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欧皇能签到后 > 第236章 这顶帽子真绿番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阴似箭。

元熙如今是百岁老人,身体依然硬朗,耳聪目明,一顿能干三大碗饭;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不过他喜欢上了拐杖还有轮椅,经常拿着根拐杖装模作样,懒得走路就让人用轮椅推着他走。

身为皇室的老祖宗,比他辈分高的、年纪大的都去世了。元熙这个活的老祖宗自然是地位超然。

现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要叫他一句叔公。

梁帝驾崩后,谥号梁景帝。

当初梁帝晚年主动退位让贤,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平稳的交接权力。

太子地位稳固,梁帝主动禅让,几个有野心的皇子也收敛了心思,老老实实的辅佐太子。

太子继位后,对这帮识时务的兄弟也有几分好脸色。不过跟亲爹在位到底不一样,其他皇子的行为收敛了几分,开始在兄弟手下讨日子的生活。

除了元熙,依旧跟往日一样,浪迹天涯。不过他也不是没有眼色的人,托人把梁帝给他的随时出入皇宫的令牌还了回去。

最后太子没收回,让人又送回定亲王府。元熙也搞不清楚他是什么意思,不过他给那自己就收着。

太子对这个弟弟感观复杂,不可否认的是他心里有一些些羡慕元熙的生活。

尤其是每次累死累活的熬夜加班处理朝政,第二天还要上朝。结果时不时收到元熙到处游玩送回来的土特产,心里的酸水都在冒泡泡。

对此他的做法就是加倍奴役其他兄弟,让其他兄弟陪自己熬夜加班,心里平衡了许多。

晚年的时候,他开始关心元熙过继子嗣的事情,这可是父皇交给他的任务,他可不想死后到了地下无法交差。

元熙估算了一下自己还能活多久,直言现在过继还不知道谁给谁送终呢?让他把这个事情留给他儿子。

太子一听,觉得十二的话很有道理,反正他也说不过十二,就把这事交给了他儿子,下一任皇帝。

太子受到梁帝的影响,晚年也搞起了禅让,平稳的将权力交到下一任皇帝手上。

驾崩前,他留下了一道密诏给元熙。

元熙收到的时候满头问号。

这道密诏跟梁帝给他的两道密诏之一内容基本大差不差,大概意思就是后代皇帝干的不好,出现昏君暴君啥的,元熙有权利换个皇帝上位,匡扶社稷。

元熙严重怀疑这两人私底下商量过。

太子驾崩后谥号梁明帝。

元熙的侄子上位成为新的梁国皇帝。

这个侄子吧,武德充沛。正好前几任皇帝打好了基础,国力富强。

大侄子上位几年就按捺不住开疆扩土,还御驾亲征。

元熙看着这个有两把刷子的大侄子成功将梁国扩张了三分之一,打完后,梁国开始休养生息。

可能是在战场上受伤多了,这个大侄子有点短命,在位的时间没有他爹长,更不用说跟梁帝比了。

大侄子驾崩后谥号梁武帝。

元熙感叹了一下英年早逝的大侄子,死前还不忘给自己说过继的事情。不过人选还没选好,大侄子就噶了。死前还抓着元熙的手,“十二叔,你一定要过继一个,不然我死不瞑目。”

这就有点渗人了,为了不让大侄子死不瞑目,元熙决定过继一个。便让手下暗地里打探,选一个满意的。

说实话,就元熙这条件,多的是人想认他当爹。不过元熙不急着认儿子,反正他还能活,慢慢挑。

这一日,坐在轮椅上的元熙让人推着在花园里遛弯,晒太阳。

一个下人急匆匆跑过来禀报,“王爷,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建安侯求见。”

闭目养神的元熙睁开眼睛,“无事不登三宝殿,带他们来这。”

“诺。”

下人退下去领人过来。

元熙眼光看到花园的小湖边上的凉亭,往那指了指,“双喜,到那边去。”

“诺。”

