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喽!”
“开宝箱!”
第二天等炉子完全凉下来,鲁善工心砰砰乱跳,平复好久,拉开炉门,大喊道:“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开!”
“哈哈哈,成了!”
看着眼前六个素胎,仰天大笑,居然全部成功,没有一个失败品!
“多谢风火仙师保佑!”
赶紧上柱香,把素胎都拿出来,对着阳光仔细检查,基本上达到满意,除一个略有瑕疵外,其他五个都算过关。
鲁善工把五个素胎放好,拿起略有瑕疵的那一个,作为试验品,开始最有难度的关键,刻花透雕!
用手反复摸索素胎,感知胎质,闭着眼睛体会厚度和密度。脑中闪过各种想法,寻找最合适的切入角度。
拿起最锋利的刀,在素胎上轻轻打底稿,划上浅线条,半刀泥有五种境界:阴线划纹、浮雕剔花、刻花、篦划纹、镂雕。
原理是剔除素胎表面多余土料,用以增加阴影效果,突显出纹饰本身的立体感。到宋代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独特艺术风貌,独具一格,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定窑,特别是白瓷,五大名窑唯一靠纹路能流芳百世的顶级作品。
鲁善工拿着刀,用锋利刀尖在薄如蝉翼的素胎上轻轻划出线条,鱼鳞网纹,这叫刻花。其特点是着力较大,花纹有层次,最常用来打底稿,也即是勾画原始线条。
北宋中期以后,前期所常见的浮雕剔地和针刻花技法,已逐渐为一种新的斜刀刻花手法所取代。这种更为有效的刻划技法被称之为单入侧刀法,也就是半刀泥。
以直刀深刻、斜刀广削的刻划方式,可以在不需要完全剔除纹饰四周胎土的情况下,制造出立体阴影的效果。
刻划出来的线条,犀利流畅,层次有别,与前者大面积剔地浮雕的手法比较起来,刻花则更为简洁便利,相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很快完成,因为胸有成竹,难度不大。放下素胎,接下来才是玲珑瓷最具挑战的工艺,镂雕!
其实镂雕是一种工艺,不只是瓷器,最出现在玉器和木器上。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单面雕,有的是双面雕,乃难度最大的手艺。
瓷器中很少使用镂雕,因为很多是实用器,除玲珑瓷外,只有乾隆转心瓶也使用过镂雕,两者都是巅峰之作,可见其难度之大。
镂刻要求匠人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
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鲁善工站起身,走到工作台,拿起一套工具,喃喃自语道:“难道这就是天意?”
锔瓷!
手锤!
一击入锔!
人这一生,需要经历很多事,有好有坏,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干这件事!
可突然到达某个阶段,你会发现,以前的积累,甚至是当时被认为的浪费时间,或者玩物丧志的行为,猛地变成制胜关键,成为平步青云的最后一步!
鲁善工把玩着锔瓷工具,慢慢拿出手锤,看着爷爷的牌位,感叹道:“原来老天爷是在这里等着我吗?”
镂雕最大难度就在于镂空部分,不能有丝毫裂纹和裂纹,否则容易造成断裂。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
甚至是针,行话叫针雕,出现在核雕或是微雕中,细如毛发,分毫必现。
讲究先外后内,外层景物及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所以说比起其它作品来更为细腻精致,呈现给人的是一种立体化多元化的细节美感。
说实话现在鲁善工的刀法还达不到能重现玲珑瓷的水平!
就连研究几十年半刀泥的唐明,巅峰之作也不过是影青瓷,最多达到刻花境界,离镂雕还差一个层次。
可是鲁善工有另一个手艺,可以说是真正家传,锔瓷,打孔!
这才是他重现玲珑瓷的最大杀手锏,既然用刀不行,那我就用锤!
瞬间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艺不压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拿起熟悉的手锤,这段时间虽然没有练习锔瓷,可刀法上的精进反而让手感和力量更上一层楼,加上对素胎的深度了解,鲁善工甚至好像能感觉到手里瓷器的呼吸,甚至是每一次心跳!
万物有灵
原本平凡无奇的泥土经过烈火,浴火重生,涅盘重生,空气穿过微小缝隙之间,一深一浅,一呼一吸,仿佛被赋予全新生命。
鲁善工不由自主闭上眼睛,用心体会,全神贯注,跟素胎融为一体。眼前出现密密麻麻的鱼鳞纹,自己仿佛置身其中,灵光乍现,手锤闪电般飞快移动。
如果有人在旁边看,现在的鲁善工好似一台高速运转的缝纫机!
左手不停旋转素胎,右手一抬,一落,电光火石之间,丝丝尘土飘落,一个个小孔出现,沿着鱼鳞纹均匀分布,如机器般精准。
如蜜蜂在花朵中灵巧……
如清风拂过树叶……
如流水划过青石……
如鱼儿在溪中嬉戏……
如鸟儿在林中穿梭……
如种子在泥土中慢慢发芽……
如绿叶悄然无声抽出新枝……
如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难以言喻的灵性和活力!
脑中一片混沌,无思无想,不喜不悲,如天道轮回,安静看着一切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这就是法!
这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