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番外之八——又三年,世事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番外之八——又三年,世事更

大隆律有定,入军伍者,年至十六以上而五十以下,但这条规定的作用在于限制战时地方官员强迫年老体弱或年幼力微的平民从军,对于官宦、勋贵阶级,如有自愿从军者不受此律所限。

因此杜颂从军一事毫无波折地确定下来。

临淄候虽然不满,担心长子逃脱掌控做出什么不利他的行为,却因有辅政王插手而不敢任何阻挠,魏氏倒比丈夫想得“通达”——刀剑无眼,杜颂去的又是尤其危险的先锋军,又没有骑射基础,自幼就知道花天酒地要强打斗,这样的人,落到那穷凶极恶的北原军手里,十有八/九会身首异处遗骨战野,想凭军功夺爵?他也得有这个运数。

魏氏的表面功夫一贯滴水不漏,与交好的贵妇们说起这事来不无安慰:“我们家大郎虽是个好强的性情,从前顽劣调皮,确是因年少恣意,现如今,也懂得了身为男儿理应报效君国,这回他自请从军,可见心怀大志。”为杜颂打点行装更是倾心尽力,送行时两眼含泪,把那“千万保重、事必当心、不望建功唯愿平安归来”的叮嘱不厌其烦地重复,好一副慈母心肠,委实“感人肺腑”。

杜颂往常最不耐烦魏氏这套虚伪作态,懒惰与她做戏,可这日远行在即,竟对魏氏笑得格外甜蜜,反而让魏氏从尾椎生出一股恶寒来,莫名就有些胆颤心惊,难道这个蠢货竟忽然开了窍,懂得和她耍起心机来?往深一想,未免怀疑是杜颂哄得了辅政王赏识,说不定先与那领将席志招呼在前,保全这孽障不遇风险立功归来?

哼,就算如此,我也决不会让你这孽障得逞,魏氏暗暗掐着掌心。

其实,杜颂是实在忍不住由心而发的喜悦而已,魏氏那番话他根本没听进耳里,甜蜜的笑容也决非针对继母。

临行前日,楚王府一小厮来见,传的是长乐公主的口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大郎远征切勿分心,杜大娘子这边有公主殿下维护周全,必不让她再受欺辱。”

不是感谢之辞,也没有千般叮嘱,但恍若这三月春阳直直照入心坎,让杜颂满怀温暖。

公主知道他的唯一牵挂,这似乎代表着公主也明白他并不似传言那般不堪,对他毫无偏见,长乐公主的确不比俗人,杜颂恍觉忽然拥有了一位弥足珍贵的知己。

何其幸哉?!

同行唯一长随,两骑出城,前途漫漫祸福就此难测。

杜颂勒马回望,朝阳之下,京都高固的城墙沐于金煦,那繁华似锦绮楼朱阁就此而远,许在漫长的岁月里,梦中才能相见。

他的笑容逐渐敛去,少年眸色深沉。

不是决别,我会回来。

因这城里还有我必须保全的人,她在翘首相望,因这城里还有我要报答的人,有朝一日,我会光明磊落地出现在她面前,足够资格于她身畔,毫不自卑地致礼致诚,告诉她,公主殿下,您是我弥足珍贵的知己,鄙人能有今日,多亏殿下。

短暂的回望后,少年纵骑远行,再不回头。

云烟风沙,吹角连营,北原鞑虏,我杜颂来矣。

“知己”却对此一无所知。

长乐公主尽管深信杜颂决不是口口相传的顽劣不肖,可对他的映象也不是特别深刻,她甚至不清楚杜颂的眉目五官,只有一个模糊的映象,锦衣少年,身材削瘦,如此而已。

但公主殿下是重诺之人,既然说了不让杜大娘子再受欺辱,就必须做到。

因此临淄候府嫡长女很快进入长乐公主的小团体,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受气包转眼成为京中贵女们争相交好的大红人。

