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黄天之世 > 第七百四十五章 青州之役、太平遗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四十五章 青州之役、太平遗孤

“既然……”

正说话间,房舍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许攸的言语。

木门被守卫在庭院内的卫士拉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件香色为底,同时绣着鹰狼两兽的衣袍。

走入房舍之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鹰狼卫的指挥使刘辟。

不用通传,便可以直接进入许安所在地方的人也就只有刘辟了。

刘辟走入房舍之中,看到阎忠和许攸两人之后,先是向阎忠行了一礼,随后绕过了桌椅快走到了许安的身旁,俯低了身子,将一封拆开的书信,还有一封未拆开的书信呈递到了许安的面前,同时低声向着许安禀报着什么。

刘辟每说一句,许安的脸色也是放缓了一些,但是随机又紧蹙了起来。

刘辟没有久留,简单的禀报了几句之后,再向许安行了一礼,随后干净利落的走出了房舍。

黄巾军从许安在太行山之时便已经保持着优良的军纪,在如今的明廷,分别出到底是学堂出身还是军队出身最简单的办法,看起走路的神态。

不急不缓,步履稳重者多半是出身于学堂,而动作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者必然是军伍出身。

刘辟出身于军中,自然也带着这样的习惯。

许攸本来准备离开,但是看到刘辟进来之后便又重新坐了下去。

刘辟亲自来找寻许安,还是这种场合打断谈话,那么证明这封情报应该颇为重要。

如今西域、北境、南疆局势还算稳定,都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就算是出了乱子,那也绝对是极大的乱子,刘辟不会脸色如常,那么唯一可能出现情况就是在东面,多半是中原的汉魏两庭出现什么变化。

所以许攸停留了下来,他虽然是中书府的府令,但是他并不甘于只是中书府的府令。

阎忠不可能永远是内阁的首辅,内阁的首辅最终将会有人来替代,而如今能够争取内阁首辅之位的人,只有他和贾诩两人,他要留在这里,等待下文,看是否能够初言献策。

许安再度拆开信封,许攸的猜想没有错。

确实是中原出现了变故。

旱情虽然只是波及了中州三辅地区,但是蝗灾却并不仅仅只是在中州肆虐。

今年三月之时,就在太平道建国之时,汉军在袁术、朱治两将的带领下誓师北伐,田丰也在此前临危受命接管了指挥权。

袁绍诏令蹋顿亲领乌桓骑八千南下驰援青州,又鞠义领先登营五千,路昭幽州骑四千南下驰援青州,并将麾下最为精锐的重骑兵“虎豹骑”也由蒋义渠带领派往了青州,有六百骑,全部交给田丰节制,魏庭几乎投入了血本。

田丰进入了青州之后,收拾了袁谭留下来的烂摊子,在各地整备城防,又重新收拢了军兵,并开始整训。

青州兵之中的老弱**多被裁汰,贬为了辅兵。留下的青州兵只有一万八千余人,其中有两千人是骑兵。

当初战败之后,逃得逃,散的散,臧霸收拢残兵以后,原本的三万大军,只余下了一万三千人。

田丰所能调动的总兵力,步卒只有三万六千人,骑军有一万四千六百人,合计有五万大军。

算上了辅兵、民夫、田丰以做疑兵之计,号称有十万大军驻守青州。

不过汉庭已经铁了心要打这一仗,就算真有十万大军,他们仍旧不会改变北伐的想法。

三月下旬,青州之役正式爆发。

汉军兵分两路,自东西两路同时向青州进军。

东路军,由荡寇将军朱治统领,领孙策、凌操、周泰、蒋钦等将,经由徐州琅琊国进攻青州的北海国,攻取青州东部。

共有军卒两万七千人,其中有五千人是精锐的丹阳兵,号称五万大军。

西路军,由前将军袁术统领,领曹操、刘备等将,经由兖州的济北国进攻青州的平原郡与济南国,攻取青州西部。

共有军卒三万六千人,刘备麾下的五千幽州骑也在西路军的序列之中,号称十万大军。

实际上汉军两路加起来只有六万三千人,但是却号称有十五万大军。

孙坚并没有参与北伐,而是屯兵于东郡濮阳,戒备洛阳地区和黄河北岸的魏军,防止魏军突然南下渡河。

从总体人数上来看,汉军军力占优,应当战力要更高,但是实则不然。

汉军的骑兵成建制的也只有刘备带领的五千幽州骑,而魏军却是拥有一万三千六百人的骑兵部队,其数量远超过了汉军的骑兵,甚至还有六百重装骑兵,这六百名重装骑兵可不是此前原先那些武库里面的轻型马甲,而是改良之后的重型马甲。

