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随着云中燕京两路的建设,以及上京路和河套路的收复,赵桓的权势也在随着领土的膨胀而不断的扩大。

开疆拓土,灭虏歼敌。

这是考评一个皇帝的绩效,大家评论皇帝的时候,这两个最常说起。

赵桓的权势越来越重,在宋境之内,敢给赵桓上眼药水的已经少之又少。

利用李清照闹事的这个人,为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官家,用的手段极不光彩,也不堂堂正正。

而程褚找到了这个人的尾巴,牵连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体,而这个利益集体,就是程褚带着皇城司都不敢擅动。

赵明诚是一个胆怯的人,他现在日子过的好得很,压根不敢多看李清照一眼。

不是赵明诚。

赵佶现在一心沉浸在艺术和生育之上,压根没有影响朝政的想法,闲的没事干,掺和等事?被关在艮岳宫里,再被禁足?

赵佶平日里说话、做事极为小心,一副我就是个艺术家的行径,连给别人口实的机会都没有。

赵佶这张虎皮其实不好扯。

扯别的大不了流放,扯赵佶这个太上皇的虎皮会被现在的官家砍头的!

太危险了。

不是赵佶。

逼迫赵桓回汴京过年的,不仅仅是那条阴影里的毒蛇,被揪出了尾巴,还有一道札子。

这个札子让赵桓有些扎心。

这是一篇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原礼部员外郎因为接受安禄山的官职,在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的李华,所写的一篇文章。

《吊古战场文》。

李华的骈文不同于六朝华丽空洞,套话虚话一大堆的骈文。

李华的文章,感情真实,笔调凄切,情景交融,描写逼真,对仗工整。

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但是赵桓越看越扎心。

本身李华这篇《吊古战场文》在当时就是借古讽今。名为吊古,实为讽今。

以“古战场”为基点,描写了古战场的凄惨荒凉的情景。

以“伤心哉”为主线,阐述了残酷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具体以远远驻守边关的兵卒的苦楚,两军厮杀的惨状,士卒家属的吊祭的悲怆为主要内容。

结构层次极为分明!

感情愈转愈深,结束点出主旨,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这篇吊古战场文写的铿锵有力,而且现在汴京也掀起了一股风潮,很多茶馆都将这篇札子进行了改编,配上说书人那一惊一乍的语调和渲染。

更加显出了古战场的凄凉苦楚!

再加上天宝中年的一系列战事不利。

天宝八年哥舒翰征讨吐蕃石堡城,唐军率死者数万。

天宝十年,剑南节度使于仲通讨伐南诏,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

艺术再创作后,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而一句其中的名言也在有心人的煽风点火下,汴京局势,变得风起云涌。汴京反战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端。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而这样的反战情绪,在有心人的指示下,有了愈演愈烈接近沸腾的局面!

当初赵桓收上京路的时候,要文官们出塞治理上京路。

文官不同意。就有人和赵桓提到过这个观点,那个核心的思想——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燕云,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草原,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河套,差不多就行了。

这就是他们的想法,某些人,或者一个利益阶级,想要阻拦赵桓继续扩张的脚步。

而且下手极为精准,直指赵桓皇权的立根之本!

普天之下的百姓。

在经过持续两年的均田之后,赵桓皇位的基本盘,已经从自身的血脉的正统之位,变成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而这次这群有心人下手的地方,就是赵桓最强大也是最薄弱的地方,百姓。

群体意识是极为容易被蛊惑的。

赵桓非常了解这一点。

当初陈东和欧阳澈带着学生,纠结百姓,堵在在李邦彦门口的那一幕,让赵桓到现在都记得那副场景。

并不是恐惧,也不是害怕,而是担心。

担心这群识字不多的百姓,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万一再出几个托儿和京畿守军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游行集会需要汴京府尹的批准,到现在都还是明文!

可是那群有心人们发现,无法蛊惑百姓制造事端之后,开始了利用小报、刊物、书籍、茶馆、瓦舍进行宣传,动摇着自己的根基。

只要锄头挖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啊!

这些有心人的构成并不复杂。

一共两拨人,一拨人是地下战线的黑水司的金国探子,他们不断的利用利欲熏心的商人,出版不法刊物,动摇民心的基础。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说的多了,假话很容易变成真话!

一拨人是以衍圣公孔端友为核心的家伙们,为了自己的一些暗搓搓的想法,推波助澜。

那个阴险的毒蛇的尾巴,就是衍圣公孔端友!

黑水司的金国探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搅乱大宋这团水,让赵桓无暇北顾。

而衍圣公孔端友的目的也很简单。

当然不是颠覆皇权这种作死的事。

他孔端友要有这么大的胆子,程褚就不会那么为难了。

直接带着兵踹了门,人一抓一审,剁吧剁吧喂了野狼就是。

哪里有这么麻烦?

孔端友的第一道札子,劝自己止戈,之后赵桓就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第一次对李清照出手,目的是为了让大宋皇帝为了女人,再掀党争之祸。

其实孔端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宋的朝堂恢复到原来的模样,那他天下至圣后人的地位,就变得再次尊崇无比。

第二次出手是针对李清照,骂她是武则天,让赵桓猜忌李清照,然后逼迫赵桓转回汴京。

其实目的是阻拦赵桓的扩张欲望,让他回到汴京城里,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大宋”的皇帝。

大宋的皇帝是什么样的?

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和朝臣们勾心斗角,这才是常态。

但是现在的大宋,真的太陌生了。

陌生的孔端友都害怕起来,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宋突然变得如同睡狮睁开了眼一样。

这种陌生感让他恐慌,让他害怕,让他担忧,让他做出了这等行径,冷嘲热讽、夹棍带棒的做下这等事!

第三次出手,就是这篇反战的《吊古战场文》,这文其实文学造诣,非常值得肯定,表述思想也很正面。

反战嘛,反战必要的。如果穷兵黩武必然民不聊生。赵桓也一直在极力避免这种事的发生。

孔端友同样是整个《吊古战场文》事件的幕后黑手。

明里,暗里一共出手了四次!

赵桓已经想好了对策,他要罢黜了孔端友衍圣公的牌坊,然后将这个衍圣公的名头,挂在文庙孔子的身上。

他很想问问孔端友。

如此阴险小人的行径,他一个堂堂孔子后人,坐下这等事,不心虚吗?!

赵桓非常生气,这次杀回汴京,他要问问孔端友。那副眼睛是不是瞎,不要就闭上!

李清照怎么就龙漦易貌了?

自己带兵打仗,怎么就劳民伤财了?滥杀无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