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馒头还是好些日子之前柳嫂子蒸的,那段时间沈阮忙着开业的事情早出晚归的,别说中午饭,就连晚饭也时常在外面解决。
而柳意就更不用多说了,一个月就只有四天的休息时间,因此大多数时间都只有柳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家里。
可是甭管孩子好不好带,每天的饭都还是要按时吃的,但是孩子们这边儿又不能离人太长时间,因此柳嫂子就趁着两个孩子睡觉的时间蒸了一大锅馒头。
这样一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只需要简单炒个菜就行,再起一口锅,上面架个蒸锅将馒头热上,下面就可以做个汤或者熬点儿米粥之类的吃食儿,倒也算是一顿丰盛的饭食。
不过还没等这堆馒头吃完呢,沈阮就忙完了手头上的事儿,后来的那些日子每天就是沈阮变着花样儿的给大家做好吃的,这些已经放了几天,有些干硬的馒头自然也就被丢在一边了。
不过这些馒头虽然拿来做主食是不太合适了,但是倒也不会就这样白白浪费掉,沈阮一直将它们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经过这么几天的放置,现在已经放到邦邦硬了。
这些馒头原本沈阮是打算将它们搓碎了做丸子的,现在倒是刚好派上用场了。
因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风干,现在馒头中蕴含的水分已经基本上都逸散掉了,只见沈阮先是将馒头对半分开,然后然后双手分别拿着一半馒头,紧接着快速的互相摩擦,然后就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大盆的馒头碎屑。
灶上的火已经烧的旺旺的了,沈阮将锅中的水分烤干,然后就直接将盆中的馒头碎渣倒了进去,这一步是为了将馒头碎屑中有可能含有的水分再进一步的烘烤出来。
等再将馒头渣盛出来的时候,这小模样就很像是前世市售的白色面包渣了。
沈阮满意的点了点头,将“面包糠”放到一边儿晾凉,自己开始处理螃蟹。
因为接下来要做的好几道菜都需要将螃蟹切块儿后裹粉煎炸一下,因此沈阮索性就将这些菜要用到的螃蟹一起处理了。
螃蟹刚才已经都清洗完毕了,现在只需要按照需要斩成大小均匀的块儿状就可以了,正在她忙碌的时候,刘材回来了。
“师父,周货郎今个儿没出摊,不过我在孙山大哥那里寻到了年糕。”
沈阮手上沾满了处理海鲜的污渍,因此并没有伸手接过年糕,只是简单的探头看了一下,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你放那边儿就行。”
梁州县本地人虽然会种植水稻,平时也会用大米饭作为主食,但是年糕还是吃的很少的,基本上只有稻米刚收割的那段时间才会有一少部分家庭制作一些供自己家来吃。
“对了阿材,麻烦你剥两头蒜来。”
一道好吃的避风塘炒蟹,最不可或缺的食材除了面包糠之外就要数蒜头了,而且还必须要大量的放,不然总归是感觉没那么好吃。
古往今来这种调味食材的价格都是比较昂贵的,刘材虽然没明白是什么菜一下子要用掉两头蒜,但是师父的话他从来都不会不听,因此乖乖的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附近剥蒜。
沈阮处理好了盆里的螃蟹,一回头就看到旁边的小马扎坐了个人,恍惚间还以为是元零,再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乖乖徒弟刘材。
这几道菜没有一道不麻烦的,再加上李公子和马公子二人来的虽然早,但是眼看着这就要到午高峰了,因此沈阮也没时间想东想西的,抓紧时间开始做其他的准备工作。
这些日子沈阮还没推出鸭肉做的菜肴,因此跟鸡鸭行的杨老板约定好了,每天都会给自闲酒家送十只鸡来。
这些鸡并不是全都整只切块儿炒着吃,有些菜只会用到鸡胸肉或者鸡腿肉的部分,因此鸡翅和鸡爪子这些位置就会多余出来。
昨天的时候因为剩余的数量并不算太多,沈阮就将这些多余的部分简单的焯了遍水后吊在了水井里冰镇着,打算今个儿再攒上一些,然后给大家做员工餐用。
不过现在,这些鸡爪子显然有了更好的去处。
去后院儿将鸡爪子都取了出来,还真不少,竟然有整整六只,足够李公子和马公子吃了。
“师父,这些蒜瓣儿剥好了,”刘材端着满满一碗雪白色的蒜瓣儿走到了沈阮的身边,“接下来怎么处理?”
