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肌肉影帝 > 第241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1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你果然是好演员!”

许安华很感叹,演技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敏感的心,能感知到周围的一切。

自己社恐,惧怕人群,不想被外界影响,总想作出一副特立独行的姿态,却也会暗暗揣度旁人的看法、

看到骂的人,一边表示不屑心想你算老几,连怼都懒得怼,一边又好像默默受了几分内伤。

“都是拍文艺片,我跟和王家卫根本是不一样的,他可以一部电影拍好几年,每场戏每个镜头都务求精雕细刻,节奏不紧不慢。”

“我就完全相反,永远都很着急,急着找剧本,急着准备,急着拍摄,拍完还没等上映又急着筹备下一部……”

“即使一部片拍三年,也总是在一个着急的状态里,根本不像他那么气定神闲。”

“哎,没办法!”

丁诚用心听着,看似闲聊,其实很很重要,关系到未来如何跟导演沟通和相处的模式。

合作过七八个导演,风格各异,作品其实就是传达他们的性格,对世界人生的看法。

徐英华最理性,逻辑性强;徐文峥很聪明,商业嗅觉很敏感;关虎和丁胜骨子里有血气,总想表达点不一样的东西。

王天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什么,加上运气不错,所以才能走到今天。

许安华也不傻,暗自观察丁诚的状态,越看越欣赏。年轻人很聪明,不是小聪明,而是有股子灵性。

导演不怕手把手教演员,毕竟不是谁都能领会精神,但沟通成本有高有低,好的几句话就能上手,拍几条就能找到感觉。

差的折腾半天还不行,不光是导演自己,整个团队都要拖后腿,找谁说理去?

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丁诚远比作品里的更出色,真诚的笑容,干净的眼神,令人感觉很舒服亲切。

难怪能得到刘天王的欣赏!

在丁诚看来,许安华对电影的执着追求毋庸置疑,可她的质量不稳定也是事实,往往都是成一部,紧接着就糊一部,时好时坏。

除了上面提到的因为太着急,还不时出现一些明显的制作上的缺陷,有时是制作经费或时间所限,有时是剧本未完成便开拍,有时是后期制作仓促……

说到底都是由于她对自己作品的质量坚持得不够。

因为她始终不是王家卫那种艺术家、对作品有完美主义追求的导演。

反而习惯于照顾老板们的投资、工作人员的福利以及人际关系等非艺术的考虑。

一旦作出艺术上的妥协……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想得罪人,不想欠人情,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将就。

其实纯粹的艺术家有时候必须不近人情、唯我独尊、一将功成万骨枯!

昨天瑶仔做功课,找来一本她曾经的自传,好家伙,堪称口无遮掩的劲爆。

骂自己细节不讲究……画面缺乏电影感……节奏控制也不太强……

而且不会写剧本,总依赖编剧,一遇到剧本不行就没辙了。

几乎都是挑刺,即便是那些拿遍各种大奖,所有人都交口称赞的作品,在她眼里也是一堆缺点。

导演一般都会把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爱都爱不过来,尤其是现在的某些导演,别人说一句坏话甚至恨不得亲自下场撕。

和他们比起来,她真是太清奇了,无异于是自己对自己的吐槽大会。

电影处女作,也是港岛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疯劫》吐槽:拍到后期,张艾嘉和林子祥查案那几场戏,突然没了感觉,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么。

第一次改编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套戏当然失败,美术做得不够细致,两个主角的戏剧性我又捕捉得不好,所以没什么好看。

临时顶替白景瑞导演的《魔都假期》——我没将个人观点放进其中,没什么料。对我来说,这套戏浪费人力、物力同胶片。

讲述动作片武师生活的《阿金》——拍摄时间很仓促,因为种种原因限定自己要在七个月内拍完,于是不停催催催,同时又瞎添乱。

海岩小说改编,当年在内地最火《玉观音》——过程特别不好,我都是自己带团队,这次只是一个受雇的导演,所以事事都要听别人讲,严格按照内地的规矩。

其中一个老板提出要用另外的演员来演毛杰,是一个他认识的朋友,临到开拍才跟我这么说,当时已经确定用霆锋,夹在中间,很难做,每天都很烦!

就连刘天王,虽然是她一手发掘的,照样当年主演的《极道追踪》,直接怼:“我不太喜欢刘凯华,觉得他没有说服力,有点不妥,但又讲不出不妥的地方。”

对舒淇的批评就更具体,主演《幽灵人间》事后说:“对她很失望,本来角色是戏中最好的,但她拍摄状态很差,可能是因为太忙,拍摄时整天都像是没睡醒。

要跟她谈一谈,但最后还是忍了,觉得没必要跟她吵架,否则吵完架以她的状态,很有可能会玩失踪。

甚至《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的小马哥:我对他有一些犹豫,因为不太确定是不是太夸张?

就连斯琴高娃凭借此片获得金像影后,她也并不觉得演出称得上完美: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她跟小孩之间那部分戏有点太紧张,应该放松点的。”

这种梗比比皆是……

自己看完吓一跳!

当时不太明白,拍的时候总是着急,总是将就,总是轻易放过,然后拍完又觉得全是问题?

既然事后吹毛求疵,当初干嘛不仔细一点呢?

直到见面聊天才有点明白,这就是她的性格,片如其人,若有一天她在这方面执着起来,说不定那一贯的人文关怀和宽容胸襟也烟消云散,更加得不偿失。

因为她是宽容的人,宽容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涵上,也体现在拍戏的过程中,这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得必有失。

至于事后她喜欢给作品挑刺,指出演员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她不宽容,因为她在挑完刺后,总会把问题都揽到自己头上,责任都由自己来扛。

连外界普遍赞美善于调教演员的优点,也被她自我否定,就是这么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