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老师,您小时候是不是经常能吃到这种好吃的特色菜菜?”项茗茗羡慕的问。

王潜似是回忆了一下,“并不是。”

“哦?”项茗茗诧异。

王潜笑了笑,“白花菜煎泥鳅,其中白花菜经常吃,泥鳅就很少吃到了。”

“泥鳅卖的比较贵,也很难抓。”

“我们那里,大多只有污泥塘才比较多,一年也就一次抓的机会。”

“一年只有一次?”项茗茗更加好奇了。

王潜继续解释道,“我们那里,一个村子分为十组,一组就是一个湾子,每个湾子大多数都是几十上百户同姓而居。”

“每一个湾子大大小共有十多个池塘,其中有一个池塘是专门弄成的污泥池塘。”

“这个池塘的作用就是每年到了稻谷育苗的时候,就会把池塘里的水抽干,然后每家每户下到池塘里将淤泥挖出来,挖出来的污泥在地上摆成方块的形状,再将泡好的稻谷种子撒进淤泥里面,最后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之后就是等待稻谷种子发芽。”

“也就是这一次,池塘的水抽干了,都下去挖污泥,正好可以捉里面的泥鳅。”

“而其它的都是清水池塘,里面的泥鳅很少。”

项茗茗听明白了,继而好奇的问道,“王老师,稻子种子不是种在水田里的吗?为什么你们那里是种在池塘里挖出来的淤泥里面?”

王潜笑了笑,“以前种水稻很麻烦的,它有很多个步骤。”

“首先,就是将稻谷种子装袋放进水里浸泡一晚上,次日就去池塘里挖淤泥,淤泥弄来了,就把水稻种子洒在上面。是撒不是埋,如果买进去,秧苗是冲不开泥土的,只能是洒在上面。”

“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秧苗涨起来,这个时候就要观察秧苗长势的情况再进行下一步。”

“等到秧苗长到手指那么长的时候,就开始手中将长在淤泥上的秧苗连着土分株。”

“两三株两三株的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秧苗,然后将这些分株的秧苗扔进已经整好的水田当中。”

“而这,只是第二步。”

“等到水田里密密麻麻的秧苗长到三指那么长的时候,在进行第三步。”

“拿上以前会使用到的秧马下到水田当中将秧苗扯出来再进行分株。”

“这次就是一两株连在一起分株,扯出来的秧苗就是电视里所看到的在水田中插秧的秧苗。”

“这次,将秧苗插好,就等着水稻长大,再进行其它方面的维护了。”

听到王潜的描述,项茗茗还是第一次知道种水稻竟然如此麻烦,本以为只是插秧就完事了,没想到竟然有着那么多步骤。

可见农民苦啊。

07年才结束交公粮的时代,农民们为国家的建设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有人以为工人的贡献要比农民要高,也不想想,在交公粮的时代。

有多少工人?

有多少农民?

一点点工人,比得上大几个亿群体交公粮的农民?

再者,那个时候的工人,真正有贡献的是那些技术革新人员,是他们改天换地,而不是单纯的工人。

项茗茗在心中感叹了一声。

农民苦啊。

以前,工人上班交税,现在退休一个月八九千的退休金。

农民交公粮也是在交税,啥都没有....

更何况,在交公粮的时代,大几亿的农民交的公粮才是维持整个国家的主力!

“原来种水稻这么麻烦啊。”项茗茗有些小惊讶。

王潜看出她心中的疑惑,“不同地方的种植方法不一样,只能说我们这边是如此种的。”

项茗茗点了点头,她见过其它地方种的水稻,确实不同地狱有着不同的区别。

“王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讲您小时候的事情吗?”项茗茗好奇的问。

王潜稍稍回忆了一下,感叹道,“小时候的事啊。”

“小时候,我们这有很多小龙虾,放暑假就去钓小龙虾,或者掏小龙虾洞。”

“现在,都绝迹了。”

“掏龙虾洞?”项茗茗惊了,“您不怕里面有其它东西在吗?”

王潜笑呵呵的应道,“龙虾洞一般不会有其它东西住在里面。”

“而且,我们掏龙虾洞都是选择的新的洞口,只要洞口被挖出来的淤泥是新的,就说明里面住着的肯定是小龙虾。”

“您不怕它夹你吗?”项茗茗追问。

“哈哈。”王潜笑了两声,“如果怕夹的话,就不会掏龙虾洞了。”

“既然选择掏龙虾洞,就默认会被夹。”

“那,您为什么要掏龙虾洞啊?”项茗茗再次震惊了,“难道就是为了吃吗?”