只见叫双喜的男子四五十岁的面貌,用上内力,平稳的推动轮椅。

此双喜非彼双喜。

原来的双喜已经去世了,现在的双喜是第二任双喜。

像三喜、四喜等人也陆陆续续的去世,这个名号由新人继承。

是从宫里新安排过来的习武太监。

在元熙的栽培下,这一批的二十人有四个天赋较好的在五十几岁的年纪里突破宗师。

其中双喜跟五福留在元熙身边,其余两个安排在外面办事。

正厅。

广阳侯和建安侯坐立难安,三位尚书还算坐的住,年纪最大的礼部尚书气定神闲。

建安侯是个急性子,坐不住了,站起来来回转圈,不时到门口张望一下。

“行了,坐下来歇歇,转的老夫头晕。”

礼部尚书捂着额头,招呼建安侯坐下。

“柴大人,我着急啊。”建安侯就差抓耳挠腮了,“柴大人,事关重大,定亲王他老人家真的能劝住陛下?”

礼部尚书闻言认真道:“如果连定亲王都不能劝住陛下,天底下再没有其他人能行。”

兵部尚书一脸感慨,“你还年轻,又是在北境长大的,没听说过定亲王的威名也正常。别说你了,就是现在朝堂上年轻的一辈,也没几个了解定亲王的事。”

建安侯立马坐回去,凑近兵部尚书,“阎大人,细说。”

兵部尚书眼神示意建安侯看去问礼部尚书,“他知道的最多,问他去。”

建安侯想起来找定亲王也是礼部尚书出的主意,顿时两眼放光的看着他。

礼部尚书一脸回忆状的娓娓道来:“梁景帝时期,由定亲王牵头组建了慈善院,专门抚养孤寡老人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当时国库不丰,拿不出钱,定亲王自掏腰包,从京城开始向外辐射,街上的乞丐都少了一大半,当时的百姓谁不夸一句定亲王的好,现如今慈善院遍布梁国都是他老人家当年打的底子。”

“原来慈善院是定亲王开办的,定亲王这么有钱?”

“琉璃阁就是定亲王的,你说他有没有钱?先帝打仗的粮草有十分之一是定亲王捐的,打仗的士兵冬天没被冻死,也要感谢定亲王捐的棉衣。”

建安侯挠了挠头,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我咋没听说过?”

“他老人家低调,也不为这点名声。”

礼部尚书喝了口茶润润喉,接着说道:“定亲王待人随和,但是杀伐果断。他出钱建慈善院时,有好几个官员胆大包天,朝这笔钱伸手。据亲眼所见的人说,当时刑场的地都染红了。等慈善院扩张后,定亲王他老人家又喜欢到处游玩,时不时的明察暗访一下,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污吏,梁景帝时期没人敢朝慈善院伸手。”

“后来,梁明帝上位,有些投机取巧之辈,擅自作主想将琉璃阁献给梁明帝。结果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大家这才知道琉璃阁定亲王只占了两成,剩下的都是皇帝的小金库。”

“那几个投机取巧之辈下场如何?”

“他们的下场,按理说也罪不至死,顶多贬官。可是定亲王拿出了他们贪污的罪证,只能去刑场走一回了。”

“这些都不算什么,梁景帝时期,定亲王对盐政下手,那才是真正的腥风血雨。他召集了手下的工匠发明了晒盐法,为了方便晒盐,还发明了水泥。现在这道路平整,还有百姓都吃得起的细盐都是他老人家的功劳。”

“为了打下这盐价,那可是人头滚滚。就说当时那些盐商在暗地里花钱买定亲王的命是一回事,还有朝堂上那些盐商的靠山利益受损,也想让定亲王安静点。可是不管是暗杀,还是其他的手段,统统没用。事成定局后,那些人倒想求和,可惜想的美,定亲王不乐意,一个个的砍头抄家流放。”

“听说当时抄家得到的金银财宝堆积成山,国库一下子就丰盈了。梁景帝后期还有梁明帝前期,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全靠这些钱才能推广,那些人也算是为梁国做了一点贡献。”

盐商和背后的靠山:……

为梁国做贡献吗?拼命的那种。

礼部尚书刚想接着跟建安侯讲元熙其他的事迹,那个下人就走了进来。

“见过几位大人,王爷请几位到花园一叙。”

几人整理了一下衣裳,跟在下人身后,朝着王府后花园走去。

来到湖边的凉亭外,建安侯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定亲王,发须皆白,但精神面貌不错瞧着比他爹好多了,要是不说,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百岁老人。

建安侯觉得自己有必要讨教一下定亲王的养生之道,跟爹分享一下。

“微臣\/末将见过定亲王。”

“不必多礼。”

元熙看着建安侯觉得他有点眼熟,“你姓张?”