“好的,麻烦你将它们都切成碎末,然后再在清水里清洗几遍。”
清洗蒜末?这蒜末剁碎就是为了让其中的蒜味儿可以挥发出来,倘若清洗了还有蒜味儿吗?
看着刘材稍显疑惑的表情,沈阮耐心的解释道:“这些蒜末等下要进油锅里炸到颜色金黄再捞出来,在剁蒜末的过程中,蒜瓣儿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包括菜刀都会沾上这种液体,
用清水洗上几遍之后,就可以防止蒜末在炸制的过程中沾黏到一起,从而火候儿不均匀变得焦黑,同时还可以去除掉蒜末的苦涩味道,让炸出来的蒜末儿香味更加浓郁。”
没想到炸个蒜末儿都有这样大的学问,刘材顶着一脸受教了的表情默默的端着蒜去了旁边开始剁蒜末。
厨房里瞬间响起了“当当当”的声音,刘材在一旁忙着,沈阮自然也不会闲着,螃蟹已经斩成了合适的块状儿,并且基本上沥干了水分,这就可以开始炸制了。
锅内烧油,等油温烧至八成热后,在螃蟹的切面儿上沾上一层薄薄的干淀粉,然后直接下锅开始炸。
原本青黑色的螃蟹壳受热后很快就变成了成熟的红色,但是沈阮并没有急着将它们捞出来,而是又耐心的炸了一小会儿,等到用筷子敲击螃蟹壳有清脆的声音传出时,才不慌不忙的将它们捞了出来。
但是这还没完,因为避风塘炒蟹可是连壳都可以一起吃掉的,因此等油温再次升高一些之后,沈阮又将它们快速的进油锅复炸了一遍,确保用牙齿轻轻松松就可以将蟹壳咬碎。
等螃蟹炸好了,刘材那边儿将蒜末也准备好了,但是炸蒜末不能用这么高的油温,因此还需要稍等油温降下来一些才可以。
等到油温降到大概五成热之后,沈阮冲在一边儿忙碌的刘材招了招手说道:“阿材,你过来看。”
沈阮稍微调整了下自己的站位,好让刘材能处在一个可以安全观看的位置,然后边操作边讲解道:“这蒜末你方才已经控过水分,但是整体的温度还是太低,因此我们首先要多烧一些油,其次要注意少量多次的将蒜末加入锅中,以确保油温不会快速的下降。”
沈阮边说边将手里的蒜末用勺子抖散开加入,虽然已经尽量沥干了水分,但是蔬菜中的含水量还是不容小觑的,锅内原本平静的油面才刚刚接触到蒜末就马上起了剧烈的反应,迅速的泛起了一层白色泡沫。
沈阮接着讲解道:“在炸制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搅拌,以确保蒜末可以均匀受热,等到蒜末全部飘起来,呈微黄颜色的时候就可以将灶下的火撤掉了,同时将风箱也关闭,只使用灶上剩余的热度将蒜蓉完全炸制金黄色。”
这一步在前世的时候完全不用这么麻烦,不管是家用燃气灶还是商用的大灶炉,都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一个旋钮控制火力的大小,但是在这里显然就麻烦了一些,但是好在还是可以办到的。
等到金黄色的蒜末出锅的时候,蒜香味儿飘满了整个厨房,甚至顺着门帘传到了门外去,将楼上的李公子、马公子二人都吸引了过来。
“沈掌柜的,”李公子伸手将后厨的门帘挑开了些,笑着问道,“你这味道实在是太香了些,不介意我们兄弟二人来旁观一下吧?”
