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综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 第162章 我家华儿有运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故人相见,难掩其情。

盛纮和王大娘子带着长柏长枫在大门外隆重迎接,稍加寒暄便引着去了寿安堂。

“母亲得知大伯母和兄嫂今日进京,早早就在等着了!”

这话属实是保守了。

何止是早早就候着,盛老太太甚至都迫不及待出去迎接了。

早在接到宥阳来信,她就在盼着相见的这一天了!

盛纮一行人还没到寿安堂,便瞧见三兰扶着盛老太太迎面走来。

甫一见面,盛老太太便激动的紧步上前,大老太太也撇了拐棍,伸着手迎过去。

二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少年了……

多少年没有见面了。

这些年里,盛纮辗转各地赴任,而她们各自也都有了春秋,如今到了见一面少一面的时候,总盼着走之前能再见见老姊妹,能再说说话。

现在可算是实现了。

此刻情难自抑,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后也只是凝成简单的一句:

“老嫂子,想你啊……”

大老太太亦是浊泪盈眶,不住的点头。

两位老人深情对望,眼神倾诉衷肠良久。

墨兰忽然有一种触动,不由得想到几十年后。

几十年后,会不会有这样的姐妹惦记我?

墨兰思忖片刻,没有答案。

惦记她的不一定有,毕竟她跟家里的姐妹都没有那么亲近。

但跟她故意抢菜的肯定有。

如果几十年后还能坐到一个桌上的话。

一个老太婆跟另一个老太婆筷子打架,第三个老太婆在一旁“四姐姐五姐姐,你们不要再打了”,墨兰忽然有些想笑。

她觉得那样的场景肯定会很有意思。

收敛发散的思绪,墨兰瞧见大老太太和盛老太太也稍稍平缓,待盛维和李氏携大房两个兰向盛老太太问安后,二房的三兰也向大房的尊长们行礼问好。

接着便移步寿安堂。

正堂中,四周摆着不少冰盆,丝丝凉气飘起,散在空中,在炎热的夏季给众人带来舒适的凉爽。

大老太太和盛老太太上了年纪,脾胃受不得激,冰鉴里镇着的寒瓜,全都便宜了晚辈们。

寒瓜,党项和契丹也叫夏瓜,也就是西瓜。

皮厚籽多肉少,比不得后世那般水润可口,却也是非常难得。

难得到大宋很少见。

还是邢泽灭了前辽以后,西夏主动进贡来给赵官家解渴。

你瞅瞅,人家现在还是贡品!

完全没有后世滥大街甚至拿来喂猪那么掉价。

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倒也正应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话。

赵官家有了,邢泽自然也就有了。

邢泽有了……

那特么必须种啊!

不仅要种,还要培育改良。

水多才是王道!

嗯……辽国公说的是寒瓜。

盛家的寒瓜,就是辽国公府田庄上今年种出来的。

第一年还看不出来啥改变,不过邢泽相信再过个三五年,西瓜绝对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毕竟说到吃和种田,国人在这方面当属魁首!

小辈们啃着寒瓜,尊长们叙着话。

盛老太太问道:“这一路可还顺利?”

“顺利!”大老太太应道,“早些时候还偶有贼子作乱,去岁朝廷用兵西南,降服了侬贼,便再也见不到那些流寇了。”

盛老太太笑道:“那就好,平安就好呀。”

李氏开口道:“我听说,征南的那位岳将军还是太行军出身,随侄女婿打过前辽,部下都如此勇猛了,想来侄女婿更是威武,弟妹,侄女真是好福气啊!”

本是夸奖之言,但大老太太听了却是面色一顿,随即给盛老太太递了个歉意的眼神:

我知道她急,但没想到她这么急。

盛老太太不以为意,笑着拍了拍老嫂子的手,眼神示意到:

理解,明白,放心。

大老太太这才安心了许多。

李氏这个当娘的急,其实她这个做祖母的心里也急,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劳师动众的全家出动。

淑兰都十九了!

已经半只脚踏进了老姑娘的行列,能不急吗?

李氏迫不及待的想把话题引到辽国公府上面,就是想借机给淑兰的婚事求个准信儿。

没什么坏心思,但急不可耐多少有点失礼。

不过王大娘子这个人,众所周知,不拘小节,经常性掉线。

所以李氏的意思,她完全没有get到。

但是不妨碍她高兴啊!

你要跟她说别的,她或许不以为意。

但你要说她孩子好,那她得夸你有眼光!

“华儿……的确是有些运道在身上的。”

王大娘子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说道,不带一丁点谦虚。

这般直率不做作,倒是引得堂上众人开怀。

李氏还待引着往下说,却被大老太太一个眼神制止了。

随即话题就又被大老太太带了回去,叙叙旧,夸夸娃,盛维也顺势送出了准备好的礼物。

有盛老太太的,盛纮的,王大娘子的,长柏、长枫、长栋、墨兰、如兰、明兰……可谓是见者有份、面面俱到。

惹得盛纮直道:“兄长怎的如此破费?”

盛维倒是大气:“无妨,给孩子的。”

大房还要在汴京待些时日,倒是不必急着回礼,所以盛老太太只是给淑兰、品兰两个小辈和李氏这个晚辈送了见面礼——

琉璃簪钗。

琉璃阁出品,必属精品,色彩缤纷,流光溢美,喜的两个姑娘爱不释手,就连李氏都瞧着挪不开眼。

她们或许不清楚这见面礼的价值,但盛维清楚的很,就要开口拒绝:

“婶母,太过贵重了。”

盛老太太也大气:“长者赐,不可辞,都是给孩子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玩笑话,又惹得众人欢笑。

其后自是一番接风洗尘不提。

舟车劳顿,大老太太被盛老太太留在寿安堂安歇,盛维等人自有安排好的去处。

小辈们都是好性情的姑娘,没多会就打成了一片,才堪堪拾掇好,如兰就领着墨兰和明兰登门把品兰给叫去玩了,淑兰也被李氏单独叫去说话。

此时,联通南北的官道上,一队人马正在向汴京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