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余生请笑纳 > 第35章 刘皓为祖父迁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035刘皓兄弟为祖父迁坟

三天后,拿到了首饰,也是一大包,琳琅满目的,费用花了三十两,这些全收进了空间里。

这次出来花了五百六十两,却也收了八千还有不少东西。

28号,大家一大早起程了,回到家刚好月底。

回程顺顺利利。

大家约好下个月府学见。

回到庄子,自是一翻欢天喜地。

每个人一把梳子,姑娘们大的是头花,小的是头绳,扇子也一户一把,护卫和孤儿们当然是每个人都有。

大奶奶家每人都收到礼物,且是贵重的东西,自是欢喜不提。

小马望州府是没有的,夏久时答应以后想办法买,暂时就先用家里的小马学,毕竟一个六岁,一个七岁一个八岁,还不是骑马的时候。

就是家里的小马,起码也得一年多后刘皓才能用,当时多收一匹就好了,不过刘皓也不是很着急。

高文的马不说了,是他的宝贝蛋,夏久时的马平时也就少量的拉车用,真正骑还是很少的,偶尔庄上和刘皓轮着骑骑玩。

马匹珍贵,他们的马还是不错的,出去没的惹眼。

两天后的一早,刘皓拉着刘辙给夏久时跪下了。

“二弟,你们这是干什么?”

刘皓红着眼,泪流满面:‘大哥大嫂,这几天夜夜梦见祖父跟我说想回家,不想在黄家偏坡上,能不能请大哥帮我兄弟把祖父迁回家?’

其实他真是不好意思,兄弟俩不是大哥早已经死了,如今少爷一样的生活着,吃的用的都好,亲兄弟一样。

可祖父这件事,他自己不行,银子不够是小事,这里离老家好几百里,来回就是二十多天,没人也不行。

夏久时拉两人起来:“二弟三弟,咱们一家人,不用这样,今天九月初,咱们先去府学报到,跟山长道明下个月上课,这两天我让高管家算好日子,准备好东西,尽量早一点动身。”

“谢谢大哥大嫂,棺木当时我买的是好的,二十两上好的棺,不用换。”

“我知道了,等下我们和夏茂夏丰一起去府学,听说报名就这几天。”

府学报名很顺利,夏茂夏丰已经是童生,夏久时刘皓更不必说,禀生哪里都欢迎,说好一周后入学。

夏久时给山长递了贴子求见,请假时间长了,当班的先生做不了主。

夏久时两人分在了乙班,夏丰夏茂在丙班。

府学分甲乙丙丁四个班,丁班是增进生,这些人还没有考上童生,但家里有钱有名,对府学院帮助不小。

不多时,山长的书童匆匆过来:“请问是二位要见山长吗?”

夏久时上前一步:“是的,是我兄弟求见山长。”

“请跟我后面来吧。”

“是。”

山长的书房在书院后面一偶,很是安静,旁边种着一些紫竹,微风拂过,静谧美好。

“就是这里,你们等一下。”小铜走过去,“先生,人来了。”

“叫他们进来吧。”声音温和好听。

两人走过去,向山长抬起头:“你们俩坐那,都是这次的秀才吗?”

听说一个第四一个第十,都很不错。

夏久时看了一眼面前的中年人,集齐了他对古代文人一切的美好想像,温文尔雅,又给人一种贵气的感觉。

“你们俩准备请一个月的假,为什么?”

刘皓上前一步:“山长,我是刘皓,我家原在淮北府旺山县,去年春祖父带我们逃荒到这里,祖父去年十月没了,大哥夏久时救了我兄弟俩,并带我们回家扶养。”

“这次考上秀才,夜夜梦见祖父想回家,大哥就想带着我们兄弟送祖父回老家安葬。”

向山长一惊,忙仔细问。

刘皓一一说了,这些没必要瞒着。

向山长看着夏久时,青松明月一样的少年,刚刚十六岁,上无父母长辈,一个人撑起了家,过了荒年,还过的很好。

是个很不错的少年郎。

“行,我准了你们俩的假,十月初过来上课,去吧,给你们的先生一张假条。”

“是,山长。”

高管家请人算了后天就可以动土,于是把一应东西准备了,后天一早挖了棺就走。

夏久时这次准备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带上,再带上高文高武夏一夏帆夏风夏顺,刚好两个马车装人,一辆骡车装棺木。

