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片,就是马克·汤普森坚持搞出来的。
一方面,可以制造极大的宣传效果,获得关注热点,获得收视率,获得利润。
一方面,又可以打压迈克尔·杰克逊为代表的美国流行文化,借机拯救英国娱乐业。
“唐恩,我知道你们美国人对杰克逊很有感情。事实上,我也很喜欢他的音乐。可是,我们不能让情感战胜理性。他也许不如吉米·萨维尔那么作恶多端,但的确有过性侵男童的经历。美国的法院,不是已经给出说法了吗?”
马克·汤普森不可能在做这件事上做出让步。
他会死磕到底。
如果承认在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天皇巨星的声誉中造假,那就不是从BBC下台的事了,他的这辈子就会毁了。
再说了,那位拍纪录片的那位导演马丁·巴舍尔,曾经跟迈克尔·杰克逊住在一起生活过8个月时间,对他的采访记录多达几百个小时。
那些材料真的是假的吗?
唐恩皱起眉头,“法院?什么意思?”
马克·汤普森道:“他因性侵男童被起诉了啊!你会不知道?”
唐恩气道:“我当然知道,不过,对方没有拿出任何切实的证据,杰克逊也没有受到关押。”
“那是他拿出了巨额的保释金!”马克·汤普森瞥了唐恩一眼,“唐恩,别看你是美国人,但……杰克逊的情况,你未必就有我掌握的情况多。他的案子不是要重新开庭吗?一旦确认指控,他很有可能面临的就是终生监禁!”
“他不会!”
唐恩很自信,前世是证据。
马克·汤普森道:“那两个受到侵害的孩子,韦德·罗布森和詹姆斯·萨菲丘克,每天都会接到杰克逊的电话,要求他们否认事实。你知道吗,当年……他们还住在梦幻庄园的时候,杰克逊和他俩秘密结婚了,交换过戒指,还说了婚誓。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
唐恩冷笑一声,“你在给我讲故事吗?”
马克·汤普森一点都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一脸正色:“这是真的,我们有大量的采访资料。上一部纪录片,只是部分事实。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流行符号,对他调查的越多,你就会越发觉得恐怖。”
“《纪录片》的把戏,就不要在我面前卖弄了。”唐恩颇为不屑,颇为嘲讽,“去年,美国出了两部有名的纪录片,《华氏911》和《解密福克斯》。一个是针对小布什总统,一个是针对小布什总统的背后金主鲁伯特·默多克,企图对大选造成影响。这种阴谋论的事,还是去哄骗劳苦大众吧,别在我面前献丑。”
马克·汤普森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唐恩,我真的没有骗你的意思,也不存在任何挑衅。回头,我会把我们的调查资料和采访视频,加密发给你一份。这些内容,我们本打算在未来制作出一系列的专题纪录片,向公众解密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
唐恩就深深的看他一眼。
感觉不太对劲。
对方好像有恃无恐。
在美国的时候,他就和很多人有过交流。
大多中低层人士,都相信迈克尔·杰克逊是无辜的,不过到了中上阶层、精英阶层……他们要么露出神秘微笑,要么就轻轻点头。
就比如巴里·迪勒、迈克尔·艾斯纳、史蒂夫·伯克他们,就一致认为迈克尔·杰克逊肯定不干净。从小受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必然畸形。
这件事,好像很难说清。
不过,唐恩也无所谓。
他跟迈克尔·杰克逊又不认识。
清白也好,罪犯也罢,都没关系。
迈克尔·杰克逊的事,只是他利用的工具,打压BBC,打压索尼娱乐,助推NBC完成对索尼娱乐的并购。
让好莱坞重回好莱坞的怀抱。
让联邦政府对好莱坞能有全部的支持和信任。
唐恩摇摇头,淡淡的道:“我只相信证据。如果他真的做过错事,法院会给出结果。”
“如果那两个孩子受到了杰克逊团队的威胁或者利诱,在法庭上否认被侵害过的事实呢?他岂不是无罪释放?”
“难道你们的纪录片,会比法院判罚更有公信力?笑话!”
“我没有与你争吵的意思。我只是阐述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我承认BBC有利用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气赚钱的意图,但我们不是花边小报,我们会拿出足够有力的资料来说服公众。媒体有表达的权力。”
“那也不能代替法律!”
唐恩一甩手,看起来有些生气,拉着凯特·温丝莱特走了。
一边走着,唐恩心中就越来越复杂,有些事情,恐怕还真的未必是空穴来风。
“凯特,你说他真的是罪犯吗?”