杜瑶茹地位的改变深深刺痛了表姐魏桂贞的心灵,她实难忍受原本可任意凌辱的贱丫头竟然大出风头,胜过她这位欣安公主的陪读。

不过魏桂贞自然不敢为此挑衅辅政王嫡女,唯一办法是在她姑母临淄候夫人面前挑唆生事。

当然收效甚微,就连辅政王妃都当众称赞过杜氏阿茹温厚谦和,候夫人好教养的话,魏氏自然投鼠忌器,她原本没把区区继女放在眼里,一心想着养得软弱些,到了年龄在婚事上略微废心,不至嫁得太差,小心让其夫家成为杜颂的后盾也就罢了,哪知道杜颂“英雄救美”后,继女竟得了王妃与公主的青睐。

魏氏心里也堵得发闷,不过事已至此,她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亡羊补牢”,造成继女“恶疾不治”了。

长乐公主常邀杜瑶茹去王府小住,听说辅政王妃还特意请了太医诊治阿茹的“先天弱症”,对杜大娘子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魏氏再难一手遮天。

日夜往复,几经寒暑。

杜颂却逐渐音讯全无。

固然临淄候夫妇一直就没得长子家书,但杜瑶茹却不曾与兄长断绝通信,杜颂人在疆场,并不忘托人送给妹妹书信礼物,而瑶茹的家书,也只有依靠长乐公主的途径送往前线。

小女儿家,除了对兄长嘘寒问暖以外,难免也会唠叨闲情逸趣,说得最多的就是长乐公主如何如何,而杜颂的礼物也从不忘长乐公主那一份。

但两年之后,杜颂的书信就没有再寄回,年节礼物还有,却是托给旁人准备的了。

眼看离及笄不远,瑶茹未免心焦,某日,终于忍不住在晓晓面前落下泪来:“殿下,我实在担心阿兄,已经有年余未得他只言片语,问那备礼之人,不难听出是敷衍了事,只让我不需担心,可我怎能不担心?”

还有一些难言之隐,杜大娘子实在不好启齿,这些年来,公主的照顾维护已经让她铭恩肺腑难以为报,怎好得陇望蜀?再者公主殿下眼下刚过十三,豆蔻之龄,也不好插手那婚姻之事,生父不慈,继母狠恶,她唯一的倚仗只有兄长,却音讯全无。

晓晓见好友这般可怜情状,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安抚了阿茹,转身就求去母妃大人跟前,希望母妃能允准,从父王口中探得杜大郎君的准讯——公主殿下是越发沉稳了,情知有关军政要事,不能只凭任性。

果然,王妃没有如晓晓所愿:“与北原交战正是关键时候,杜大郎又在先锋军,涉及要秘,怎能泄露?”杜颂断绝音讯,却还托了旁人转告平安,势必是在执行要务,虞沨当然知道杜颂的行踪,可一定不能泄露。

王妃又再想了一想,干脆亲自去安抚杜大娘子:“放心,你阿兄平安无事,许是战事吃紧,才无睱寄书,阿茹,你可是有为难之处,不妨直说,晓晓年幼,我却是帮得了你的。”

有王妃温言劝慰又主动关怀,阿茹自是感激不已,尽管扭捏,却还是说明了担忧的事。

原来,魏氏已经露了口风,待长女及笄,就要定了她与魏家郎君的婚事。

随着时移日转,大隆国政也有不少变改,新税改革经过番轰轰烈烈得以顺利实施,但心怀不满者也不在少数;科举取士,使得官场之势又呈崭新局面;军制改革当然使得君权更加巩固,不过新生势力与心怀不甘的旧勋之间,争夺隐隐。

最关键的是,圣上已经十六,大婚一事将要提上议程,权势圈子里自然不少观望,圣上/将要亲政,辅政王愿交权否?