王潜的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是卖,掏龙虾去卖。”

“掏龙虾洞的季节,是在四五月份。”

“每天放学回来去掏一斤龙虾,第二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卖给路口收龙虾的人,可以卖两块钱。”

“两块钱一斤?”项茗茗再次震惊了,现在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少说三十多块钱一斤,两块钱一斤是什么概念?

“对,那个时候我们村口的小贩收购价就是两块钱一斤。”王潜笑着说,“当然,他拿到县城你去卖,就是八块钱一斤。”

“而我这种,因为要上学,每天就掏一斤龙虾,去县城的车费都要五块钱,不可能去县城,只能卖给他。”

“好吧。”项茗茗懂了,那个时候的交通没有现在这般发达,奸商中间赚差价。

“除了掏小龙虾,您还做过什么赚钱的事情?”项茗茗继续好奇的问。

“下鳝鱼。”王潜应了一声,“小龙虾没几年就在我们那里绝迹了,后来暑假的时候天天下鳝鱼。”

“就是用饮料瓶子,把尾部锯掉,再然后将买来的倒口缝在上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捕鳝鱼的筒子了。”

“再然后将挖回来的臭蚯蚓放进筒子里,拿到有水的稻田里放下,第二天收就行了。”

王潜语气一顿,紧接着又道,“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买现场的鳝鱼筒子,只是成品比较贵,远没有这种只买个倒口自制的筒子便宜。”

“至于饮料瓶子,那个时候还没有流行卖破烂,一个湾子几十上百户人,随便找找就能找到不少。”

“鳝鱼应该能卖不少钱吧?”项茗茗问。

王潜笑吟吟的应道,“我们那边集市比较多,所以相互离得比较近的集市,都会单双数岔开。离我家最近的集市,就是一个单数集市,一三五七九...等等这种单数日子就有就是这样子,所以我每两天卖一次,一次能卖个三十多块钱。”

“两天累积下来,能有三斤的样子。”

“差不多十块钱一斤。”

“好吧,又是中间商赚差价对吧?”项茗茗一斤学会了举一反三。

“对。”王潜笑呵呵的应了一声。

“别人像您那个年纪的时候,不是在家里看动画片,就是到处玩,想办法挣钱的很少。”项茗茗看着王潜,感叹的说。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潜并没有觉得这有很么特殊的,他那个时候很多家里的小孩子都这样,八九岁就会烧得一手好饭。

虽说像他那般想办法挣钱的相对较少,但也不是没有。

项茗茗若有所思,紧接着又问道,“王老师,我看网上说,您的二胡是跟您爷爷学的对吗?”

这话不仅网上有人爆料,王潜本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同样说过,“对,确实是跟我爷爷学的。”

“我爷爷除了种田之外,还是赶酒席的,经常去红白喜事那里拉二胡。”

关于这件事情,没有不好承认的,王潜直接实话实说。

“我们那边方言叫赶酒席,实际就是一种乞丐。”

“因为我爷爷那种不是主家花钱请过来的大老班,不是那种主家花钱请来的表演人员。”

“他们都是不请自去,厚着脸皮表演,厚着脸皮讨赏钱。”

项茗茗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自小生长在城里,压根就不懂王潜在说什么,作为一名记者,又不能表现出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两人就这么一边吃一边聊,聊了很多东西,在镜头中呈现了很多画面。

项茗茗觉得已经问的差不多了,吃的同样差不多了,随即提议道,“王老师,要不我们出去转转,看一看陆安这座城市。”

王潜点了点头,对于这种能够帮着宣传陆安的事情,他自然是没有拒绝的想法。

“那就走吧,我带你转一转。”王潜将桌上的白水一口喝掉,然后起身。

说实话,要不是他在陆安送过外卖,还真不能充当导游。

毕竟,他以前是混山城的,对那边比较熟悉,老家城市反而不是很清楚。

项茗茗跟在王潜的后面,很快就来到王潜之前所住的城中村。

这里,是项茗茗提议要来的,王潜并没有拒绝。

王潜所住的城中村的大楼是开放式楼梯,谁都可以进进出出上上下下。

项茗茗跟在王潜的身后,上楼来到王潜之前所住的单间门口,房门紧锁,只能在外面看看而已。

并且,由于是上班时间,其它住户们也都不在,几乎所有的房门都是锁着的。

如果早知道项茗茗要来这里,那么王潜就提前找富婆要一串钥匙。

“没钥匙,我们只能在外面看一下。”王潜面带微笑的说。

“没事,能在外面看看就已经很好了。”项茗茗比较满意。

采访,需要对比,才更有画面感。

先来这里,再去王潜的公司。

鲜明的对比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