刘皓刘辙都要回去,这样家里又只剩下清儿宝儿,俩小的因为旱灾,一直没出过门,干脆一起带上。

到淮北府旺山县即使赶马车也得五天,因为棺木不好太快,刘爷爷刚刚走了一年,遗体也受不住快。

重新安葬后,刘皓兄弟还得在家守七天才能离开,这样起码二十天。

九月六号天蒙蒙亮,一行人带着起坟的工具来到城西郊二十里外的山坡上,一孤零零的坟立在那,简简单单的,没有拜台,没有松柏,只有一块小小的碑,上面写着刘皓兄弟还有他父亲的名字。

刘皓刘辙跪地大哭。

夏久时心里也很难过:“二弟,你带三弟快起来,时辰已经到了,咱们快些起棺,也好早点让刘爷爷回老家入土为安。”

一个时辰后,棺木套上高管家买的棺套,被抬上前两天特地加长的骡车,四周垫好。

坑已经重新填满土,一切仿佛从没有葬过一个离家的老人。

夏风刘皓赶骡车,因为骡车上是棺木,刘皓是长孙,得在前面为亡灵引路回家;高文高武赶一马车,车上是夏久时杏子带三个孩子;另外一辆马车坐着夏一夏帆夏风,车上主要是行李和粮食,刚好十二人。

夏久时觉得这些人够了,如今灾年已过,流民基本都已经回家,十二人中除了杏子还有三个孩子武功差点,剩下的不能说是高手,但每人都可以对付几个普通的大汉,就是杏子和孩子,也都不错,毕竟两年来从没有断过练功。

这一路是不打算住客栈,客栈不会愿意这样的客人,所以两个帐篷和草料还是放在车顶上。

车厢里铺上两床旧被子,三个孩子就坐在上面玩,刘辙本是很伤心,可两个弟弟一哄,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悲伤,三孩子躺在被上吃着果子。

空间里种了十棵葡萄,十棵石榴,一棵桃数一棵梨树,上面不同于庄上的,挂满了果。

夏久时现在已经知道,空间里的果树也是一年挂果一次,既然这样,果子也不着急摘,吃一个摘一个,不会掉也不会坏。

出发前,他悄悄的摘了一筐放粮食一起,那些给其他人吃,自己这里也在车座下面的柜里放上一点,真的是一点点,不过做做样子,每次拿水果还是他自己。

九月的天早晚已经有些冷,白天却有点热,但越往北会越温度低,所以夏久时让所有的人都带了薄袄,薄被。

走的是官道,中午就在路边小林子边歇脚。

骡车放的稍微远点,多少有些气味,幸亏高管家买了上好的棺套,刘皓带刘辙去嗑了头烧了纸,并上了一个馒头一个果子。

这次出来没有带高云,高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如果跟夏久时一个车不方便,跟其他男孩子也不行,所以换成了高武。

高文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夜里值班,上半夜两个,下半夜两个,第二天白天轮着休息,这样每人都不会很辛苦。

出发前,夏久时给他们六人一人发了五两银,算是外出的补贴,其实外出不会让他们花一分钱。

几个人心里也很喜欢,他们最大的是夏一,今年二十一岁,最小的是高武,十五岁,其他几个都在十六七,多存银子,将来成家总是好的。

高文已经定了兰花,夏一也说好了针线房的一个姑娘,几年之后应该都会成家。

杏子中午焖了一大锅干饭,上面蒸了干菜和鸡蛋羹,他们这些天也陪着吃素,但鸡蛋不要紧。

而刘皓兄弟这次则重新吃三个月的素。

庄上现在伙食不错,肉是不好买,但隔三岔五的,夏一他们会去后面的大山打些猎物,吃一些熏一些,多了也卖些给舒家酒楼。

“久时哥哥,你怎么带了那么多粮食,咱们十二人算二十天,最多三百斤,我看你带了六百斤。”

“杏子,多带些不过是给些给隔壁的人,让他们帮着刘家的祖坟,现在粮食还是很紧张,上半年基本都是红薯土豆,米却是得明年七八月才能收。”

“哦,知道了。”

不远处的刘皓红了眼睛,他家在当地没有实在亲戚,不过跟村长家处的不错,村长家的小儿子就是跟他爹一起出去的,但他家四个儿子,许多孙辈,如果能给些粮食确实是好的。

已经欠大哥许多,就多欠些吧,这辈子慢慢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