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九百七十九章 益都之乱(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七十九章 益都之乱(2)

姚枢继续说道:“不考虑外部援军的因素。我觉得,李璮的成功,几无可能。若是李璮能在益都按兵不动,凭着对益都多年的经营,至少可以坚守一年以上。但是,若是李璮贪兵攻占济南,那最多只要半年,必然败亡!”

“确实,五六万兵马,守一城尚可。守两城,无论粮草兵力的配备,势必会出现严重不足。”

“那,咱们到底出不出兵?”辛邦杰忍不住问道。

要不要打,得战时总参会议成员讨论通过。怎么打,才由辛邦杰说了算。

众人脸上都现出沉重之色。

正如姚枢分析的那样,这时候进兵中原,哪怕联合益都与北上的宋军,也不过只有五成的机会。一旦败了,便会让大权军元气大伤。

那么,有必要为了一个猪一般的队友,去拼这个命吗?

“如果现在出兵榆关,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赵权问道。

“不考虑忽必烈后续援兵的因素,想击溃郭侃部的海阳守卒,最少需要付出五千战兵的伤亡。”辛邦杰答道。

五千战兵?意思是如果派辅兵上去的话,伤亡将会成倍增长。

这代价有些承受不起啊。

“可是,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再过几年,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吗?”侍其轴喟然而叹。

是啊,这些年大权国一直在飞速地发展,但终究底子太薄。想拥有与中原相对抗的实力,最需要的依然是时间。

宋国同样需要时间,去弥补蒙宋之战带来的巨大损失。而忽必烈,几年之后也许便已经彻底完成了对中原的整合。那时候,大权国是否依然追不上中原的脚步?

“一年!”梁申说道:“再给一年时间,咱们的重炮应该可以生产得出来,到时攻打榆关,应该就不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

辛邦杰却摇了摇头,“正在研制的东西,别说一年到底能不能出得来,具体效果也只是理论上的评估。不能把获胜的希望放在未知的武器之上。”

梁申点了点头,并未出言反驳。

火炮一直是大权国花最大气力研究的方向,但是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从一号炮到二号炮,性能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但要想生产出真正能轰得倒城墙的重炮,不确定的因素确实太多。

辛邦杰继续说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现在一定要出兵援助的话,就必须做好与元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禾忽的兵力咱们先不说。

忽必烈放弃漠北,对于咱们最大的好处,是完全打通了与西北的联系。组建中的西北野战军,战力不弱,但是兵力也只是刚刚过万。对元国京兆诸府可以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想击溃元国西北的守军,难度极大。

再给些资源的支持,这支军队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太行山中的中原野战军,如今实力未增反而被削弱的厉害。河东与河北两地,已经开始合作,入山围剿。短时间内,指望这支军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难!

忽必烈虽然迁都燕京,但无论是在顺天府还是在开平,都布有重兵。哪怕不考虑榆关守卒的因素,单单面对这些防守兵力,咱们可以都会很吃力。”

“我倒是有个想法。”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大岩恒。

“既然无法谋求一战而胜,那是否可以考虑给益都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尽可能多撑些时间。以此为契机,让元国尽可能的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以延缓忽必烈整合中原的速度。

咱们的军队,可以自巴掌城登陆,以登州为驻扎之地,控制益都至登州的战场,为益都保证后方的安全,助李璮尽可能的守住益都。如此,哪怕益都被攻破,李璮也可以撤至登州,继续与元军作战。”

赵权眼睛微微一亮。

姚枢却摇了摇头说道:“李璮此人,刚愎自用,总会有种莫明其妙的自信。他既然轻易起兵,就说明他不会相信自己会败于忽必烈之手。因此,我的判断,他大致会攻出去,先占济南,而不是固守益都。

历年以来,无论是李璮还是其父李全,总是觉得可以把宋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于宋国,需要时便以山东之地投附,不需要时转眼便反目为敌。这一对父子,都属狼子野心之辈,却偏又眼高手低,不足以成大事。

李璮希望利用宋国、利用大权国的支持,来达到他的目的。但是在他心底,绝对不会相信也不会依赖于外部的援助力量。

近年来,益都不断加强在登州的驻军,便可证明这一点。李璮始终没有接纳我们,反而一直在防备我们,担心他的后路会被我们所占。

因此,我以为,李璮绝不会把登州让给我们作为驻军之地。而且必然不会允许我们的军队自巴掌城登陆。”

姚枢对李璮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

众人不由地齐齐叹了口气,这样的人,别说是猪队友,甚至连当队友的资格都不行。

叹息一阵,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赵权。

参战或不参战,都有利有弊。大权国如今也未必就无法承受一场战败的损失,只是如何评估这样的损失是否值的,每个人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

但是,若是为了一个不欢迎自己、怀疑自己、不能并肩作战的人而战,显然没有人会愿意。带着这种情绪介入战争,无论对中枢高官还是普通将士的军心,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未战,而先现败征。这样的战争,还有意义吗?

赵权手指轻叩桌面,沉吟良久,缓缓说道:

“我以为,大权国与元国的战争,并非在一城一池一地的争夺。而必将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比拼。

将士作战是否勇猛、帅官领兵是否机智、武器装备是否精良,这些都是决定一场小规模战争胜负的关键。

但是,在长期的战争之中,能否保证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大后方,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此,有源源不断的物资粮草供应,有充足的兵源补足,有可供受伤将士充分休整的安全之地。咱们首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哪怕一两场战争失败了,不要紧,总会有机会重新再来。”

嗯,打不过,得有地方跑。这是大伙儿对国主这段话的理解。

相对中原,大权国在这方面确实具备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实宋国之所以能在与金、蒙的对抗之中撑了这么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宋国主要的产粮地,几乎都未曾遭遇过兵灾。

不过,自从四川被打烂之后,全国的供给压力,全部集中在江南与两浙之地,便让其有些不堪重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