国’的新口号,也没人去闹事。
沈凝云倒是不指望能从巴黎和会中获得多大好处,巴黎和会无非就是英法美的分赃大会而已。
其他国家向要参与,基本不可能。不过面子上过不去啊!自然要表示不满。接着那两艘战列舰,也无非就是敷衍了事。不过面子上好看多了,西北政fu也就没有继续纠缠。
到了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也过去了。
********在1919年夏季,取消针对西班牙大流感的防疫措施,整个国家恢复了最为正常的秩序。
为了对付这场大流感,********中央政fu在西北政fu的督促下,下了大决心,那些一把手级别的官员,因为工作不力而被撸下去的官员多达几十名。在这样的决心下,防疫工作非常成功,********上下死于西班牙大流感的人不到300人。
而全世界因为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的人口虽然难以统计,但不会少于2000万,其中那些落后国家死的人更多。
医疗条件更好的欧美,也死了几百万人。
相比之下,********的人口死亡就少的可怜了。随着西班牙大流感的结束,********的老百姓一对比全世界因为这场流感死亡的人口,顿时极为庆幸,也对政fu的防疫工作极为满意。
“自1914年以来,全世界陷入战争,到1919年,因为天灾**死亡而伤亡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而我********能置身度外,实乃万幸。********之所以能置身度外,最主要的是西北政fu始终坚持中立原则,使得********不仅没有陷入战争泥潭,还因此抓住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没有让整个宝贵的发展机会浪费在战争上。尽管最后因为中央某些人坚持参战而破坏了中立,好在战争已经结束了。而在天灾上,也是西北政fu率先发出疫情警报,并提出了有效的防疫措施,才使得********免于大规模的流感侵害。”
《中华日报》此时继续鼓吹,大力赞颂,让段祺瑞感觉很不安。
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有点智商的都能看得懂。
经过历次的对外战争,沈凝云的声望这个时候已经无人能及。尽管沈凝云看似基本上不插手行政,但是此时被塑造成民族脊梁的沈凝云,绝对是登高一呼,天下响应。
段祺瑞对于此时的********,也是非常满意的。
********能够崛起,废除不平等条约,军事强盛,百姓富足,这一切都是愿意看到的,所以段祺瑞此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和西北争霸天下的野心。
不过北洋集团的利益要确保。
此时的北洋军事集团,实际上更像是混日子。而当前的日子好过了,如果能站住脚,还怕不能荣华富贵?
而希望就在北洋财团身上,北洋财团只要能够发展起来,如今********正在快速的发展富裕,自然是利益不可限量的。
此时的北洋军事集团,完全就是向钱看。
出于中国民族财团的进攻性和优势性,北洋集团自然也是长期与西北军事集团隐隐对立的阵营。
如今全国统一,争的无非就是利益。
争夺利益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掀桌子,这个时候民心就很重要了。中华日报显然是西北的喉舌,让北洋军事集团很是被动。
尽管北洋军事集团也扶持了几家报社,但是销量平平。发行渠道完全和中华日报没法比,而且新闻素材也不够丰富,很多时候对北洋军事集团的吹捧也让民众看着感觉很假。
沈凝云这个时候对付北洋军事集团的布局已经是完成了。
直系的曹锟被拉拢了过来,广西陆荣廷也被拉拢了过来,这两个都是潜伏下来的棋子,随时可以让北洋军事集团四分五裂。所以这个时候沈凝云对北洋集团已经不怎么放在心上。
夏季快要来临了,沈凝云依旧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建设上,沈进文这天对他问道:“近来有什么进展?”
“第二架战略轰炸机已经制造出来了,过几天就要进行试飞。”沈凝云回答道,提出战略轰炸机需求的是前年了。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实验,中间制造了一架,性能不尽人意,设计进行了优化后,再次制造出了一架。
这次造出来的战略轰轰炸机用的后掠翼设计,有四台1800马力的强大发动机,不过具体的性能怎么样,还得试飞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