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本宫专治各种不服 > 第489章 祸国公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是:穆远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出现了:绥德军被调去东北田将军处增援,西北线的链条失了重要的一环。

但大夏军并没有立即进攻,还在向兰州集结兵力。

这让朝中调兵派很是得意:看看,他们的判断是对的,大夏还在暂时集结兵力,没有立即进攻的意思。明明是穆远太想立下不世军功,所以打算多扣兵员以自用。只考虑了自己却不考虑整体而已,实在是目光短浅!

穆定之身为被谴责的主将之父,同时身为掌管军力的枢密使,却没半点为儿子争辩或者谋利的样子。为此,他一心为国的忠君美名还更盛了些。

“那群老家伙懂个屁!棺材板都烂没了,却还在这里指手画脚。行兵如此布局,这样可怎么行?”刘指挥私下喝闷酒时对好友杨计相说,“大夏之所以没进攻,是因为要等绥德军陷入纠缠。不然大军随时调头,紧急行军几日就能返回增援,他们也占不到上风!”

杨计相没说话:他亲外甥在前线呢,他比别人的担心要加个更字。

然而这一次,刘指挥也料中了。

半月后,绥德军与高丽军真的陷入了混战,乱战。

因为高丽军躲入山林,不肯正面对攻,可当大江兵离开,他们又不停骚扰,导致大江军像陷入烂泥的脚那样暂时拔不出来。

这时候,朝中有些人觉得不对劲儿了。毕竟高丽军如此行动可不像侵边,明显是在骚扰视线,消弱大江国的军事实力。

然而还没等他们把警惕上升为行动,大夏军却动了。

不到一天一夜的功夫,永乐城,陷落。

屠城五万四千!

“穆远不是已经赶去了吗?”听到这个消息,赵平安只觉得手脚冰凉,身上的血向都涌向了心脏,无法供到四肢。

“穆大将军所料不错,大夏集中兵力所攻之地正是永乐城。之前他们各地出兵,都是烟幕而已。”野利山愤怒又悲伤地说,“但没想到夏军的速度这样快,而穆大将军因为处理朝廷的命令晚了半天!”

半天,只是半天而已!

赵平安闭上眼睛。

那是五万四千条无辜的人命,就因为那道让穆远分兵的混账圣旨!而且那圣旨不是小九的意思,更不是主战派的意思。

但很快,她就压下心中的悲愤,找回了冷静理智。事情已经发生,再捶胸顿足也没有用了,当务之急,是怎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都去准备准备,大部分的军医跟我走,去穆大将军部,效力主战场。其余的,就按之前的分派,派到各分支战场上去,收楼大掌柜统一科理。”她立即吩咐,“野利老大人请留在此处,协同麦指挥看好运河,提防大夏人来烧咱们的后院。”

全部的军需和补给,金汤城里的运河承担了大半,而穆远的大军离开之后,此地防守空虚,绝不容有失。金汤城,也是重中之重。

“可是大长公主,您的安危重要。”野利山有些焦急。

“我的安危当然重要,可若国破,一切都免谈。”赵平安很坚定,“我当然知道留在后方安全,可就算我待在皇宫里,也是会死的。尽管死在家里,死在病床上是所有人的期望,但国难当头,即便死在战场上也没什么不同。何况我信穆远,不管情势看起来多紧急,我坚信他会给我,给大江国一个胜利!巨大的胜利!”

“大长公主……”

“我意已决,都各自去办吧。”赵平安断然道。

野利山与赵平安共事多次,已经了解她的行事做派。所以虽忧心忡忡,但又佩服赵平安的果断勇敢。当下再不多说,深施一礼,匆匆走了。

而当晚,赵平安就已经带着自已的暗卫还有所有训练好的军医,护士,还有护送的守卫士兵,押着各色准备好的医疗用品,连夜启程前去和穆远会合。

与此同时,朝中也已经乱成一团。

一路上,她自已的情报系统源源不断的把前线以及各地战事,还有大后方的后方,就是朝中的情况详细报了上来。

虽然比不得现代有电脑电话那么快捷,她得到各方消息也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朝中,自然为这件“突如其来”的事吵成一团,混乱不堪。

保守派终于得到了攻击赵平安和穆远的机会,认定是他们的轻举妄动激怒大夏,给百姓带来了屠城之祸。明明可以议和的,给大夏一些钱物好处,再由着他们侵扰边界就是了。反正按以前的情形,到底大夏国小人少,很难打到东京城来。但现在可好了,眼见大夏虎狼就要长驱直入,大江国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这都是公主干政的祸乱,是国破的根源。

赵平安是祸国公主!还有好大喜功的穆远,是拿国家命运做他个人升迁的赌注。

这样的攻击,不可谓不狠毒。

以刘指挥和杨计相为主的主战派自然据理力争,说明大夏早有此等野心,若非大长公主和穆大将军早有准备并挫了大夏的锐气,只怕情形还更糟糕。况且大夏军如此凶残,倘若这次不能与他们刀枪对刀枪的硬碰硬,那才真是亡国之兆!而且现在既然已经开战,怎么可以软弱?必要倾尽举国之力支持,让大夏付出代价,为永乐的百姓报仇。

这时候,谁先退,谁先死!

主战,主和,两派本就势均力敌,主和略占些上风。在此等情况上,皇上的意见根本不考虑,皇帝说话也类似于放那个一种气,于是天平倾斜的关键就在一直不发表意见的枢密使穆定之的头上。

之前,他不肯表态,确实也是纠结万分。

他本是主和派,因为他镇守西部边陲多年,深知大夏的厉害。而且从武转文,骨头已经被权势的染缸泡得酥了,早失了斗志。

但另一方面,在前线舍身忘死的毕竟是他的儿子,侯府的世子,穆家的继承人,他怎么可能一棍子把自已的儿子打死呢?何况那个儿子,还是他这一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