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小见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军又不是傻子,你能看的出来,他们又岂会看不出来?明亮行径如此明显,必有图谋。”

“这话言之有理。清军怕不是在下套。”

“有理个屁。清军是不是傻子我不知道,反正我看你们就是大傻子,哪有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的道理?还清军下套,他们凭什么下套啊?就凭他们手中的烧火棍啊?”

军议上两派人炒作了一团,一派觉得可以趁机吃掉明亮所部,另一派则从稳妥出发,觉得只需要派兵守住徒骇河就万事大吉。

因为陈军物资储备充沛,而清军粮草上的短缺却是众人皆知的。

别看乾隆御驾亲征,十几万兵马来势汹汹,可实际上只要双边对峙上一俩月,清军自己都会不战而败的。

可是,道理大家虽然都明白,但看着一块大肥肉吊在自己嘴边,又有几个人能忍住不吃呢?

明亮现在的位置就在禹城以北的徒骇河畔,这个位置真的是距离临清更近。

清军先到德州,德州在临清的东北方向,再从德州到平原,平原则是德州的偏东南,然后又从平原到徒骇河,也就是禹城,这禹城又在平原的东南,这是划了一道半弧啊。

随着位置的一点点改变,明亮所部现在的地理位置与临清都已处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了,其距离临清的距离,跟临清距离冀州的距离相差仿佛,那离冀州的路程当然比临清更远了。

赵亮看着明亮所部有些垂涎欲滴。而且他也奇怪,乾隆葫芦里究竟卖得是什么药呢?

就跟此前说的一样:清军下套,他们凭什么下套啊?

“我意已决。即可分兵禹城,吃了明亮!”

赵亮嘴里说要吃掉明亮,眼睛却死死的看着冀州。

他倒要看看乾隆究竟在玩什么花样!

……

徒骇河畔,稍作休整之后,明亮就迫不及待的向对岸发起了进攻。

虽然眼前的这条大河宽幅高达百米,而且陈军为了阻挠满蒙骑兵过河,也早已经把沿途的船只都拘到了南岸。

但这难不住清军大部队的。

他们完全可以扎木排过河。

因为清军人数众多,明亮从一开始就又摆出了多路攻势的架势,尤其是他们有骑兵配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搞得河对岸的陈军相当被动。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个兵多欺负兵少的问题。

明亮手下兵力数倍于陈军,噼里啪啦的把摊子一扎起来,陈军就只能被动的应对。

不多的兵力被破分散在漫长的防线上。

然后明亮就要开始重点突破了。

这都是一开始就叫人看个透彻的阳谋,可也正是因为是阳谋,徒骇河南岸的陈军才无力招架。

很快清军便莽过了徒骇河,河南岸兵马全线后撤,禹城都不要了,全线退往大清河一线。

当然还有少部分兵力撤退也来不及了,只能寻个镇子之类的所在,就地固守。

而明亮也视禹城为无物,大军过河之后,立刻就马不停蹄的直下齐河。

齐河是大清河北岸的一个县城,大清河北边的齐河,和大清河南岸的长清,以及同处大清河南岸的泺口,这就是挡在济南城北面的三堵墙。

从北向南,想要拿下济南,这三堵墙不拆掉一堵,那是想都别想。

大清河是比徒骇河更宽的大河,原时空黄河改道之后,大清河都成为了黄河主河道了,你们说它的水面会窄吗?

而且这里有很多的船只,作为可直接入海的一条水道,这里甚至还有小型的平地战船,清军想要杀过大清河,绝对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越过徒骇河的难度比之大清河根本就不是一级别的。

明亮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却还是摆出了一副要拿下齐河的态势,跟一点都没看到已经快要走到高唐州的陈军援军一样。

当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陈军上下正吃着早饭,城外清军营地里就已经响起了动静来。

陈军清楚的看到从清军营地里拉出的那几门大炮,数了数,并不多,才强强过十门。

但这火力也依旧比齐河守军要强。

因为齐鲁的守备部队本来火炮配置就差,之前在徒骇河一线又丢了一些,然后还有一部分火力本身就留在了济南城,单单说齐河这里,陈军还真要逊色于清军。

然后大量的士兵纷纷从城头撤了下,上头只留一些观察哨。

为首的军官并不认为这个数量的炮击就能轰垮了自家队伍。但他对齐河县城的城墙很不放心,唯一担忧的就是齐河县城究竟能不能挡得住?

当炮弹一颗颗落在齐河城头的时候,看到这一幕的清军无不信心百倍,他们仿佛看到前面的城墙在大炮打击下了成为一堆堆砖块和垃圾时的情景。

但事实却是,齐河县城还没有被他们彻底轰垮呢,从临清赶来的陈军就已经杀到他们背后了。

“将军,都已经准备好了。”李奉尧向明亮禀道。

他是李侍尧的亲兄弟,但跟走文官路线的李侍尧不同,李奉尧却做得是行伍。先后做过江南提督和闽地的陆路提督。然后因为以漳、泉累有械斗,左迁马兰镇总兵。

前直隶提督李国梁死后,他就被提上了直隶提督的位置。

现在于明亮手下任副将。

“终于是来了,那就好好的打一仗吧!看看这阵子里那些逆贼究竟有什么长进!?”

别看明亮只是一支偏师,但他手下握着的兵马却是十几万清军中作为精锐的力量,里头光新编的八旗新军就有五千人。

他与陈军的这一战,别看从场面上讲只是此番双边大战的开头菜,实则意义重大。

你都可以把这一仗看成是缩小版的陈清决战了。

清军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因为两边兵力一旦放大到全军,就乾隆的那十几万兵力,其战斗素养和军心斗志,远没有明亮手下的队伍来的高。

后者的平均素养是要超过清军的实际水准线一大截的!

如果这样的战斗都没的一大,乾隆就要慎重考虑主力这边的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