而后马公子也补充道:“我们二人是完全不会厨艺,只不过这香味儿勾的人实在是坐不住啊。”
马公子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我俩就是香的受不了了,也不是说要来偷师啥的,毕竟我俩压根儿就不会厨艺,偷得哪门子师呢?
他们话里的意思沈阮不是不懂,而且沈阮这酒楼占地很大,后厨自然也是宽敞的很,别说来俩人,就是再来六个、八个人也完全不会感到拥挤,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沈阮还是张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毕竟阿诚昨个儿都跟她说了,这俩人昨天抬手就储了三百两银子的值,贵客怎么能不好好招待呢?
“没问题,不过这厨房是油烟之地,两位还请站的稍微远一些,别弄脏了您二位身上的衣裳。”
这两位公子哥穿的可谓是光鲜亮丽,跟厨房里“灰头土脸”的沈阮师徒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沈阮真担心这二位走出厨房的时候也加入他们这灰头土脸的阵营里。
李公子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事情,自己找了个既能观摩得到,又不会影响沈阮发挥的地方说道:“沈掌柜的,您忙您的,就当我们二位不存在就行,我们绝对不会影响您。”
话虽如此,但是沈阮肯定不能如此敷衍这两位,低声吩咐刘材给这二位取些茶水点心来,又给布置了两把椅子,等都安排好了才继续手上的菜。
方才的粥米已经泡好了,螃蟹也用葱姜料酒等调料略微腌制了几分钟,沈阮打算先将粥熬上,这米粥熬得烂烂的,都开上漂亮的小米花才最好喝呢。
将方才泡米的水沥干,再倒上一勺子食用油,可别小看这一点儿食用油,这油能让米粒儿更香更容易开花,而且最好的是加点儿稻米油进去,可惜沈阮手上实在没有,就只能用普通的食用油代替了。
在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边儿烧着沈阮一边儿从橱柜顶端掏出来了一把碎海米一同加了进去,因为海米自带一些咸味儿,这样就可以在增鲜的同时让米粥带上一股子自然的咸味儿。
等锅中的水滚开之后就可以下粥米了,沿着锅边儿搅拌了几下,让米粒儿集中在锅子中心部位呈漩涡状盘旋,紧接着就可以看到粥水开始渐渐变得浓稠。
螃蟹并不着急放进去,沈阮将砂锅的盖子盖上,让粥水慢慢的再熬煮一段时间。
海鲜粥基本上搞定了,沈阮又将刘材准备好的姜碎、洋葱碎、青红辣椒碎以及豆豉碎加入了锅中,锅中只放了一点点油防止粘锅,主要是用热量将这些配料慢慢焙香。
这些豆豉自然也不是本地的产物,还是来源于那个神秘的周货郎,沈阮也不明白这家伙都是从哪里搞到的货源。
说是外地供货吧,每样儿货的量都不大,可是若说这人是自己去进的货,那就更对不上了。
因为这周货郎每隔几天就会在梁州县集市上摆摊,剩下的日子则会在周围的村落之类的地方走街串巷的卖东西,沈阮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人到底都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稀罕货。
不过虽然想不明白这些事情,但是好在并不耽误沈阮使用,甚至若是没有这周货郎以及元零那边儿的跑商路线,沈阮怕是也做不出这样花样繁多的美食。
再说说这避风塘炒蟹,这叫法儿虽然都一样,但其实这菜有好几个流派,有像沈阮做的这样放大量面包糠的,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最后一步放入大量的糖盐混合物,让这混合物最后在蟹的表面形成一层糖壳。
两种吃法沈阮都很喜欢,但是她自己后来常用的却是第三种做法,那就是在第一种做法里再加上一把来自第二种做法的豆豉。
这道菜的精髓就在于蒜香味儿和豉香味儿相互融合,再加上面包糠提供的特殊口感,达到了一种口味上的平衡。
而且这样的搭配会使味道更加浓郁,只有这样浓郁的味道才可以渗透蟹壳直达蟹肉,配料的香味儿与蟹肉本身的鲜甜味儿结合,简直是令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