有了新式的骑具之后,重装骑兵可以装配的装备便越发的多了,而且战力攀升到了极高的程度。

袁绍一共武装了一千两百名重甲骑兵,在之前便将其编为了“虎豹骑”,由蒋义渠统领,毕竟蒋义渠此前有统领甲骑具装的经验。

不过汉军也并非没有优势,虽然汉军没有魏军那般财大气粗,但是汉军刚刚新胜,士气如虹,战意高昂,而且其猛将如云,骁将如雨,反观魏军,却是只有鞠义、路昭两将可以调动。

青州之役即将爆发前,公孙度就在许安的命令之下,下令全军撤回辽东,辽东有大量早已经修建好的海船,在不久之后就将营州留守的人全部运回了辽东。

随后得到了太平道钱帛支援的公孙度便开始依照计划向着朝鲜半岛扩张,因此营州如此又重新了回到了青州的势力范围之内。

青州之战双方几经起伏,汉军士气如虹。

东路汉军还是攻占了青州北海国的南部地带,西路汉军也攻入了济南国忠。

但是没有袁谭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指挥官,魏军的指挥官换成了田丰,两路军取得的战果也就止步于此了。

青州魏军在田丰的带领最终还是硬顶住了汉军的数波进攻,战局陷入僵持。

朱治想要扩大战果,继续进攻,指挥大军进攻平寿,想要一口气将北海国的中部也纳入囊中。

但是交战之中,田丰突然派出虎豹骑,同时分出骑军迂回包抄,差一点便将朱治带领的东路军全歼,最终孙策带领丹阳兵拼死力战,以伤亡过半的代价,这才稳住了军势,没有形成溃败。

随后朱治指挥东路汉军南撤到达了营陵城后,暂时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

西路汉军攻入济南国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北方的黄河还有不少的魏军,一旦他们太过于深入青州,后路可能会有被切断的危险,就此全军陷入青州之中,最后被魏军全灭。

而此时田丰也并没有多少的进攻能力。

青州兵虽然经历了整编,但是整编的时间并不久,守成有余,进攻却不足。

双方鏖战四月有余,青州局势在七月陷入了僵持,双方都没有办法,汉军总体而言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却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扩大战果。

原本汉庭上下都认为会是势如破竹的局面,但是现实却是重重打了他们一记耳光。

装备了新式骑具的骑军不仅使得骑军冲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的提升了骑射的精准度,还有骑弓的射程。

乌桓的骑军还有魏军的骑军用骑射使得汉军东路军伤亡惨重,若没有孙策殿后,恐怕东路军此时已经全军覆灭。

而那些人马皆披重甲,犹如罐头一般的重装骑士更是刷新了众人的认知。

那些重装骑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凿穿数营军阵,简直就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朱治带领的东路汉军大多都是历战的精锐,但是面对着虎豹骑的冲锋,却是顷刻之间六阵连破,最终若不是孙策带领的丹阳兵挡住了重骑的冲锋,只怕是如今青州的局势已经逆转。

“虎豹骑……重骑兵……”

虽然早已经听过魏军中的虎豹骑,但是再次看到虎豹骑这三个字,许安还是觉得有些讽刺。

原本魏王应该是曹操,而虎豹骑也是曹操设立的,但是现在却是都变成了袁绍的头衔和军队。

而曹操现在虽然成为了兖州牧,但是原本那些属于他的将校、谋士基本上都到了其他的手中。

郭嘉、戏志才、荀彧等人到了刘宠那边,而许褚等人却是到了孙坚帐下。

五子良将原来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但是现在张辽、徐晃到了太平道之中,张合身死,乐进和于禁倒是跟着曹操。

但是许褚却是被孙坚拐走,连虎卫都没有了,倒是典韦还是归属在曹操的军中,如今好像也升任到了校尉。

被改变的时间线,曹操绝对是被薅羊毛的最多的一个。

而孙氏一门却是得到了一波史诗级的加强,刘备也加强了不少,起码比历史上连个根据地都没有要好得多。

青州战场本不应该会陷入了僵持,因为战事起后,孙坚能抽调一部分的兵力前往青州驰援。

但是蝗灾影响了兖州,甚至波及到了豫州之地,当然洛阳地区也自然没有避免。

因为蝗灾的影响,袁绍和孙坚两人都陷入了一个同样的局面的——缺粮。

魏庭缺粮并不严重,因为本来洛阳地区就没有多少人,而且其坐拥青冀富庶之地,又有冀州的豪强世家的支持。

但是汉庭这边却是陷入了僵局,因为连年的用兵,汉庭的粮食的储备几乎已经见底,这一次为了北伐青州,已经是筹集了数月的军粮,东拼西凑才凑出了北伐的物资。

但是这一次的蝗灾,直接摧毁了半个兖州、还有小半个豫州的田地,各地粮价飞涨,储备根本完全不够,只能勉强供养军队,根本无法赈济平民。

兖、豫两州大量的农民因此失去土地,不得已卖身为奴,宣告破产。

而汉庭对于这一切,却是束手无策,刘协对于这一局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刻,刘协虽然年幼,但是他也明白了一件事。

