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217章 心照不宣,禁军扩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心照不宣,禁军扩军

有些人,走着走着,注定陌路,分道扬镳。

江湖路远,各自珍重,而真假李星云的事,这些人也注定永远不会知晓,那些埋葬在历史中的尘埃普通人永远也无法接触到。

悠悠青史,百姓或许只会在饥荒和灾年之时留下只言片语,余者不会有多余的叙述。

成都府。

袁天罡望着镜心魔呈上的情报,面具下发出不明的笑声,“有意思,先声夺人,这步走的正合本帅心意,真是心照不宣的一步棋啊。”

他手上的情报赫然是苏铭公然在朝廷宣布自己派人寻找龙泉宝藏的事,袁天罡本就是想将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吸引天下人的目光。

现在有了天子的背书,这件事便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只会觉得理所当然,这样,他就不必费心思让洛阳朝廷与他保持一样的步调。

毕竟,找到龙泉宝藏之前,这场戏还是要演下去,真正的李星云不必那么快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当中。

若是太早暴露,这场戏就没意思了,所有人都会知道这件事是他袁天罡一手主演,那吃相也未免太难看。

像现在这样顺水推舟,润物细无声的引动舆论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说苏铭是为了尽量保证自己的身份不露馅,那袁天罡便是想让龙泉宝藏这件事变得合理,让世人接受。

到时候,龙泉宝藏这局棋结束,世人只知道是天子找到了龙泉宝藏,天命所归,而不是活了三百年的袁天罡在背后一手主导了这一切。

毕竟,在史书上,他袁天罡已是个死人,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阴影,注定见不得光。

这种事自然瞒不过明眼人的眼睛,但他们纵使知道是袁天罡在背后操控一切,但是他们敢说吗?

他们不敢,只能乖乖的配合袁天罡演完这场大戏。

知道内情的,不敢说,敢说的,不知道内情,一切就那么顺理成章,功劳与天命都是天子的,百姓们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不良帅在暗中谋划。

多么完美的剧本!

两个人目的不同,但有些地方却是不谋而合。

“大帅,他正在洛阳扩充禁军,再过不久,恐怕整个洛阳都要落入他手中,大帅,万一他暗中使坏,到时候您的计划生出变故,那就不好了。”镜心魔站在他背后,头颅依旧低着。

“哼,区区一人而已,翻不起浪花,不过,你倒是考虑的周全,居然能想到这一步。”说完,袁天罡微微扭头,意味深长的看了镜心魔一眼。

镜心魔头低得更紧,用谄媚的语气道,“大帅谬赞,我不过是敲敲边角罢了,这计划还得靠大帅来掌舵。”

“不过,你说的也在理,让洛阳的不良人盯紧点,一有消息,马上汇报。”说完,袁天罡的身影便消失不见。

等了许久,没听到声音,镜心魔悄悄抬起头,才发现袁天罡已经走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惨白的脸颊满是惊惧。

刚刚虽然他没有抬头看,但袁天罡那一眼却给了他实实在在的压力,都说伴君如伴虎,但在他身边感受到的威势,却是比伴君更胜一筹。

……

禁军大营。

往昔这里一片冷清,鼎盛之时,这里可驻扎训练数万大军,如今,却只有可怜稀少的五千人。

如今,时机变动,禁军终于扩军了,虽然只有三万人,但苏铭却依旧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准则,严格把控招收禁军的标准。

不得不说,自从他登基以来,洛阳周边的人口越来越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城。

来自天南海北的行商以及各地的流民源源不断的汇聚到这里,在乱世中,人口是包袱却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后世,大家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人只要活着,便能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因为粮食温饱早已经得到解决。

但是在古代,粮食问题始终是封建王朝最头痛的问题,所以,过多地人口就成了包袱。

只是,现在的洛阳还不存在这种情况,几十年的战乱,洛阳民生凋敝,原本的世家大族大多都被黄巢和朱温霍霍了。

没有了他们,洛阳周边的大片土地无主,若不是乱世战乱,这些土地早就被人占据。

随着洛阳秩序稳定,这些无主的土地被再度开荒,流民也不断涌入这里耕种粮食,即便有权贵想要侵占土地,但却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局面。

李存勖时期,洛阳迎来了兴盛却又迅速破败,甚至险些遭到兵灾,直到苏铭登基以来,天下局势才逐渐趋于平稳。

而洪武元年的科举也逐渐凸显出了作用,上千名举人进士到官府履职,他们大力接收流民,复耕土地。

这些举措被来自各地的行商当做谈资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逃亡的流民也不断的涌入洛阳,行政力量跟上,洛阳总算是有了以前鼎盛时期的几分气象。

大量的人口带来的是足额的兵源,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几把刷子。

禁军首先在洛阳征兵,但也仅仅只选出了一万多合格之人,随后他们又到洛阳各县征兵,结果直接超额了一万人。

在这个时代,当兵远比做农民更有保障,更有前途,乱世之中,手中的刀枪才是硬道理。

超额之事,本就是苏铭授意,这人都征来了,难道你还要让我送回去不成?

不可能的,三司虽然有意见,但还是拗不过皇帝的意见,捏着鼻子把钱粮给拨了。

五千带三万五千新兵,一带七,算是较为合格的比例,他这做的也不过分,要知道,他可是一直下了血本在培养这五千禁军,完全是把他们当成军官培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他养了还不到一年,但这些人却也勉强能用,毕竟,这都是拿钱堆出来的。

历代以来,中原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实都不弱,前提是军饷要足额到位,君不见大明孱弱的边军投靠带清后,原本弱鸡的他们摇身一变,猛地不行。

军饷到位,什么都给你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