“是,末将张磊。”

“跟张统领长得挺像的,建安侯,你爹比你爷爷有出息。上阵杀敌,得了个爵位,不错。”

元熙怀念了一下张统领这个心心念念救驾的护卫统领。

“你们几个,今日找本王有何要事?”

几人对视了一眼,最后由礼部尚书开口。

“王爷,我等今日前来有一事相求。”礼部尚书带头扑通一声跪下,建安侯等人跟着跪下。

“为了梁国的江山社稷,还请王爷随我等进宫劝陛下收回成命。”

元熙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动不动就江山社稷,梁国这么容易垮的?

“今日早朝,陛下突然下旨要御驾亲征,要学先帝开疆扩土。王爷,您也知道,先帝对外征战多年,梁国才休养生息几年,实在经不起这个折腾了。”

户部尚书也立马跟上哭穷,“王爷,先帝打完仗后,国库空虚,这才几年,好不容易才缓一口气。可这朝廷上上下下哪不花钱,实在是没钱了。”

这个元熙还是知道的,打仗费钱,他大侄子后面还自掏腰包,把小金库花了个干净,每年都眼巴巴的等着琉璃阁分红。最后他看不下去了,掏出了一大笔银子给军队捐粮捐衣。

皇帝的小金库都没钱了,国库自然也不丰裕。

兵部尚书也诉苦道:“王爷,先帝打下大片领土,如今梁国还未完全消化完这些领土,十年之内不宜再起兵戈。”

“你们这些话不对着陛下说,对本王说有什么用?”

建安侯苦笑,“启禀王爷,朝堂上诸位大臣们轮番劝诫,奈何陛下根本不听,一意孤行。现在百官还在勤政殿前长跪不起,恳求陛下收回旨意。我等是来搬救兵的,请王爷进宫劝劝陛下。”

“行了,都起来,跪着像什么样子。”

元熙指尖敲打着轮椅的扶手,默不作声。

礼部尚书等人在一旁也不敢催促,只能心里暗自着急。

“你们先行一步,本王随后就到。”

建安侯似乎有话要说,不过被礼部尚书按下。

“我等在宫里恭候王爷。”

建安侯被拉走了,几人走远,他才小声的嘀嘀咕咕,“干嘛不跟王爷一起进宫,万一……”

“王爷一言九鼎,答应了自然会做到,他老人家要是真不想去,我们也无可奈何,何必撒谎。”

听着断断续续的声音远去,元熙看着平静的湖面,将手里的鱼食撒下,吸引了一堆胖锦鲤抢食,湖面泛起阵阵涟漪。

等湖面变得平静,元熙又撒了一把鱼食。等他撒了两把鱼食后,五福运转轻功,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亭子外。

“王爷,这是六喜传来的情报。”

元熙把鱼食盒往石桌上一放,双手轻轻拍了几下,接过五福双手递过来的纸张。

在知道那几人找上门后,元熙就让五福去查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一目十行的看完前因后果,元熙气笑了。

“蠢货。”

“大侄子当年是把胎盘养大了吗?那个小崽子当真是梁家的种?”

元熙一时间有点怀疑大侄子是不是被戴绿帽了。不然为什么他智商正常的大侄子会有这样智障的后代。

是不是梁家的种先放一边,脑子不好使是真的。

梁国有这么个皇帝离灭国也不远了吧。

算了,眼见为实,再给小崽子一个机会。

“备马车,本王要进宫。”

元熙去了趟书房,然后坐上马车,带着双喜五福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