那些豪强世家和他似乎并非是真正的站在一起……

刘协如何想,许安并不在意。

平寿之战实在是太有参考的价值,原本许安还在考虑要不要去培养一支重装骑兵部队,但是这一次平寿之战,重骑兵露出了自己的峥嵘。

一支全副武装的重骑兵确实可以影响一场万人规模大战,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重骑兵的恐怖在平寿之战崭露无遗。

明廷现在需要编连一支新军,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骑兵。

只是想到需要编连新军,许安就有些头疼。

长安城外城的城防是地方守备军负责,内城的城防还是武卒和锐士充任。

武卒和锐士主要是对外作战,自然是不能长期充任禁军的职责,另设新军的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

“对了。”

许安眉毛微挑,展开了那封没有拆开的信件。

同时他也想起了很久之前让贾诩去督办的一支新军。

当时太平道只占据并州,势力并不大,当时的黄巾军的军中并没有军饷一说,因为财政无法负担,当然现在已经有了军饷。

那个时候参军之后可以为家庭减免一定的税收,以补贴家庭暂时失去男丁之后的一些损失,使其可以维持生计,军役也是一种义务。

那个时候巾军对于战死者的家庭也没有太多的抚恤。

所以贾诩谏言,认为可以仿效汉武帝设建章营骑,设一营招募阵亡军卒遗孤。

抚养军卒遗孤收为一营,不仅可以安抚军将之心,还可以稳定家属情绪,更可以多得一支强兵,一举三得,许安也应允了这一件事,并将其交给了贾诩督办。

太平卫于永汉元年(189年)的年底设立,实际上在初平元年(190年)正式成军。

如今距离太平卫设立,也已经有了五年的时间。

“太平卫如今在什么地方?”

许攸毕竟不是负责的人,但是许安还是试探性的问了许攸一句。

“太平卫原来一直在上党郡训练,但是自我军解放中州之外,太平卫的驻地便被移动到了长安城南。”

许攸虽没有负责军政一方,但是他对于长安城周边的军队却都是极为了解。

而且因为太平卫的特殊性,其后勤是由户部直接负责,而非是中军府下的军队后勤司,所以许攸对于太平卫的情况十分清楚。

“太平卫如今分为少年营、青年营,少年营有一千七百余人,青年营有两千三百余人,合计共有四千余人。”

“四千余人……”

许安双目微凝,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数字。

黄巾军征战多年,死在战阵之上的军卒数不胜数,太平观内的空白石碑早已经刻满,后面又打制了许多石碑,又重新开始了铭刻。

太平卫的青少年都是黄巾军烈士的遗孤,他们自然对于汉庭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让他们守卫内城,自然是可能杜绝掉有内奸的存在。

而且守卫长安城的内城,远离战场,也算是给了那些牺牲的黄巾军军卒一些交代。

许安双手放在案桌上,用手肘撑靠在其上,用手掌揉了揉两侧的太阳穴。

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平衡。

这一次的灾荒对于黄巾军的经济的打击实在是太过于沉重,而太平道如今征收的田税、助役钱,还有吵架得到了钱财,各地的金银铜矿只是勉强维持局面。

太平道如今的经济情况,已经是没有办法支撑起大规模的对外用兵了,所以只能维持中原和漠北脆弱的平衡。

许安看着手中的帛书,神色一瞬间复杂了起来。

沉默良久,许安才终于打破了宁静。

“转告吕布,让他领军北上之后,可以让中部鲜卑吃一些败仗,只要保证骞曼活着,中部鲜卑实力不遭受沉重的打击即可……”

许攸瞳孔微缩,他一瞬间有些好奇许安收到的那封帛书到底是来自那里。

黄巾军中传递信息从来都是使用“黄天纸”,鹰卫传递回来的消息也是用黄天纸来记录,但是许安手中拿的却是帛书。

莫非……

起点断章班,优秀学员前来报到。

各位可以猜一下这封信为什么重要到让刘辟亲自来送。

顺便一提,这章的伏笔很久之前已经埋下,因为我更新的原因,可能很多书友都有些忘了,作者背大锅。