“迈克尔·杰克逊?不知道。”
“你的感觉呢?”
“我认为应该不是。”
凯特·温丝莱特眼睛在派对中周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重要人物,随口说道:“再说了,是也好,不是也罢,我们欣赏的是他的音乐才华。他个人的私生活怎样,跟我们无关,我们又不是那种年轻狂热的追星族。”
唐恩笑了笑,“心态倒是好。不过……BBC还不死心呢,马克刚才说会制作一系列的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专题纪录片。未来……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凯特·温丝莱特笑道:“管他呢,跟咱们无关,他又不是环球唱片的艺人,你那么操心干什么?走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视与听》的总编辑、英国最着名的影片人尼克·詹姆斯先生。今天的派对,他是主办人。”
(按语:刚刚发生的事,最新的一部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片出来了。这一次,不仅BBC,连HBO也出面站台了,英美世界彻底爆雷。英国正在展开全面抵制。美国方面也严肃起来,很多权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HBO、CNN都出面了,号召对其封杀。粉丝声援团中,白人黑人都歇脚了,坚持奔走平反的……是中国留学生群体。)
……
尼克·詹姆斯的本职工作是一个影评人。
但他的名气非常大。
不仅是《视与听》的总编辑,还为《卫报》、《观察家报》、《VOGUE》、《伦敦书评》、《文学评论》等刊物广泛发表有关电影、艺术、文学的评论文章,影响力很大。
甚至还能以影评人的身份,担任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有人说影评人群体已经死亡了,沃克先生,你怎么看?”在唐恩面前,尼克·詹姆斯很谦虚的求教。
唐恩笑道:“有些媒体,总是喜欢用惊世骇俗的论调来吸引眼球。影评人是电影工业的一部分,有电影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影评人。”
尼克·詹姆斯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是啊,爱电影,恨影评!可是,很多影迷根本不知道,如果没有影评人的群体,类似《公民凯恩》这样的电影,将永远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评人是身负重责的职业。”
唐恩道:“不过,在新媒体时代,影评再想发挥到过去五十年中点石成金的作用,已经不太可能。过去的影评,是以个性化的方式存在。可现在的媒体太发达了,专业的、半专业的,甚至很多导演、演员、爱好者,都可以充当影评人。IMDB电影数据网就是例子,影评的世界已经百花齐放,而不再仅仅属于专业影评人的舞台。”
尼克·詹姆斯默然不语。
IMDB的出现,打破了影评人权威无上的神话。
烂番茄又把诸多影评人的意见汇总,形成烂番茄的新鲜指数。把一个个权威影评人的名字,变成了一条条数据。
这就更伤人了。
影评人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当年,影评人发力,就能让一部电影大卖。如果集体看衰,哪怕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电影,也会无人问津。
唐恩轻声说:“影评对影迷观影的参考,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下影评人的困局,实际上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抗争。报刊、杂志这一类的传统媒体,影响力会越来越低。”
“你是说互联网?”
“或者说是大数据评分。”
唐恩耸了耸肩。
单个影评人的喜好,或者十个、百个影评人的喜好,都不足以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
可是IMDB、烂番茄这种网站就不一样了,动辄过万评价,甚至几十万,几百万。
再通过特殊的计算方式,给出一个可以给影迷普遍参考的打分。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大数据会抹掉一些个性,过去那种风格化、专业化的影评,将会大大失去效力。
尼克·詹姆斯似乎很不甘心,“去年一些大卖的电影……很抱歉,我只能这么说。《海盗联盟2:聚魂棺》这种电影会拿到超过10亿美元票房,这是电影的倒退!”
唐恩不以为然的说:“没必要上纲上线。诚然,在很多影评人眼中,《海盗联盟2》的内核不够深刻、不够优秀。可是,这就是电影的发展规律。电影诞生一百年,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电影发明本身作为对现实的令人惊叹的模拟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兴奋,随之而来的便是多年的乏味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影片发展成为一种辉煌的艺术形式,结果却毁于有声影片的问世,因为有声片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加真实的模拟。”
“30年代早期的电影,正是由于观众为了感受听演员说话的愉悦而甘愿忍受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倒退了一大步。后来有声片终于在力与美的层面上大有提高,结果又因彩色片、立体片、宽银幕以及现在的电脑合成影像的发明而陷人困境。”
“现在的电脑特效,只不过是重复了过去百年中电影的发展规律而已。再过一些年,等观众们对电脑特效习惯了,自然会追求有更高品味的电影。市场需求决定供应关系,好莱坞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调整。”
“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