临淄候沉沦酒色,无心权势,魏氏的胃口也不算太大,这对夫妻关心的唯有一点,怎么把爵位顺顺利利地交在次子手中,把嫡长子杜颂踩死脚下。

自从杜颂远征,魏氏就楚心积虑地张显亲生儿子杜挚的才名——一个十岁的幼/童,硬是被临淄王夫妇打造得才华横溢,仿佛天生英才,杜挚刚刚十二,临淄候就递了折了,以长子失贤,次子德高为名,希望朝廷破例封杜挚为世子。

辅政王百忙之中,竟抽了空闲,说是要考较一下杜挚。

得出的结论是,此子虽好学上进,然传言也太过夸张不实,倒也没有彻底驳回,称杜挚年幼尚小,依律不及确立世子之龄,此事后论。

魏氏倒不气馁,因她想来,辅政王的态度明显,杜颂恶名在外,辅政王也不能妄顾事实,“后论”就是态度,将来等杜挚够了年龄,朝廷再没借口拖延,必须注意的无非是,坚决不让杜颂有翻身的机会。

后宅妇人看来,杜颂的唯一助力,也就只有他一母同胞的妹子将来夫家,必须未雨筹谋。

另一方面,在魏桂贞不遗余力地挑唆下,她的母亲魏大太太终于坐不住了,提警小姑子:“这几年来,小贱人常去王府小住,想必早动了心思,可得仔细着,别让她得了机会真嫁去辅政王府,让杜颂得定辅政王这么一门靠山,挚儿将来就算得了爵位,也是个摆设……依我说呀,有门婚事倒合适,就是昌平伯府三郎。”

“短见!”魏氏完全不给大嫂留脸,冷笑一声:“辅政王是什么门第,凭阿茹也敢肖想?辅政王三个嫡子,将来一个亲王,另外两个也必是郡王,就阿茹那性情,她是当得了亲王妃还是郡王妃?不过是看着那孽障救过一回公主,王妃不愿担个知恩不报的名声,才对阿茹有些照顾罢了。再说昌平伯府那三郎?亏你想得到,谁不知道他是外室所生,又天生痴傻,这门婚事一定,楚王妃能袖手旁观?”

“再怎么说你才是大娘的嫡母,婚姻一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楚王妃再尊贵,也没有立场插手。”魏大太太十分不服:“就算王妃看不上阿茹,你也别忘了,不少人家可都惦记着大娘,娶了她进门,就是与楚王府搭上了关联,谁让长乐公主与那小贱人要好呢。”

魏氏睨了大嫂一眼:“就算你说得有理,王妃碍于人言不愿插手,候府嫡长女嫁给一个外室生的傻子,岂不摆明我这嫡母不慈?我倒有个主意,不如咱们两家联姻,让阿茹做你的儿媳妇,魏家是世宦大族,又是亲上做亲,无论旁人还是王妃,都没有非议的道理。”

那魏大太太早不愤瑶茹抢了宝贝女儿的风头,才出此毒计,哪里肯娶她回去当儿媳,魏氏又说:“小贱人是个什么性情,你还不知?最是软弱可欺,你轻易就能拿捏住,她翻不出你五指山,大侄子也是委屈这几年罢了,待将来……圣上已经十六,太后早有意选后,这事拖了这么长时日,一直未定,什么缘故?我看呀,辅政王把持朝政这些年,势必不愿罢手!可这些年,辅政王得罪的人不少,多少旧勋被他削了兵权?还有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士子,又多少恨不能跻身权贵?势必是要趁此时机争取圣上信重,鼎力支持圣上亲政,卫国公可是圣上嫡亲外祖父,还掌着京卫重权呢,辅政王能有几成胜算?”

魏氏冷笑:“眼下最要紧,就是让阿贞加紧讨好欣安公主与太后,争取后位!待圣上亲政……那时,你就算把小贱人治死了,楚王妃与长乐公主又能如何?大侄子成了皇后兄长,哪家名门淑女娶不得?”

魏氏这“大饼”当真画得又大又圆、油香四溢,让魏大太太兴奋不已,于是瑶茹的姻缘就这么定了十之八/九。

可出乎魏氏意料的是,楚王妃根本就是恣意而为不忌人言,也毫无婉转试探的态度,王妃娘娘干脆利落诏见魏氏,开门见山做媒——R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