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题:小霸王项声战败彭城内陷恐慌,兵临城下上柱国陈婴心生感慨
击败敌军算不上什么功劳,敌军若大部分逃走,不只是养虎为患,自己也会陷入泥沼。
大破敌军,重创敌军才是立功。
如此灌婴先是猛然突袭,激怒项声,使得项声不愿被动缩在壁垒内,然后一点点引入伏击圈。
伏击圈的布置不易,但让这种身经百战的项声上钩则非常难,故而灌婴才以身为诱饵,亲自上阵厮杀。
击杀薛公是导火索,真正让项声要主动出击的是楚军的士气。
是军士气在一天天变弱,项声等不及,立刻开战可能会不胜,但如果等的越久,战胜的可能性越大。
灌婴可以等,他有其他汉将在别处呼应,甚至还有一个黥布在一旁对着楚地虎视眈眈。
可项声不能等,他没有后援,项羽已经将后方的大权完全交给他。
现在的项声只能靠自己,彭城的项它和陈婴等那是最后防线,不能指望他们。
如果最后不得不要靠他们,那西楚真的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所能依靠的只有他和这支军队,士气散掉必败无疑,故而趁未散之前,选择出击。
士卒并非皆亡命之徒,怕死是天性,一人跑重罪,大家都跑,法不上众人,不跑就是傻。
见楚卒溃散而逃,项声没有下令诸将斩杀逃兵以阻止,而是对郯公、留公旋下令,迅速组织这些所剩无几的“精说”退向彭城。
最不想见到的情况还是发生,退向彭城,不得已而为之。
彭城,如今的西楚王都曾在刘邦率领各路诸侯一路东下时,颤抖,好在项羽以闪电般的速度回援,最终回归西楚怀抱。
如今的彭城防守比较严密,不仅彭城外有兵马驻守,萧砀之间也有兵马。
彭城中的王宫里最近人影攒动,非常的忙碌,每个人都是小跑,连快走都嫌浪费时间。
各地战报如雪花一样向彭城王宫汇聚回来。
远在河南地的项羽是暂时没有时间来管西楚后方的事情,西楚后方重地项羽交给两个人,
一个是项它,另一个则是项声,项它相当于镇守后方的丞相,项声则是镇守后方的大将。
将相配合,这是项羽留在西楚后方的主心骨。
一个坐镇,一个扫除繁杂的荆刺,然这两人中尤其项声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西楚后方不断失守的情况下,彭城依旧岌岌可危,项它所能做的是固守彭城,能够挽救彭城后方,尤其是淮北区域,那就要靠项声这名车骑将军。
故而项它极力的配合项声收复失地,努力的供给粮草,给辎重,当淮北逐一被平定的消息如秋风一样刮来,项它心安意定。
只要西楚后方在西楚的掌控内,就能源源不断给前方的项羽提供动力,至少不会添乱。
或许是好消息太多,陈婴居安思危,感觉这里面还是暗藏危险,建议项它对复定的淮北,进行安抚。
项它觉得有道理,当他和陈婴等商榷安抚策略时,又来一则消息。
或许是习惯项声收复淮北诸城池的消息,以为又是好消息,准备午餐后再说。
这些日子,传令的寺人往来于廊道之间,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只是这次的消息让项它大惊失色,世事变换竟然如此之快,令人难以招架,很容易造成心情的郁结。
项声军如果大败,那么彭城必将岌岌可危,项声便对陈婴说,“项声战败,彭城岌岌可危,吾不愿坐以待毙,愿率军于城外合兵共抗汉军,彭城就交于上柱国,愿上柱国谨守。”
陈婴乃西楚的上柱国,官位要比项它这个柱国要高,但在西楚的权利中心,项氏子弟与外姓之人相比,项羽更信重项氏子弟。
这在刘邦阵营却是另一番景象,除却王者级别的人物区别对待,其余人才可谓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人尽其才,是刘邦为王后的逐渐领悟。
可在西楚之内,项羽用人不是没有外姓之人,只是没能一直贯彻,比如曹咎、龙且、季布、钟离眛、黥布、恒楚、公杲、召平等等,
起初不必刘邦人少,只是后来受到陈平的离间计,很多外姓逐渐失去信任,如类似于陈平角色的钟离眛也被怀疑。
陈婴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这种情况他早已听进心里。
当时陈平在项羽这里也是颇受重用,拜为都尉,只是级别没有钟离眛高,或许是钟离眛和陈平有相似之处,项羽更倾向于钟离眛。
可如今情况大变,自从亚父范增、大司马曹咎、大司马龙且死后,外姓人在项羽那里几乎得不到重用。
陈婴这个上柱国几乎也成为一个空头街,不过他知道自己在将兵能力上是比不过那几位,信任度又没有项氏高,
现在的他听闻项声战败,心里忽然感到有些发慌。
如同在一个公司,看着一个个熟人都离开,自己开始感到恐慌,觉得很没底。
或许该考虑一下换阵营,不过陈婴是个严谨的人,凡是思虑比较多,他在西楚这里是上柱国,类似于大汉的太尉或者大将军、中尉之类的,在大汉那里这些职位必定已无空缺。
在乱世生存为第一位,在西楚虽无实权,但能够获得丰厚的俸禄,可如主动降汉,待遇如何未知。
在汉军围攻彭城时,汉将如劝降,此时投降,那待遇必然不同。
这些纷杂的思维不过一瞬间,陈婴的眸光也只是闪了几下,随后道,“项柱国安心,婴愿与项柱国共守彭城。”
如同他的人一样,陈婴的话也很严谨,他可以与项它共守彭城,如果他项它自己也战败,甚至被俘,他也不会固执的做个愚忠之臣。
得到陈婴的回应后,项它立刻率军出城,并将萧砀之间的兵马调在彭城的东南,准备迎接项声,与其合兵战汉军。
项它和项声见面,各自心生感慨,不过两人没有多少时间感慨,因为汉将灌婴已经率军追击而来。
灌婴所率的汉军在冯敬、李必、骆甲三人的管理下,不仅没有变少,反而不断的加入精壮之士。
这些心怀立功获爵光耀门楣的壮士非常兴奋的加入,每个人都愿意加入胜利军,跟着乘胜而击的军队,立功事半功倍,否则别说立功,连小命都会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